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作者 服务读者——编辑在改稿时的分寸把握

2015-08-15李芝荣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改动语言

□李芝荣

(阳泉日报社,山西 阳泉 045000)

不同于作者表达观点和展现才华,也不同于读者多读与少读、愿读与不读,处于二者间的编辑活动天地窄狭、张扬自己的空间逼仄。他既得尊重作者,更得想着读者,肩头挑着两副担子,哪边都是沉甸甸的。编辑工作怎么做,怎样才算编辑,怎样在当今条件下做好一个编辑,标准又是什么?

凡事一认真自然结果就不一样,认真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有些任职时间不久的编辑,大概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或者说想得不深不透。从学校到编辑室,环境使然,惯性作祟,做起编辑像老师修改作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要主题确定,就逐字逐句推敲,一丝不苟。而这样进行的编辑工作,实际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个人的喜好、习惯来改动、取舍作者的喜好、习惯、文风,改出的东西或许规范,合理,像个样子,却往往会令整个文章个性减色,百孔一面,千腔一调。其实,编辑的工作有别于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编辑编稿件,不但主题不可改,就是篇章结构、起承转合、遣词造句这些具有个性特点的表达也最好不动。当作者将作品投送给媒体后,就被视作编辑应当享有或授予了校正权、压缩权、增补权、改变角度、体裁、结构权。编辑在进行上述修改时应当掌握两个原则:不歪曲原意,尊重作者风格。大的修改应与作者商议并获得同意。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不合自己报刊的标准可不采用,用与不用都要尊重作者。

当编辑首先是要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高、社会知识丰富,能发现优秀的作品。“认真”地逐字逐句地修改稿件,必须注意尊重作者的个性。文章固然是摆事实、讲出大小道理,使用的却是自己的方式,迥异于他人。长期写作便形成特殊的风格,也应该如此,犹如紫罗兰娇媚芬芳,千姿百态。即使文学作品之外的文字亦有这样的特点。

对于作品的原貌和风格,编辑不仅应尊重也应爱护,对文字更该敬畏和负责,因此自己下笔要斟酌、格外小心。明显的文词之误要改,语法、逻辑之误要改,法律、法规要求的要改,要注意标题与内容的字体字号的搭配。当然,大致浏览一遍、随意勾画几笔的不认真的编辑是要不得的。

总之,编辑工作于内容重要,在形式上也不能忽视,二者皆美才是编辑和编辑群体追求的职业目标。

具体进行文字编辑怎么做才佳?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标准可谓众说纷纭、五花八门。笔者的看法是:这个改动不是见一处改一处、逐字逐句进行,但要逐字逐句的看下去。在一段内综合考虑,兼顾前后。在几个不当之处做一处改动都能通了最好,这虽很难做到,但也是改动越少越佳。这多指语法方面。另外,送来的稿件除了错字之外,更多的是别字,这就需有一个改一个;受市井坊间的浸染,口语中存在大量的逻辑毛病,天长日久多数人亦感觉不出,所以说改动逻辑错误是编辑的功夫。这首先是编辑要抵制这种语言污染。一般说除了见闻、通讯类的文字不要将口语及其口头习惯直接搬在文稿中,需改成书面语、改成合乎规范的说法。像“未婚夫妻”之类的说法不该被编辑们轻易放过。更常见的是那种说话的绝对方式,如“中国人都……”等,应将“都”字取掉。还有这样的说法“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去了”,“都去”就是一个不剩,“几乎”就不是“都去”。这里就要取舍,该去掉的“都”字就要去掉。这些均是不良的口语或口头习惯,书面语不能照单全收。编辑在这类问题上需清醒,坚持原则。

至于“救火”、“晒太阳”则是约定俗成的现象就不好说了,但这不是语言发展的方向。现在亦有这样的问题。像“畅通”一词已不单作形容词用,竟用作动词来“畅通渠道”了,而原有的“疏通”不用了、被丢弃。本来缺乏语词或“用词不当”的问题,长久用来往往就成了约定俗成。现成有正确的词汇不用而合并另一词的意思本不是语言改革的正确方向,这样就会影响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与此有关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强势地影响着通用语,渗透进来的不都是合乎语言规范的词语。合规的自然接受,丰富、发展祖国的语言。不合规的应摒弃、改造,纯洁民族语言,保护其尊严和美丽。

通用语言、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都有法律和法规,国家秘密、著作权、出版管理、信息公开、广告刊发、互联网使用亦无例外,民事、刑事的规则和报道都涉及编辑工作和编辑本人,这些皆需印入脑海并见诸职业。

编辑应该具“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但对于似曾相识的东西,亦不可完全相信自己的记忆,起初依靠“烂笔头”,现在上网核对挺方便;不过需多方求证,网络也会出现错误的。懒怠是当不好编辑的。独立思考是他拥有独具慧眼的前提,怀疑一切、思索一切是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这样下去才会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为读者和社会提供更多更佳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改动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春日的洋槐
鸵鸟
咪咪(节选)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