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统整的初一英语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2015-08-15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曾利
●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曾利
我国自从1985年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实施“一纲多本”、并且建立起编、审分离的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材也不断完善。但同时我们课题组发现,许多学校初中英语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不是很令人满意。大多数老师甚至还以教材为上课的唯一准绳,对新课标的理解还不到位。
对于那种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语言学习方面的能力较强,不管是从词汇量还是各方面的信息量输入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初一上学期所学的语法基本上是小学三四年级学过的,学生上课觉得太简单,好象没什么东西可学,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我校着手寻找一个教材统整,优化资源的途径。我校英语教研组结合我校实际,做了“教材统整”的课改项目。
1.具体做法
1.1 教材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或访谈了解广州市教材《牛津英语》在教师中的使用情况和在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同时研究其它教材如:《剑桥英语》、《新概念英语》,同时包括一些主要的教辅资料。
1.2 课题组研制出统整教材的原则及具体的统整内容
以广州市统编教材《牛津英语》为主,结合其它几套教材(《剑桥英语》、《新概念英语》,同时包括一些主要的教辅资料)词汇、句型的侧重点不同,主要研究以下工作:
其一,单元话题为单位将同范畴词汇与句型加以互补与完善:从宏观角度来看,广州市牛津初中英语要求掌握的词汇共1600多个,7A单词217个和7B单词214个,初一共计单词447个,而《剑桥英语》每一级(学校计划是初一级完成一级教学内容)教授词汇1000—1300个活用词,第一级核心词汇843个。这样,通过整合《剑桥英语》扩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近一倍多,教材的统整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词汇功底提供了可能,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语言更贴近生活。
其二,以功能为线索对多套教材进行增减:功能大纲往往与语法大纲并行。牛津英语教材以语法体系为主线,侧重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功能。《剑桥英语》以交际功能为主线,侧重口语、听力学习的交际功能。《剑桥英语》每一级介绍50到65种语言功能。这两本教材在选材及内容上相得益彰。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套教材的优势,在教学中达到减负增效。具体表现为:相关内容的合并:有涉及到相同话题不同材料的可以加以汇编,浓缩等,加大同一题材的信息输入量;相关主题的补充与完善。同时,在强调外国文化的同时,还可渗透一些乡土文化,如广州的地理、节日和文化习俗的(中秋节、龙舟节、花市)等有广州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教材整合的时候,还可以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比如西关小吃、羊城新八景等以突显地方特色文化。同时还可以将辅助教材里有关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补充进来进行拓展。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地域特点,对与现实生活不是特别贴近的内容进行局部删减或把它们做泛读教材,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基本常识;课型的选择,按照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划分,整合中基础型课程几本教材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词汇与句型上,而拓展型课程则把重点突出在东西方文化的渗透中。
2.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1 课程统整给教师研修活动提出了挑战
课程统整,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统整的前提是教师要熟稔教学目标与教材,把得住教学目标,理得清教材本身的脉络,找得到统整的切入口,才能有序落实,这对我们在平时的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中究竟“活动什么内容”提出了要求——让教师静下心来了解学生,研读目标、研读教材、研究具实可见的课堂教学是关键;其次,教师要有过硬的学科素养,如英语要从文学、文章学、语用学、甚至哲学、美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科的本质和教学的本质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2.2 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如何更科学化
统整内容具有时代气息,但是,单一的评价体系,如常规的试卷(包含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包括部分口语测试,看似全面,却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学中强调的个性化、针对性与素质教育无法在试卷中得到体现;试卷中反馈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科学解决统整后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