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完美不是美,留白也是一种美对一节未完成教学预定任务课的反思

2015-08-15王群

中学生英语 2015年28期
关键词:预设效率目标

●王群

教师均希望每节课都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实际上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之间并非都能够完全吻合,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活动节奏不可能程序般掌控。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由他们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计划一成不变,打断学生的良性思维。如果因为时间关系而不能完成预定任务,可以将其作为家庭作业来处理。

1.教学实践

不久前,学校对高二年级进行教学督导。按照既定教学计划,我教授高二上册第四单元,其主题是“The Olympics”。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该单元文章充分体现了思想性原则,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因此,我在研读教材后将其定位为:知识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了解有关奥运的历史、构成、项目、中国和奥运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成为懂得积极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自主型学习者。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并适当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奥运精神和信条。为确保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主题教学法”与“结构功能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虽然我在课前围绕英语学科基本要求,反复研读课文,根据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非常热烈,导致没有时间达成能力目标。其相应部分的操练只能作为家庭作业布置,最终形成了教学的“留白”。

课后,我觉得很不踏实:这样是否违背了教学原则?如果当时打断他们的讨论,坚持按照原定步骤授课,教学效果会更好吗?任由学生课上讨论,虽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的渗透,但毕竟没有完成既定计划,心中难免不安。

2.反思

经再三反思,我觉得自己的做法并无不当。课堂学习承载着学生部分的生命运动,以灵动闪亮的模式经历青春朝气,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展示自己的个性,与学生们分享生活与学习积累并探讨认识世界的多维视角,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丰富多彩且多变情景。 假如一味追求预设步骤,按部就班,课堂教学变成肥皂剧,一切均在预料之中,没有任何变数,学生必然审美疲劳,对枯燥的知识灌输感到厌烦。再多再实用的知识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和教师虽然同处教室,但已经不能产生共鸣,且双方会渐行渐远。

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现代教育不能够置身社会之外,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性,拓展个人需求,彰显个人价值。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效益,必然引发对人文的漠视,完全违背现代教育的宗旨。英语课堂教学当然需要效率,但是其效率应该与教学目标重合,而不是简单地以教学内容的完成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否则,剥夺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困惑表述和情绪表达,无异于将学生的主体功能异化,使他们成为置身事外的观众,所谓的效率只能停留在表象,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学任务的生成。

在这节督导课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丰满了教学过程,并演变出预料之外的内涵,教学预定的内容和目标都未能达成。如何诠释这一现象需要教学智慧。第一,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没有完成的仅仅是认知目标,而其技能、情感等目标早已超越,所以,收获远大于暂时的不足。第二,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的,应该从大局审视,而不要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就必然消极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显然,未达成的认知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得到满足,掌控大局可以事半功倍,绝不可因小失大。第三,预设并非一成不变。因为,预设设计时与预设执行时的学情不可能永远一致,面对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如影随形,适时做出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布卢姆也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不必讲究课堂的完美。有时,留白也是一种美。

猜你喜欢

预设效率目标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