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2015-08-15廖元昌
廖元昌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科研办,云南 芒市 67840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也是富民固本、治政安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德宏州为例,基于云南省县域经济考评考核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一、基于排位视角的德宏州县域经济发展特征
(一) 标兵多,追兵少
2011—2014 年,德宏州县域经济在云南省129个县市排位情况为,瑞丽分别是第50、125、13、6位;芒市分别是64、109、104、98 位;盈江分别是65、115、116、101 位;陇川分别是104、113、127、98 位;梁 河 分 别 是116、127、128、108。2013 年后,除瑞丽市排名靠前外,其他县市基本都在100 位以后。说明德宏州县域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与全省各县(市) 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 GDP总量偏小,增速慢
2014 年,德宏州5 个县市中,GDP 最高的是芒市,达到74.11 亿元,但只是排名第一的五华区(894.42 亿元) 的8.3%,在全省排49 位;最低的梁河县仅为17.21 亿元,在全省排126 位;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分别为55.22 亿、33.91 亿、71.02亿,分别排全省第66、105、51 位。从同比增速看,2014 年,德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7.0%,在全省16 个州市中排第13 位,全州增速最快的是瑞丽市,达到16.9%,在全省排3 位;最低的是芒市,增速为1.5%,全省排121 位;陇川县、梁河县、盈江县分别是10.4%、8.0%、7.0%,分别排全省第54、94、100 位。
(三) 人均GDP少,增长慢
2014 年,德宏州人均GDP 为19796 元,最高的瑞丽市为28426 元,在全省排33 位;最低的是梁河县,为10938 元,全省排113 位;芒市、陇川县、盈江县分别是18400 元、18074 元、22726 元,分别排全省第78、81、49 位。从同比增速看,2014 年,云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增速为12.3%,德宏州为10.4%。最高的是瑞丽市,为13.4%,排全省第6 位,最低的是芒市,为0.2%,排全省第121 位(倒数第九),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分别为8.6%、6.2%、7.3%;分别排全省第72、103、94位。
(四) 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增速较低
2014 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 亿的有42个县市区,德宏州瑞丽市、芒市、盈江县超过10亿元,分别为13.39 亿元、11.69 亿元、11.05 亿元,全省排名分别为第30、33、38 位;陇川县、梁河县分别为3.32 亿元、2.17 亿元,分别排全省第107、122 位。从同比增速看,全省有52 个县增速超过10%,最快的是永善县,达到59.0%;德宏州增速最快的是陇川县,为8.8%,全省排第56 位;瑞丽市、芒市、盈江县、梁河县增速都较低,分别为3.0%、2.1%、1.9%、3.3%,分别排全省第78、83、84、75 位,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五)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速较快
2014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44 元,云南省为24299 元,德宏州为21303 元。德宏州仅有瑞丽市(24866 元)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排名34 位;芒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分别为20428 元、20401 元、18973 元、18557 元,分别排全省90、91、114、117 位,处于全省较低水平位置。从同比增速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14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0%,云南省为8.2%;德宏州瑞丽市达到13.0%,全省排名第1 位;芒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分别为8.0%、8.0%、8.1%、8.3%,分别排全省120、120、116、111 位,增速排名明显靠后。
(六)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增长较快
2014 年,德宏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52 元,分别是全国(10489 元)、全省(7456 元)的68.19%、95.92%。德宏州最高的瑞丽市为8230元,全省排43 位;最低的梁河县为6050 元,全省排名为114 位;芒市、盈江县、陇川县分别为7656元、7363 元、6506 元,分别排全省第50、67、102位。从同比增速看,德宏州增速最快的是瑞丽市,为16.7%,全省排第2 位;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芒市增速居中,分别为14.4%、14.3%、14.5%、14.3%,分别排全省第52、59、44、59 位,处于全省中间水平。
二、德宏州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 省内区域竞争加剧,沿边优势面临新挑战
云南各沿边州市都依托区位优势,先行先试,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开发开放态势。第一,临近德宏州的临沧市发展势头强劲,提出要创造沿边开放的新奇迹的目标,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开通了孟定口岸至缅甸腊戌登尼高等级公路,创造了运距短、路况好的新优势。第二,保山市腾冲继开通至密支那公路和猴桥一类口岸后,旅游二次创业风生水起,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全力推进,对密支那方向的开放优势日益增强。随着各地对缅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口岸通畅,德宏州沿边开放优势逐渐弱化,对缅贸易中长期独占鳌头的格局将被打破,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加工等优势面临新挑战。第三,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 蓄势起航,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使包括德宏在内的沿边州市在聚集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和央企、民企、外企进入等方面,构成巨大竞争压力。
(二) 交通发展滞后,生产物流成本高
德宏州远离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密度区,距离省会昆明也较远。目前,德宏州链接省内的高速公路尚未建成,铁路也未能进行实质性开工建设,而境外全部是普通公路,居高不下的综合交通和物流成本,严重制约着德宏州各项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德宏州是水力发电的聚集区,但州内电价较高,2014 年,丰水期金属硅生产电价在0.36元/度左右,而怒江州是0.32 元/度左右。运输成本和电价偏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成为制约德宏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瓶颈”。
(三) 资源依赖型产业多,工业化水平低
第一,2014 年,全国、云南省、德宏州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9.2:42.6:48.2、15.5:41.2:43.3、29.1:31.8:39.1,工业化率分别为35.82%、30.42%、23.55%,德宏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0.8、9.4 个百分点,工业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2.27、6.87 个百分点。第二,州内企业还处于打基础阶段,缺乏扩张能力。近年来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多为资源依赖型产业,随着水电、房地产、木材加工、金属硅冶炼等项目逐步开发到位,需要开发新的工业项目。第三,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27.69%,德宏州仅为15.19%,低12.5 个百分点。第四,全州五个县市都建有工业园区,除瑞丽工业园区物流轻工片区和芒市工业园区帕底片区初现雏形外,陇川、盈江、梁河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处于起步或前期工作阶段,园区支撑工业发展的平台功能还很弱。
(四) 土地资源供给越趋紧张,行业准入门槛条件不断提高
近年来,国家不仅收紧了土地、林地审批权限,还提高了工业项目建设门槛,且节能降耗及环保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德宏州县域工业发展面临来自土地、环保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增大。项目启动标准日益严格,项目落地难度逐步加大。各类园区用地指标严重不足,供地指标缺口大,园区为企业提供土地需要大量的征地拆迁安置贴补,严重制约引资项目落地。
(五) 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2014 年,德宏州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99.58 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1%,低于云南全省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更大。第一,全州非公经济以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居多,规模型企业少,注册资金过千万元企业偏少。第二,从事传统产业的多,从事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的偏少。第三,一般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少。
(六) 城镇化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云南省为41.73%,德宏州为39.98%,瑞丽市、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分别为60.22%、43.55%、31.98%、34.00%、26.97%。可见,德宏州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79、1.75 个百分点。五个县市中,除瑞丽市外,其他县市都低于全国水平,梁河县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陇川县、盈江县低于全国水平超过20 个百分点。
(七) 农村贫困面大,扶贫难度大
德宏州山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9%,全州有50 个乡镇,1 个街道办事处,336 个村委会,其中,山区村委会220 个,占全州村委会数的65.48%。这些村委会分布在46 个乡镇;纯山区乡镇(所辖村委会全部是山区) 25 个。山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问题。“十二五”期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特困民族的景颇族、傈僳族,全部居住在山区。目前,全州尚有贫困人口33.96 万人,占全州农村总人口的44.76%;有287 个自然村不通公路,685 个自然村没有达到安全饮水标准,25513 人需要搬迁扶贫,22561 户农村住房困难户未解决安居问题。2014 年,通过筛选甄别建档立卡12.08 万人,确定为精准扶贫帮扶对象。这部分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是今后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八)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支撑较弱
2013 年。德宏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投入强度为0.14%,分别是全国(2.08%)、全省(0.68%) 的6.7%、20.59%,在全省16 个州市中排名倒数第3 位。财政科学技术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39% (比2012 年降低0.02 个百分点),分别是全国(4.41%)、全省(1.04%) 的8.84%、37.5%,在全省排名倒数第5 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德宏州16—60 岁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不到7 年,客观上存在数量较大,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不出、引不进、留不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职工整体素质较低。
三、加快德宏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壮大县域工业
1.以瑞丽市为核心,以芒市遮放镇、风平镇、轩岗乡和陇川章凤镇为两翼,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进出口加工产业基地。以基地为支撑,大力发展珠宝玉石、优质木材、农产品、海产品、天然橡胶等进口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积极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电子信息、轻纺服装、生物制药等出口加工产业。
2.建设瑞(丽) 芒(市) 陇(川) 盈(江) 梁(河) 特色生物和食品药品加工业基地。利用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咖啡、柚子、石斛、柠檬、坚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建立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特色生物基地。围绕国家级热带农业及中缅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提升“遮放贡米”、“后谷咖啡”、“红瑞柠檬”、“迪思坚果”、“火烧干巴”、“水晶蜜柚”等特色品牌。
3.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水、排污、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土地平整、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整体建设。推动园区采取发行债券、票据融资、开发信托产品以及PPP 等模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及企业资本参与园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二) 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空间承载能力
1.着力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旅游、商贸、加工和边境口岸等特色城镇。重点建设遮岛、畹町、姐相、弄岛、风平、遮放、芒海、景罕、陇把、户撒、弄璋、盏西、旧城、那邦、芒东、勐养等特色小镇和重点集镇,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提高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2.统筹农村集镇建设。合理安排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状况。加快改造小城镇的商贸、仓储、交通、运输、餐馆等传统服务业;有选择地发展农村集镇旅游、文化、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
3.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聚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步伐,通过制度设计,为农村转户进城居民提供全方位社会保障。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评估、流转、信贷融资等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创新农村“三权”抵押贷款,鼓励农民带着资本资产资金进城,增强农民进城发展的资本实力。
(三)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
1.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突出抓好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将土地等资源向大户集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围绕打造香软米、食糖、茶叶、橡胶、奶水牛、咖啡、坚果、柠檬、油料、蔬菜、冬季农业、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规划建设示范基地。
2.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从土地、税收、贷款、奖励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培育品牌为核心,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几个产值超百亿、千亿元的大产业。
3.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按照“公司+农户+基地”、“协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集科研、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条龙特色产业,构筑低碳、清洁、绿色、环保的特色农业产业循环链条。
4.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综合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组织作用,着力完善科技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功能,提高新型农业高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有效致富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 着力发展非公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尽量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结时限,做到办事接待人性化、办事流程规范化、办事过程透明化。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能人动员起来,挖掘民智、吸引民资、培植民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业主体。
2.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要着力推动非公经济由传统的服务业和低层次的加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拓展,由小规模、粗放型、家族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做强做大骨干非公企业。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大力提升非公企业整体素质。要强化金融、税收、财政资金、土地等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努力提高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五) 突出招大引强,加大县域招商引资力度
1.明确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要聚焦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创新举措,深入实施“招强引优”和“大企业进入”战略,力争在引进“央企”、世界500 强、中国500 强等大企业方面取得新突破。
2.强化宣传和针对性。要围绕市场需求及县域特色,强化宣传,扩大试验区影响力、吸引力、关注力,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央企业、省属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3.突出主题,强化推介。要围绕县域特色资源和优势项目,以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依托,精心策划一批在境内外有影响、有声势、有实效的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推行展会节庆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一切有效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落地率。
4.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要引进国内外社会资本和战略合作伙伴,使园区成为“企业集中、资本积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平台,形成招商兴园、以园兴工的格局。
(六)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第一,深入推进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完善社会扶贫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开发格局。第二,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实施好芒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四个片区县的连片开发,实现整体推进。第三,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工程,实行水、电、路、能源、住房、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第四,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
[1]德宏州统计局编. 德宏州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2015)[C].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2015.
[2]德宏州史志办公室编.德宏年鉴(2014)[C]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2014.
[3]廖元昌.德宏州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