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唐卡文化传承创新的几点意见

2015-08-15得荣泽仁邓珠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4期
关键词:唐卡藏族绘画

文/得荣·泽仁邓珠

一是指出藏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之一,同时又是世界朝阳文化,藏文化逐步被人们了解认识以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人类文化不能没有藏文化,中华文化不能缺少藏文化;二是讲述了唐卡文化在上个世纪50年代遭遇与80年代的抢救复苏;三是唐卡文化现状为喜忧同在:喜是队伍、作品、数量、展览、研讨,出版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忧是总结为唐卡人才中低层次多,名师巨匠少;唐卡品种数量多,名画佳作少;以假乱真多,货真价实少;复制抄袭多,用心创作少;作品粗制滥造多,精雕细作少和唐卡盗版复制印刷成风,不仅严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识权益和劳动创造成果,更是不尊重民族文化的违法行为及唐卡营销市场十分混乱,直接影响唐卡艺术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五多五少、两混乱”现象;四是提出唐卡文化走继承式创新发展道路的建设。创新中要做到不变味不走样、不失德不庸俗、不粗糙。

一、人类文化不能没有藏文化

藏文化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价值珍贵,特色鲜明,博大精深,神奇奥妙,是人类文化中充满爱心和智慧的优秀文化。它是藏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继承活性的观念形态,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所体现民族素质和发展水平的一种精神成果,是藏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能力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它是维系和体现藏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外在表现。

藏文化既是人类先进文化,又是世界朝阳文化,她越来越受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关注、喜爱、学习和研究。藏文化逐步被世人了解认识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人类文化不能没有藏文化,中华文化不能缺少藏文化,在中华56个民族中,藏文化的地位作用仅次于汉文化,有些方面大大超越了汉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处于人类领先地位。

藏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物质(物态)文化,精神(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狭义文化指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艺术以及每一个成员所获得能力和风俗习惯在内的一种社会意识。

藏文化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人民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和顺应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

藏文化的精神内容可以概括为:行善爱心精神;智慧积德精神;坚韧奋进精神;人性主义精神;乐观活泼精神。

二、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的艺术文化

唐卡艺术是藏族绘画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人类绘画美术百花园中,是一朵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严肃高雅的艺术奇葩;是藏民族独创的神奇深奥,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价值高贵,具有供奉、观赏、收藏三大作用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喜爱珍藏。

我对唐卡文化是外行。从热爱自己民族文化人的视角,对藏民族唐卡文化的传承创新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供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们探讨。

三、唐卡文化的历史遭遇与抢救复苏

公元1956-1979年间,在中国开展的民主改革、四反运动(反剥削、反特权、反封建、反叛乱)、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中,藏族唐卡被视为宗教反动东西和旧文化,以国家强制性行政命令,把收藏在寺院、家庭个人手中的所有唐卡给予消毁处理。使传承千年百年,价格连城的民族绘画遗产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破坏。除流向国外和部分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人士,秘密埋藏的极少唐卡得以幸免外,90%以上的各类唐卡和唐卡文化传承人一同遭受破坏和打击,在长达近30年中,唐卡艺术文化和唐卡绘画艺人处于禁止绝迹状态。

1980年开始,民族宗教政策得以恢复落实。唐卡文化开始得到抢救复苏,幸存的唐卡在寺院和市场上重见天日,健在的唐卡艺人们开始绘画创作。热爱绘画美术的许多年轻人,主动到民间和寺院寻找老师学习唐卡绘画知识技术。各地健在的唐卡画师们,即将面临失传绝迹的绘画技能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求学者,以极大地热情培养接班人。

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各地寺院学习传授绘画传统得以恢复,培养了很多僧人绘画人才。80年代热爱绘画美术的这批年轻人,自发地从当地健在的唐卡画师手中接过传承接力火炬,藏族绘画文化得到抢救复苏。这批人通过勤奋努力、实践磨练,现已成为国内绘画界的专家学者和骨干队伍。有些担任大学教授,有些自己开设画室画院一边画画,一边带徒传艺,有些活跃民间和寺院中从事绘画;有些成为唐卡文化生产经营者。这批人为藏族唐卡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弘扬作出了贡献。

四、唐卡文化的现状是喜忧同在

唐卡文化的现状,在我看来是喜忧同在。也就是说成就与问题同在。

先说喜:一是唐卡人才培养渠道多种多样,队伍日益壮大,有老中青三代唐卡绘画队伍,有自学成才的,有跟师学习的,有政府学校培养的,有绘画艺人和宗教人士绘制千幅百幅唐卡时招收画工学徒培养的,有寺院培养的,有非政府组织援助培养的,还有其他渠道培养的。二是唐卡数量、品种,规格、档次多种多样。三是过去很少有的千幅、百幅唐卡出现。有青海省黄南州尊者拉杰(尊追拉杰)主持绘制的600米《藏族历史文化彩绘大观》;有德格嘎玛嘎孜画派传承人根秋扎西发起主持绘制的《岭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和《香巴拉千幅唐卡》;有青海黄南州绘制的《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传千幅唐卡》;有甘孜州石渠县扎格龙寺活佛次仁多吉发起主持绘制的《莲花生大师传千幅唐卡》。各种内容题材的百幅唐卡有很多,这里不作列举。四是大小不等的唐卡画室画院很多,培养了无数各民族学徒画工,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五是国内外各地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唐卡展览会,研讨会和培训班,总体效果很好。六是唐卡经营市场遍布国内国外,大小不等的销售经营店铺上千家。七是唐卡复制印刷业成为一种产业。但遗憾的是厂家都在祖国内地,从业人员大都不是藏民族。八是国内外出版了很多唐卡集成画册和明信片,有利于唐卡文化的保护宣传。

再说忧:也就是存在的问题。我对唐卡文化现状概括为“五多五少两混乱”。

五多五少为:一是唐卡人才中低层次多,名师巨匠少。二是唐卡品种数量多,名画佳作少。三是以假乱真多,货真价实少。四是复制抄袭多,用心创作少。五是作品粗制滥造多,精雕细作少。

两混乱是:一是唐卡盗版复制印刷成风,这不仅严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识权益和劳动创造成果,而且把一种严肃高雅贵重的艺术品变成可以随意盗版复制印刷赚钱的一般商品,这是不尊重民族文化的违法行为,然而这事无人过问追究。它直接间接地打击了唐卡创作人员的创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唐卡质量品位档次的提高。二是唐卡营销市场十分混乱,这直接影响唐卡艺术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政府相关部门急待对经营市场采取有序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五、唐卡文化走继承式创新发展道路的建议

创新是世上一切事物延续持久发展的生命力,唐卡文化也是如此。

创承式创新指三个方面:一是内容题材上的继承式创新。以宗教文化内容题材为主的唐卡文化传承传统继续弘扬的同时,把创作内容题材拓展到世俗文化上是发展方向。既用唐卡艺术来反映展示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藏文化和藏族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二是艺术风格特性和表现形式上的继承式创新。对世俗文化内容题材的作品,坚持继承和遵循唐卡绘画的尺度比例,材料使用,工序流程,色彩应用和艺术风格,绘画技巧,表现形式,开光加持等传统定制。三是在制作手法,展示技术,管理保护上的继承弎创新。即在制作技巧,展示方式技术和管理保护技术上学习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同时有必要学习借鉴和吸纳世界上各种绘画美术的先进技巧。

六、唐卡创新要做到不变味、不走样、不失德、不庸信、不粗糙:

不变味——唐卡绘画艺术的严肃高雅精品独特属性不变味。

不走样——唐卡绘画艺术风格、绘画技巧、表现手法、尺度比例、色彩应用、工序流程、质量验收程序不走样。

不失德——唐卡画师应具备的职业艺德,虔诚信仰、价值观念,艺术追求,专业素质,行业守则不丢失。

不粗糙——所有作品做到精雕细作、精益求精,不偷工减料,所有工序流程和质量检验程序一个不少。

上述“五不”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作品的声誉形象、品位档次和发展前途问题,在创新过程中绝不能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唐卡藏族绘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