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标题顾盼生辉
2015-08-15李贺建
□ 李贺建
(天中晚报,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有人称: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窗口”、“索引”。读者从标题中大体可以判断出新闻的价值及可读性。如何把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是编辑记者苦苦追求的目标,是关系到新闻能否影响读者或能否被读者愉快地接受的成败之笔。
制作标题心里要装着读者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时刻想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制作标题也应时刻想着读者。用群众性语言制作口语化标题不仅可以吸引读者注意,而且可以拉近报纸和读者的距离。
《天中晚报》有一则消息,讲的是一个村红白事大操大办成风,多数群众对此有意见,但是迫于流行又无可奈何,轮到自己也不得已而为之。后来,村党支部出面做工作,对操办婚丧事作出具体规定,深受群众欢迎。在报道这个消息时,拟了这样一个标题:《红白事大操大办——你也烦,他也烦,为了脸面烦也干党支部颁文破俗——你说好,他说好,大家都说简办好》。这样的口语化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好懂好记。
《三双儿女六个家 可怜老母落街头》,一位母亲辛辛苦苦抚养了六个儿女,而儿女们最后把她推出门外。标题中除了“可怜”二字外,其余都是客观地叙述事实,编者的感情、态度完全蕴含在叙事之中。这里虽然没有使用“丧尽天良”一类的字眼,但是其谴责的力量并没有因此减弱。这个标题对同一数字用了两种写法(“三双”和“六个”),不仅是为了避免“六”字的重复出现,而且还要在读者的心理上造成这样的强烈印象:老人的儿女多得很,可按一双一双来数的,可是,竟然没有老母的一个落脚处。这样口语化的标题还有很多:《劝君莫猎保护鸟常叫珍禽陇上飞》、《一份文件传得慢企业多付十一万》等。正是因为心里装有读者,在制作标题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所以才能做出吸引人注意的标题来。
制作标题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用群众性语言制作口语化标题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是陈述事实。标题要少使用形容词,一定要陈述事实。报纸标题应该学习网络制作标题的方式,网络上的新闻一般是单行题表述事实。有些稿件在拟标题时往往偏离了事实,有的是主观发挥,有的甚至把个人意见制作成新闻标题。比如有一篇稿件的原题是《80后老板做好事上瘾》,讲的是一个80后保洁公司老板六年如一日免费帮助80多名困难家庭保洁的故事。“做好事上瘾”显然是作者主观的判断所下的结论,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合乎逻辑,而且“上瘾”一词也多用于负面,又带有主观形容。见报后的标题改成《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主人公在文章中讲了他做好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带给社会温暖和谐,就是想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让高尚成为社会习惯不仅陈述了事实,而且抓住了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给人以思考和感动,特别是其中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口语化。尽可能地接近老百姓之间交流时的语言模式,这也是改文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改什么文风?就是要贴近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看懂,一看标题就知道新闻要讲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意图,所陈述的是什么事实,必须让读者通过标题能看出事实来。《天中晚报》刊发了一篇《务实新风吹“瘦”了招待所》的稿件,内容是反映一个县加强廉政建设,使招待所“瘦”了的事情。这样制作标题,既朗朗上口又有故事性,主题鲜明,叙述生动。口语化才能贴近老百姓,群众性语言才能让老百姓读着亲切。媒体离老百姓近,老百姓才能离媒体近,也会感觉离党和政府近。
三是要抓住本质。提炼新闻主题,必须把最本质的、最精彩的事实表达出来。这方面需要平时用功学习和加强新闻经验的积累。《天中晚报》有一篇稿件写的是一个县税务局里的会计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的事迹,原标题是《夸夸这位好会计》,这个标题缺乏特点,没有抓住最精彩的事实,编辑将其改为《“肥水衙门”里的“抠”会计》。税务局被人们称为“肥水衙门”,在这里当会计,按一般人的想法,应当是“大方”一点,但是偏偏是个“抠”会计。也正因为如此,才反映出这位会计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勤俭节约的可贵之处,一句话就抓住了新闻事实本质。
四是要顾及审美。报纸是文化产品,从审美角度来看,整体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天中晚报》在出版流程编辑中要求主标题尽可能控制在13个字之内,双行标题不超过17个字,与这一规定列入报社业务考评内容的,还有通讯一般不要超过1000字,言论不要超过600字。把“短实新”的要求也同样提到了标题制作上,具体要求就是标题要用方型黑体字,尽可能避免长型或扁型字,操作上就是制作短题。如一则反映新风尚的报道主标题是10个字,《新娘接新郎乐坏丈母娘》;反映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报道主标题是8个字,《捎你回家我也幸福》;反映老师段太山对古钱币收藏的执著和专心研究这则消息的标题更短,《“爱钱如命”的人》。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看点,当然首先应该从内容的选题上着手,如果编辑在标题制作环节有所懈怠或能力不足,就等于把金子包上了纸,把肉埋进了饭里,失落了版面上的看点。所以版面上的审美,标题的制作非常关键。
制作标题要自觉自信
制作好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的再制作。制作标题要从政治上考量,从社会效果上设计,要建立一种制作好标题的自觉与自信。什么是制作标题的自觉与自信?这里一个本质的东西,就是由被动变为主动。
制作好新闻标题,首先对新闻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否则有可能会把党的要求和老百姓的需要对立起来。新闻是需要面向大众的。大众就是新闻市场。这样就由要我干变成为我要干。本着这样一个思路,制作新闻标题既要把它看作职业要求,也把它看成是读者的要求,看成是市场的要求,看成是党的要求,这样全面综合地理解了新闻工作,制作标题就会如鱼得水,自觉、自信,达到高境界。
比如2014年10月1日至8日,《天中晚报》国庆节期间推出系列报道“国庆节特刊·天中英烈”刊发了《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青山骨亦香——记革命烈士杨靖宇》、《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记革命烈士张家铎》、《英雄淮水拔剑舞慷慨悲歌满江——记革命烈士孔剑舞》等6篇报道。由于标题抢眼,读者在评报中为这些报道打了高分。
标题质量对报纸质量的影响与日俱增,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天中晚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就包括编辑制作标题的智慧与心血,办报没有别的什么捷径可走,就得靠脚踏实地采访好每一篇稿件,精心制作好每一则新闻标题,时时精耕细作,处处追求完美,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