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5-08-15汤丽波
汤丽波
(浙江省丽水市畜牧兽医局,323000)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附红细胞体在犬的血液中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犬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附红细胞体常呈隐性感染,较少出现明显症状,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当动物机体存在某种应激因素时则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发病,来势骤急,如诊治延误,多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一种严重危害犬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本文重点论述了犬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治疗等,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原学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典型的原核生物,无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是多形态生物体,不同的畜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犬附红细胞体鲜血涂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为环球形、圆形、短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血浆中的单个附红细胞体有很强的运动性,灵活自如。附红细胞体对干燥环境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用消毒药只几分种就可将其杀死,或在0.5%碳酸中(370C、3h)即可被杀死,但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40C环境或冰冻疑固的血液可存活至少30天,在加了15%甘油的血液中(-790C)时,能保持感染力81天。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较少。目前附红细胞体的生活史尚未完全揭示,故其自然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和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明确,但报道较多的有媒介昆虫传播、血源性传播、接触性传播和垂直传播。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趋向于吸血昆虫传播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本病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引起,一般情况下,幼小体弱犬、外来品种犬发病率较高;发病还可能与饲料、气候等各种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犬多呈隐性经过,说明犬附红细胞体毒力较弱,显性致病力不强。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犬,一般多呈隐性经过,即不出现明显症状,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当患犬受某种应激因素(疲劳、饥饿、运输等)的刺激,机体抵抗力降低后,可呈现急性经过。
患病犬体温390C-400C,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欲下降或废绝、鼻镜干燥、眼结膜苍白或黄染;喜卧地嗜眠,强行走动时步态不稳,摇晃不定;呕吐、腹泻、大便少且时干时稀,有恶臭且带有黏液和血液,小便少而黄;心跳130—180次/分钟,呼吸30—60次/分钟,3-5天后少数严重患犬由于虚脱、休克及死亡外,但多数可耐过急性经过而转入慢性经过,临床上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消瘦、低烧(390C左右)等,病程可达一个月或更长时间,部分患犬因继发肠道细菌感染而出现腹泻或下痢,极度消瘦,食欲废绝。
4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犬剖检可见血液稀薄,血凝时间延长;皮下、可视黏膜黄染或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外膜与心肌出血,冠状沟脂肪黄染;肺水肿、气肿、脓肿及弥漫性出血;胃壁静脉怒张,胃黏膜有出血点或浅表性溃疡;小肠黏膜可见圆形蚀斑;脾脏肿大,呈黑色;肝叶上可见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肠系膜淋巴水肿,切面多汁;胰腺炎性水肿、出血;骨髓液和脑脊液增加。
5 实验室诊断
5.1鲜血压片检查
在病犬的静脉采血一滴滴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轻轻压上盖玻片,将上述血片置油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红细胞表面附有数量不同、大小不等、折光性很强的多形态附着物,这些附着物多为球形、椭圆、逗点、颗粒状。它们使红细胞变为星芒状、齿轮状、菠萝状等不同形态,并失去原有的弹性,畸形率达70%—90%。
5.2血涂片检查
取采好的血液1滴,立即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附着于红细胞或游离于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被染成蓝色,大小不等,有折光性;红细胞呈紫红色,区别于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数为2—15个,一般为3—7个。
5.3血液学检查
按实验室常规法进行血液学检查,在病的初期血液浓稠,呈暗红色,后期血液极为稀薄,呈樱红色。悬滴血镜检,红细胞受感染后呈现溶血性星芒状畸形,红细胞总数减少,平均值为350万/mm3;网织红细胞增加,平均值为3.5%;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值分别为26%和9.5%;白细胞总数增加,平均值为26500个/mm3,其分类中嗜中性白细胞增加,大单核白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偏低。
6 治疗方法
6.1患病早期犬的治疗
每公斤体重口服8mg四环素,每天3次,一般2天后,咳嗽、发烧症状明显减轻。或者贝尼尔按每公斤体重10mg配成5%水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间隔1天重复用药1次,疗效较好。
6.2患病中后期犬的治疗
病犬由于患病时间较长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可用土霉素粉针每公斤体重8—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溶解,制成0.5%以下的注射液静脉注射,一天两次连用3—5天。对病程时间较长,顽固性拒食、呕吐、腹泻,极易造成水和电解质失衡的,在治疗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必要的强心、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和补充维生素等。
针对呕吐、腹泻,需补给糖盐水、复方氯化钠液或氨基酸溶液,依患犬脱水程度和体重分别确定补液用量;针对贫血可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K3、维生素C、硫酸亚铁等;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拉、诺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物等。
7 预防
该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只能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夏秋季节应定期驱灭蚊蝇,驱除犬体外寄生虫;二是积极预防其它疫病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三是发现病犬立即进行隔离,并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它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四是平时加强犬类的运动,增强体质以提高抵抗力。
[1]李敬双,于洋.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