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城中村”发展现状研究——以广西省靖西县为例
2015-08-15梁杏飞
梁杏飞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防城港 538000)
一、城中村的特征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城市逐渐把城郊的农村包围,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学者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我国关于城中村的研究时间比较短,早期的研究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对于城中村的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作者比较认同李钊的看法,李钊认为城中村是指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被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许多学者对城中村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城中村的研究知网共有4250 条记录。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对城中村的概念、产生原因、特征等问题的研究较为透彻。高峰、董晓峰等人在《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一文中对许多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研究者研究的城中村特征如下:
第一,居住特征。城中村中的居民居住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尽量出租房屋取得更高的收入,建立大量的楼房,但是由于面积有限,这些楼房大多紧紧相连,形成贴面楼、拉手楼。楼与楼之间采光差,加上楼道狭窄,房间常年阴暗。另一方面是缺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缺乏统一规划,道路崎岖、狭小,行人和车辆难于通行,缺乏排水设施,导致污水横流,几乎没有公共绿化面积,缺乏体育、文化的休闲场所。
第二,社会特征。城中村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城中村的本地居民引发的。城中村的本地居民多靠房屋出租获得收入,大多居民在失去土地以后都不再工作,日常的休闲主要就是麻将、扑克等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二是城中村的低廉出租屋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人员成分复杂,加之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很容易引发偷盗、赌博等各类违法事件,城中村成为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
第三,经济特征。城中村大部分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土地出租的分红和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这些丰厚收入使城中村中的居民哪怕不工作也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销。还有少部分人还有小规模商业、餐饮业收入。收入来源由原来的第一产业逐步转变为第二、三产业。
以上这些城中村的特征主要针对“城市”中的“城中村”的研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县域中也慢慢出现了被“县域”包围的“农村”。这类城中村与城市中的城中村有相近的地方,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二、靖西县的概况
靖西县地处中越边境,隶属于广西省百色市,全县总面积3322 平方公里,辖19 个乡镇291 个行政村,总人口65 万,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进入“十一五”规划,靖西县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1.8 亿元,比2005年增长3.98 倍;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24 亿元,比2005年增长8.57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4 元,比2005年增长2.18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947 元,比2005年增长1.79 倍。到十二五规划,靖西保持高速发展,综合实力从百色市下游跃升至全市前列,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3.11 亿元,总量排全百色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183.08 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二位;实现工业增加值6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8.23 亿元;财政收入11.856 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三位,全区第十二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不断完善县城区建设,靖西县城区的面积也在不断变化。在“十一五”规划期间,靖西县城区面积为10.5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8.94 万。2011年完成了12000 多亩城市发展用地征地工作,到2015年靖西县城区将达到20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0 万左右。城区面积的快速扩张,主要来源于靖西县城郊农村用地的征收。以靖西县城郊大觉村为例,县政府为建设龙潭湿地公园和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几乎征用了大觉村周边的全部水田,使大觉村被体育中心和龙潭湿地公园包围,慢慢演变成城区中的农村。这样的情况在靖西县的城郊十分常见。
三、靖西县“城中村”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对靖西县大觉村等几个被城区包围的农村进行调查访问,总结出目前这些村庄的发展现状如下:
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政府征地,大觉村的大多数家庭的水田地已经全部被征收,只留有少部分的旱地。但是旱地的地理位置较远,收成低,农民的积极性低。因此大觉村的大多家庭无固定收入。大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土地补偿。少部分家庭的家庭收入还有青年的外出打工收入或是在龙潭湿地公园周边小规模商业、餐饮收入。
第二,社会方面。由于失去土地,获得巨额土地赔偿款,大部分村民对这笔“巨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构建固定资产,比如修缮房屋、购买小轿车 ;二是留着养老 ;三是“坐吃山空”。但是不管是什么方式,村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赌博。赌博在靖西县城郊的失地村民中是十分普遍的,有的村民甚至在短短几个月输光所有土地赔偿款。这些村民迫于生活的压力,只能外出打工,从而引发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问题。
第三,城市规划方面。大觉村等靖西县城郊几个村的规划并未列入城区规划中,这些村的房屋建筑都是村民自行设计规划。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房屋错乱,无公共设施规划,村内道路狭窄弯曲。最为严重的还是排水设施的缺失和缺乏统一规划,使大觉村污水横流,即使是晴天也是道路泥泞。但由于现在村民在建造房屋时,还是以自己居住为主,房屋的通风、采光、走廊设计都十分合理,只是外形设计缺乏美观。
四、县域“城中村”与城市“城中村”发展特征对比
本文将从居住环境、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三方面对县域“城中村”和城市“城中村”进行对比。
(1)居住环境的对比。两个区域的城中村在居住环境上的相似之处是缺乏对公共区域的规划。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县域地区,城中村的村民的小农意识还是很严重,对公共设施不愿投入金钱,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较低。不同之处是对房屋建造的要求。城市的城中村为能出租,获得更多的租金收入,在建筑房屋时力求面积大,房间多,对于采光、通风等方面要求低,所以楼贴楼、拉手楼现象严重,房屋舒适度低。县域的租房需求多集中在城区,由于出租需求还不明显,县域城中村在建造房屋时更多地考虑自身居住的舒适性,不存在楼贴楼或拉手楼现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放弃外出打工而涌入城区,城区租房饱和,更多的乡村人口将选择城中村租住,届时县域城中村的房屋是否也像城市一样还很难说。
(2)经济方面的对比。两个区域的城中村在经济方面的相似之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失地之前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在土地被征收了以后,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不同之处是城市经济发展好,城区的房租高,外来人员更倾向于在城中村住居,房租成为城中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此以外,村民的收入还有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固定资产出租等分红。城中村外来人员的增加,也促进小规模商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县域的经济发展虽快,也吸引了周围很多乡镇人员的进入,但这些人员进入县域城区时由于外出打工等很多都在城区购有住房,这也是靖西县房地产行业发展快速的原因。而其他需要租房人员的主要目的是做小生意或是为子女的上学,他们更愿意租住在城区。因此县域城中村的居民想靠出租房屋获取家庭的主要收入在现阶段还是相当困难的。
(3)社会问题方面的对比。两个区域的城中村在社会问题方面的相似之处有两点:一是赌博问题的泛滥。无论是城市里的城中村还是县域地区的城中村,赌博问题都十分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者认为是缺乏公共娱乐设施。很多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再劳动,整日闲赋在家,村里没有公共娱乐设施,加上手里有巨额赔偿款,由此滋生赌博问题。加之村里没有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制约,城市的城中村人员复杂,导致赌博现象的普遍化。二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城市的城中村村民有相对丰厚的租金收入和分红,故很多人都不愿就业。对于这些人更多的是改变他们的观念。而县域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则复杂很多。有因为土地赔偿款而不愿意劳动的;有因无劳动技能而无法就业的;有因不愿背井离乡而拒绝就业的。不同之处 :一是县域地区的城中村还存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或工资福利不够好,有些城中村中的失地青年、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进而引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和留守老人晚年生活问题。二是城市城中村由于外来人口的复杂,更容易引发犯罪现象;县域地区城中村的外来人口少,犯罪现象较少,社会治安相对好很多。
[1]李钊.“城中村”改造途径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1,(3):8-9.
[2]靖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3]高茜、苏方.“城中村”现状与更新发展研究[J].改革论坛,2009,9.
[4]高峰,董晓峰,侯典安,成刚.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