“手机依赖症”对高职院校学风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5-08-15杨少龙
郭 华,杨少龙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由于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欠缺等特质[1],一些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纪律不够好,特别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手机使用日益普及,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严重的可发展为“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常常表现为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学习;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2]美国手机用量分析机构Flurry2014 年5 月发布了一项关于手机用户使用手机频率的调查报告,Flurry 研究发现,过去一年来全球“手机上瘾者”增加123%,达1.76 亿人。另据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发布的《90 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近六成“90 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还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高职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再加上缺乏自我约束力,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从而严重影响学业,也对学校学习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一、“手机依赖症”对学风的不良影响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我院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 份;有效问卷198 份,有效率为99%。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手机拥有率高达100%;198名被调查的同学中有130 人有手机依赖现象,占总人数的65.66%。
1.对上课的影响
调查显示:54.62%的学生存在由于晚上玩手机而睡眠不足,导致上课迟到、打瞌睡现象;76.92%的学生存在上课浏览手机、不认真听课现象。此外,由于专注于玩手机,不认真听课,容易和老师产生冲突,不尊重老师,破坏课堂氛围并对其他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对课外的影响
由于时刻想着手机带来的乐趣,35.38%的学生存在不去图书馆、不上晚自习、对学习丧失兴趣、没有了学习目标的现象;19.23%的学生课余时间不能投身于班级、社团活动,导致缺乏集体观念。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手机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缺少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容易和同学之间产生摩擦。更严重的是手机上网需要资费,而学生没有收入,可能导致个别学生偷盗的不良行为。
二、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症”的防治对策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个体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1.建立正确舆论导向,改变手机使用习惯
学校、家庭、社会应重视“手机依赖症”的危害,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宣传等活动,发挥群体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向学生播放“手机依赖症”的宣传片,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要引以为戒。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让学生明白手机是工具,不要为手机所累,让手机回归通讯的基本功能。学校方面可以让学生党员带头,设置手机收纳袋,形成上课时手机不带入座位的习惯。某职业学院部分院系推出了“手机入袋”“关机日”新规,结果老师、学生都反映上课效率提高了。
2.考核形式多样,严肃考试纪律
每门课程考试要有严肃性,不合格者决不姑息。给考试不合格者重修的机会,重修一定次数仍不及格者不发毕业证。对考试违纪作弊者要严肃处理,使考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3],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玩乐上,将面临考试不及格、不能毕业、无法就业的严峻现实;认识到学习、考试不可能有投机取巧的捷径。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如,利用blackboard 网络平台完成答题或设定问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给出答案,注重平时的考查,让学生不得不去讨论,不得不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3.家长要严格把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以身作则
使用手机就需要交纳费用,上网需要流量费,家长应该清楚掌握学生手机费用支出,从经济上控制。教育孩子珍惜家长在经济上的支持,不要浪费。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榜样的效应,父母自身少用手机上网;养成睡前关机的习惯;多引导学生做有益身心的事情,如看书、帮助家长做家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者职业锻炼,用充实有意义的活动代替用手机上网消磨时光。
4.学生自身从心理和行动上积极配合
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的监督、社会的宣传和监控,还需要学生自身积极配合。首先,要正视手机在生活中的正确位置,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通过手机浏览blackboard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完成作业,自主学习。其次,控制欲望,提高自制力。用心理暗示告诉自己适可而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所带来的诱惑力。再次,让自己的生活、学习多元化,多为将来的就业、职业发展考虑,参加有益身心和未来发展的活动。最后,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症”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并且助长了不良的学风;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要共同防范,措施要具体化,引导要长期化,使高职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消除手机依赖对学风的不良影响。
[1]黄亚栋,王奇.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职学风建设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81-83.
[2]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3]马肖华.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