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产业化背景下的唐卡发展空间
2015-08-15冈拉梅朵
文/冈拉梅朵
唐卡艺术绘制精美,装裱华丽,宗教内涵厚重,自古以来是藏族人民虔诚观修的对象,是寄托精神信仰,由眼观而净化内心的崇高的神圣之物。在当今交通便利,信息化飞速发展,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背景下,随着藏学研究的成熟发展,旅游产业的滚滚热潮,原本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为大众所了解和喜爱,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士不止是藏族,藏传佛教文化辐射圈范围不断扩大,唐卡作为藏族艺术的代表门类,走出寺院经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并原发性的形成了市场。不但藏族地区销售火爆,在北京、香港等地也成为了艺术市场炙手可热的新秀。近十多年来,还在艺术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记录,唐卡艺术的综合价值逐渐凸显。【1】唐卡市场的热闹,为画师及相关经营者带来经济利润,也再次扩大了藏族文化的辐射圈。唐卡艺术品进入消费市场,就进入了艺术产业的发展路径,必然会受到艺术市场的金融机制影响,市场对唐卡的定价与消费,就是对唐卡艺术的艺术性质、商业性质、收藏价值、经济价值等各方面的综合衡量。唐卡艺术的艺术特性、消费者的多样化、衡量标准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导致唐卡艺术市场的复杂化。
唐卡艺术发展的基础是藏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人的精神信仰的需求增加和文化交流的便利让更多的人群信仰藏传佛教。尤其是西藏旅游兴起以来,旅游者中不乏藏传佛教信徒、藏族文化爱好者、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唐卡艺术价值投资人、艺术市场经营专业人士等,以及被唐卡艺术所打动,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唐卡购买者,形形色色的市场需求,将传统重宗教性、艺术性的唐卡,转变为商业属性浓重的艺术商品。经营者为追逐利润,为迎合消费市场所做出的改变无可厚非,于是市场上唐卡作品也逐渐分出质量层次,品质、画工、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历史价值、投资价值等各种衡量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市场优劣共存,纷繁复杂。在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视域下,唐卡艺术要在产业化与传承传统之间,在市场产业化与传统文化底线的坚守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利于唐卡艺术的长远发展,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一、当下的唐卡艺术市场生态
传承与发展是对文化发展的辩证的宏观提法,如果追求侧重传承,则可能限制发展,如强调发展则可能会丢失传统的原汁原味,好在社会是多元的,人的观念也是多元发展的,传承传统,也追求创新,更多开放的传承方式的出现是唐卡艺术生态繁荣背后的推手。唐卡艺术传承至今,有保留较多传统的画师,有传承传统并极度追求工细的画派,还有创新求变的新锐艺术家,也有顺应市场需求而出现的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形式,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导致了市场的多样化,也改变着传统的传承方式。传统的唐卡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寺院传承,二是家族传承,三是师徒传承。【2】当下的传承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在传统的三种传承方式之外,还有唐卡作坊、专门的唐卡学校、全日制学校开设唐卡课程等等。【3】
寺院是藏传佛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藏传佛教寺院有系统的教育制度,是藏族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直至上世纪后期,在新式学校教育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仍然有藏族把孩子送进寺院学习。当下的寺院教育在传统五明学科设置的基础上又参照大学的办学办班经验,在寺院开办五明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系统,其中的工巧明系,就是对传统手艺的发扬和传承,专业内容通常包括唐卡绘画、金银加工、彩绘、雕刻、雕塑、铸铜等古老的藏族传统手工艺。【4】寺院传承的方式比过去更加开放,让更多的人掌握了古老的藏族传统技艺。师徒传承是过去手艺人带徒弟的一种严格的师承关系,师徒关系如同父子关系一般亲密,通常是徒弟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游学拜师。同时绘画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所以藏族历史上的著名画师本身就是很有修为的高僧大德,在绘画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在绘画上建树颇多,而流芳后世。家族式传承也是技艺传承的主流方式,这种传承方式的优点是传承基础厚重,教学持续时间特别长,技艺传授毫无保留,得到完整的流传,这种传承方式的缺点在于传承人员少,范围窄,无益于精道技艺的广泛传播,有些家族由于某一代人不愿意或者是不具备相关禀赋,甚至出现隔代传承甚至是技艺失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这两种方式在现实中存在交集,并不是平行的关系。随着藏学研究和西藏旅游热潮的兴起,唐卡艺术需求量大增,传统的绘制方法人工耗费量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催生了唐卡艺术绘画工作室专门聘请画师从事唐卡绘制,并招收学徒,从事艺术生产的同时也进行唐卡技艺的教学。另外由于唐卡艺术人工成本高,绘画材料价格不菲,因此唐卡艺术的价格也较高,而市场对高中低端价位的商品都有需求,因而便有了大批量生产的印刷制品,这种方式谈不上对技艺的传承,只是唐卡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有识之士兴办了专门的唐卡艺术学校,如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博采各派唐卡之长,中外兼收,藏汉并纳,也被称为多派唐卡画院,此外,在成都也开设有唐卡学校,这些专业的唐卡学校,成为了唐卡艺术技艺传承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另外,在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康定民族师专等高等院校还设置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民族中小学美术课中也开设唐卡艺术的内容,把唐卡艺术写入相关的艺术教材,唐卡艺术的传承得以发扬光大,唐卡艺术也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认知。
当下的唐卡艺术市场,表面繁荣,前景可期,实则因缺乏艺术金融理论的引入作为支撑,市场纷乱繁杂,部分唐卡流于商品的层面,其内涵和艺术属性正逐渐淡化。传统上的唐卡艺术是传播宗教的神圣法物,主要用于供奉、观修、膜拜、修炼、仪轨、净化心灵等目的,其宗教性高于其他一切属性,可以说传统的唐卡不具有商业属性。传统的唐卡艺术是由寺院高僧绘制,如西藏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师齐乌冈巴、门拉顿珠、钦则钦莫、南喀扎西【5】等,画师本身就是深有修为的高僧大德,其唐卡绘制是其修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高僧接受民众的供养,所绘制的唐卡用于寺院也流入民间,尤其是门拉顿珠还编著了著名的西藏宗教绘画的量度名著《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6】成为藏传佛教造像的参照准绳。自古寺院是藏族地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家的孩子送去寺院学习,学成后还俗生活,也将唐卡绘制技艺传出寺院,在民间传承,于是有了很多善于绘塑的民间艺术家。传统的唐卡的交易方式,作为供养,其实际价格不能等同于艺术品的价格,有能力多供,经济能力差的少供,没有确定的价格,唐卡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至八十年代至零零年代,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多样发展,藏族地区的生活逐渐富裕,民众获得金钱的渠道拓宽,在请画师绘制指定内容的唐卡时,约定俗成的支付艺术家的酬劳标准是看唐卡中所画的佛像数量付酬,比如画一个佛像捌拾元,按唐卡中佛像数量计算支付,以发自内心的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家的尊重为基本,准确的讲,这种酬劳也并不是唐卡的定价,是以精神信仰为基础的有货币介入的一种交换模式。
唐卡艺术市场逐渐变得复杂,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唐卡的定价又不可能按生产成本来估价,唐卡艺术品的市场定价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习俗的相对固化,唐卡艺术品的价格谁也不能精准判断,是一种交换意识的货币化。唐卡的定价即价值评估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资源的稀有性,画师的社会地位如何,是不是有很大的社会影响,是否非遗传承人,唐卡画师的资历,绘画功底,审美观念,对唐卡艺术品的定价有很大影响,著名画师所绘唐卡价格是普通画师所绘唐卡价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二是唐卡的绘制材料,通常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矿物质颜料的优劣,是否使用珍贵绘画颜料以及使用量,是影响唐卡定价的直接因素;三是历史性,存世唐卡的年代越久远,其历史价值越高,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信息就越珍贵,存世唐卡的时间和特殊题材内容都会影响唐卡的定价;四是唐卡的功能,从藏传佛教信徒的角度获得唐卡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购买唐卡的行为可以解读为是一种供养的方式,还有的是为艺术投资的目的而购买,作为礼品、家具装饰而消费唐卡艺术品的人也不少,购买唐卡的功能目的不一样,导致其价位预期不同,最终直接影响唐卡艺术品的成交价格。总之,唐卡的定价标准应当参照艺术品的艺术性、历史性、稀有度来综合平衡。
二、唐卡艺术的产业化程度和发展对策
唐卡艺术消费市场主要在藏族地区,但生产链条却涉及到更多广泛地区。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市场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设产业园区,使分散的唐卡绘画资源集中起来,扩大规模,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唐卡艺术的产业化在广大藏族地区发展程度不够,只有在一定区域内已形成了小规模的行业龙头,如拉萨、青海吾屯等,已形成铺天盖地的销售形势。
青海吾屯唐卡是勉塘画派的一大分支,以勉塘画派的造像、构图为基础,吸收融合内地绘画中的山水因素,经过装饰化、理想化处理,作为唐卡的背衬,虽地缘接近内地,其借鉴的山水风景入画的方式,却没有照搬相关内容,可以说青海唐卡中的山水因素,来源于内地,却完全不同于内地的山水画法。青海唐卡的特色主要是以色彩取胜,在色彩体系上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偏向于使用大量高明度和高饱和度的明黄、佛青、绿色、朱红、金色等,色彩明亮耀眼,视觉冲击力强。唐卡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不但是观修圣物,还是高雅的艺术品,又是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收藏品,受到市场的热捧,唐卡艺术成为了青海传统手工艺产业化的排头兵。吾屯唐卡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早,已形成很大的规模,被誉为中国的唐卡画乡。【7】
西藏拉萨地区唐卡艺术产业发展则情形多样化,一是以丹巴绕旦教授及其学生形成的流派,色彩沉稳,画工精细,画幅较宽,画面较满,追求工细,堪称唐卡艺术中的宫廷画派,这类高端的唐卡艺术品通常没有机会流入市场,在画师手里直接被人购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又是价值投资的对象,通常是有消费实力的内行的藏家和从事唐卡艺术交易的投资人所购买。在拉萨还有很多的唐卡画坊,在八廓街附近就有很多,画师集合一起绘制唐卡,同时售卖所绘制的唐卡艺术品,也从事唐卡绘画的教学;还有拉萨的唐卡学院,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私人机构,培养唐卡画师,传播了藏族文化,又通过绘制唐卡售卖获利,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这类唐卡属中等档次,依据唐卡的品相,各种价位都有,这类唐卡艺术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藏族文化爱好者。在一些纪念品店铺里,还有一些品相较差绘制粗糙的唐卡,以及唐卡印刷品,充斥着旅游纪念品摊点。
康区自明代起就形成了有名的噶玛噶智画派,以内地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入画而形成流派,山水风景在噶玛噶智画派唐卡中不再是一种陪衬,而是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汉族因素在该派的唐卡中有所表现,重视山水风景的绘画、水墨晕染技法的应用、画面背景较为空旷、人物衣物质地柔软、引入汉式木椅为座、色调偏青绿清新淡雅等,现今该派传人以嘎玛德勒画师为首。【8】噶玛噶智画派的唐卡市场流通量是最少的,一是当地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不够充分,外界对此知之甚少,二是没有主动的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三是对传统文化阵营的坚守,而噶玛噶智画派唐卡在市场中属于高端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因其绘制数量少,近年来,随着唐卡市场的热浪旋起,噶玛噶智画派唐卡的价值得到重视,价格也翻了几番,已不是凭借爱好就可以消费购买的艺术品了,噶玛噶智派的唐卡作品多数进入寺院、展览馆等收藏机构及少数私人收藏家,流入市场的唐卡数量很少。
随着工业技术的应用,还出现了各种印制唐卡、工艺唐卡,质地有丝织品(实为化纤)、棉布、纸质、敲铜等。化纤印制唐卡,主要出自浙江,纸质印刷品则出处繁多。还有一种出自台湾和日本的印刷唐卡,采用先进的现代3D布印技术,利用电脑采集唐卡图像,电脑合成唐卡画面,用品质良好的喷绘材料,这种印刷唐卡与手绘唐卡非常相似,甚至会优于一些画工不好的手绘唐卡。利用机器印制,降低了人工成本,满足了市场供不应求的部分需求,但这类印刷品仅仅是当作旅游纪念品来购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不具备唐卡的文化内涵,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敲铜工艺唐卡则是一种新兴的特别的种类,是采用铜皮,用锤揲技术,按唐卡的形式制作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主要出自尼泊尔、西藏昌都和拉萨,数量较少,价格较高。
从唐卡艺术市场的现状来看,唐卡艺术的产业化程度正逐年提升,唐卡画坊数量增多,在经营管理上以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亟待引入正规的经纪机构,引入艺术金融理论,改变目前散兵游勇式的市场突击。另外唐卡艺术品的评判标准缺失,导致市场以个人喜好并结合个人财力来实现作品的交易价格,在拉萨和吾屯甚至有部分画师以作画的工细程度来评判唐卡作品的优劣,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过度追求精致细腻,忽略了传统的文化内涵、神情韵味的感受,这种观点的形成,也有其历史原因,过去的唐卡画布最早为麻布、棉麻、手工纺织棉布等,幅宽窄,质地较糙,需费功夫磨制处理画布,画布处理得好,则行笔流畅,加之以前的画笔和颜料,均为手工制作,画笔的笔毫粗细和颜料研磨的颗粒粗细、动物胶的质地,都有可能影响到唐卡绘画的工细度,因此历史上自然将工细精致的唐卡奉为上品,如今各方面的技术都很成熟,工细精致相对比较容易达到,如果淡化唐卡评价的其他标准,过度重视唐卡的工细度,则有工艺化的倾向,在这种观念之下,传统的评判方法在货币量化的标尺下将逐渐褪色,继而被后人所忘却。【9】从唐卡市场的现状出发,思考唐卡艺术未来的发展空间,首先要重新构建唐卡艺术的价值评价体系,引导唐卡艺术的发展方向,淡化其商业属性,回归其厚重的宗教内涵和对艺术性的追求。
三、唐卡艺术发展空间考量
历史上唐卡艺术的发展没有像当下这样热闹,是一种平稳过渡的发展态势。历史上传说的最早的唐卡是松赞干布用鼻血所绘的《白拉姆女神》唐卡,至有实物可考的宋代的《绿度母》缂丝唐卡,以装饰性的图案为其明显特征,到13世纪,齐乌冈巴画派出现,西藏本土绘画风格形成,发展到15世纪,形成了著名的勉塘、钦则、噶玛噶智画派,西藏本土绘画风格越来越成熟,纵观历史,唐卡艺术的风格变化较为缓慢,这与藏传佛教绘画的《造像度量经》的严格约束是分不开的。直至近代,西方焦点透视法的传入,对人物写实的技法也用于唐卡绘画,出现了少量照片式写实人物的唐卡作品。当下的唐卡主要是对传统的继承,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精细,画面装饰的繁琐,少数画师追求材质的新奇,当代艺术家提取唐卡中的元素融入新锐艺术之中。艺术品的数量随着市场需求的暴增而大量生产,并形成繁杂的市场生态。
首先,把技艺的传承放在首位。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对藏族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观,物质和金钱得到较大的满足,传统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动摇,社会的现代化消融着古老的传统,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遭到削减,唐卡绘制从一种修行方式演变为艺术产业,唐卡绘制者由寺院高僧扩展为以职业画师为主的庞大群体,建起了有规模的唐卡艺术产业园、唐卡艺术学校、唐卡画作坊等等。现代化是唐卡发展必须面对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如何在现代化中不失传统,既参与市场产业化,又保留住唐卡艺术的民族魅力。
唐卡的技艺传承是唐卡艺术永葆活力的根本,唐卡的绘制技艺除了唐卡画面的构想、起稿、着色完成唐卡绘画之外,还包括画布的选择、绷框、画布的处理、打磨、颜料的调制、动物胶的制作和使用等技术含量很高的事物,完成绘画后还要进行装裱,最后还须请寺院高僧开光加持,一幅唐卡才可以被供奉观修。就画布的选择,最早是西藏本土所产的麻布,后来以印度和内地输入的棉布为画布,棉布也经历了手工布到机织布的历程,历经千年,画师靠经验来识别出好画布,师徒教学则是口耳相传为主,学徒直接从师父那里继承到历史经验,如画布的选择、画布绷框等,唐卡的绷框方法是藏族唐卡绘画的独创,时至今日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分内框和外框,内外框之间用绳子绷紧,画布需要绷平绷紧,而处理画布后或是绘画过程中画布会变松,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绷绳调整。绘画技艺则是唐卡绘制技艺中的关键,唐卡绘画的学习,通常要近十年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即使是天赋极高又勤奋的学徒也要五六年才能出师,而绘制一幅唐卡按传统的说法,听到杜鹃鸟叫三次才能完成,要掌握唐卡的绘制技艺也确实不是易事。唐卡颜料的制作同样不易,颜料矿石的选择,各种颜料以及制作唐卡绘画常用的金箔的制作,调和颜料的动物胶的制作,画笔的制作,都是不容易掌握的技术。社会的现代化,也带来很多便捷,唐卡颜料有专门的工厂生产,极其细腻,颜色种类也多了很多,金箔的制作也有专门的金箔工厂,画笔的制作也不用亲自动手制作,享受便捷的同时,传统技艺也面临失传,未来可能只有在文献中找寻了。唐卡的装裱越来越艳丽,其中的象征内涵却逐渐淡化,唐卡的加持这个庄重的仪式,也逐渐变得流于形式。
面对这些技艺传承紧迫的形势,该如何做才能确保唐卡的未来持续发展的预期:一是要肯定唐卡绘制的价值,在信息化、数字化、市场化的背景下,金钱、价格作为一种衡量指标,渐被人们误读为唐卡的价值标准,从而更要强调唐卡绘制过程中涉及的人的精神世界,强调画师绘制唐卡不是一种纯粹的劳作;二是在产业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特色与原汁原味;三是技艺的传承必须严格要求,复印机的出现,版印技术在唐卡绘画中的应用,都导致唐卡绘制造像度量的掌握技艺不够精湛;四是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之间找到最佳融汇点,传统与现代并存。
其次,保护唐卡的文化内涵。唐卡是藏民族一手营造的艺术,体现着藏民族鲜明的民族性格,也体现出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藏族唐卡产生于雪域本土,有藏民族自身的文化根基和古老的艺术风格,也把藏民族的远古文明和藏传佛教思想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是构成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雪域在地理上是相对封闭的,但是藏族人民以豁达的胸怀,主动的吸收中亚、南亚、中原的文化养分,形成了成熟的本土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唐卡艺术自身的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审美意趣、艺术理论和造像经典等艺术体系。【10】
唐卡是藏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产物。唐卡不是单纯的艺术品,是宗教供奉法器之一,是普通老百姓日常观修的礼佛道具,所以唐卡既有藏族民间文化的根基,又是宗教哲学的绘画表达,既具庄严性又具有平民性。因此,唐卡的历史渊源、民族性、本土性、佛教题材和其平民性的功用价值等,共同构成了唐卡艺术的文化内涵。【11】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多元发展趋势,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天然壁垒已消除,于是各种观念快速涌入,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在利润的诱惑面前,传统生产的安全和良知逐渐被隐蔽,唐卡艺术的生产也须提防此种不好的变化趋势,保留住唐卡的民族文化内涵,保留住唐卡艺术的民族特色,保有自身独特优势,就等于保护住了未来长久的无限的发展空间。
再次,淡化唐卡艺术的商业属性。唐卡艺术的功用价值范围被扩大,从满足单纯的宗教信仰需求,发展到重艺术性的艺术收藏,重经济回报的艺术投资,作为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一样的礼品,到作为爱好者的家居装饰,广阔的消费渠道,对唐卡艺术品的需求量巨增,传统的艺术绘制模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拉萨、青海、昌都、北京、成都等地纷纷建设了唐卡产业园区,各地还有不可计数的唐卡绘画工坊、唐卡画廊等等,这些类似于工业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的引入和发展,其结果不仅仅是明显的唐卡艺术品的绘制数量的增加,并且使得唐卡艺术逐渐生活化,唐卡艺术的生活化消费将是唐卡艺术长久稳定占有市场份额的保障。唐卡艺术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创造的经济利润越大,因而唐卡艺术历来被宗教属性所遮蔽的商业属性逐渐凸现,商业属性的凸现也正是当下艺术产业化所追逐的目标,然而商业化、大批量,甚至是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反而又损害了唐卡艺术的文化内蕴、宗教属性、艺术性等内在魅力,内在魅力受损和消失将会令唐卡艺术的产业化陷入尴尬的死胡同,自我封闭了发展的未来空间,因此商业属性不是唐卡艺术的核心属性,加强唐卡艺术的文化内涵建设,回归唐卡艺术原本的纯朴、虔诚、供奉、执着的对宗教情感的追求,弱化对利益的追逐,强化唐卡艺术内在的强大的生命活力。【12】
四、唐卡艺术的良性生态空间的建立(代结论)
首先,要确定唐卡艺术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定位。在艺术产业化发展趋势下,唐卡艺术的发展需注重技艺的传承,创造唐卡艺术精品,深刻的体现藏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其次,在产业化过程中保留民族特色,深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唐卡艺术的民族文化土壤,与藏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对唐卡艺术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推广;再次,重视相关研究,尤其是唐卡艺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唐卡艺术市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艺术经营人才,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利用信息化的宣传平台,建立起唐卡艺术的现代化交易机制,建立起唐卡艺术发展的良性生态空间。
文章注释:
【1】《唐卡拍卖——下一匹市场黑马》,鸿鹃,见《艺术市场》,2008年第8期。
【2】《藏族传统绘画嘎玛嘎赤画派传承历史与现状研究》,刘冬梅,见《西藏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
【3】《唐卡艺术——藏传噶玛嘎孜画派》,康·格桑益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76页。
【4】《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传承方式简述》,雍西,见《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5】齐乌冈巴是西藏第一个本土画派齐乌冈巴画派的创始人;门拉顿珠创立了西藏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门唐画派,著有著名的《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钦则钦莫创立了有名的钦则画派;南喀扎西创立的嘎玛嘎智画派,主要流行于康区。
【6】《西藏佛教彩绘彩塑艺术——<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彩绘工序明鉴>》,门拉顿珠、杜马格西·丹增彭措,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
【7】《扩大的市场——基于对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市场的分析》,李元元,见《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
【8】《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康·格桑益希,见《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9】《西藏宗教艺术》,扎雅·诺丹西绕著、谢继胜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6页。
【10】《雪域明珠——藏族唐卡的艺术特色》,凡建秋,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第4页。
【11】《唐卡艺术创新评估体系研究》,李浩,见《艺术探索》,2009年第5期。
【12】《从艺术管理看艺术品市场规范》,施虹,见《新美术》,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