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研究
2015-08-15郑艳东
郑艳东
(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人民政府,内蒙古 兴安盟 137713)
引言
国家为了促使我国经济平等,整体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当前,我国处于深度改革的阶段,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现代化农业建设也将成为我国核心农业经济。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这些条件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1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政府制度上的约束
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其必须要依据制度才能够保障其顺利开展、实施[1]。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一直长期影响着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其约束力度还较强,在管理体制上也较为落后,从而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经济的持续、长效发展。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1、政府制度上的约束缺乏全面性;2、制度上管理缺乏权威性,最终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等缺乏法律支持;3、相关制度上缺乏一致性,某些制度与制度之间有冲突,例如农业发展与退耕还林两个策略之间的冲突;4、制度实施力度不够,以往政策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严重不够,导致其无法真正长效的发展。
1.2 经济条件的约束
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而言,一直以来都因为经济体制的约束,严重缺少应用在技术改善上的资金,并且外部资金、融资量也非常少[2]。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投资非常少,其严重影响正常的农业技术、农业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农业市场的经济体系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终将阻碍农业市场的资源利用问题。我国省市的多个等级政府对农业产业扶持投入资金的安排与预计有限,这一现象也必然会导致农业的非正常成长。
1.3 市场环境的约束
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许多城市农业产业经济的占比也相对较高[3]。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道路多样化,其中并没有将农业产业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导致农业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率一直处于较慢的情况中,最终导致农业经济的整个行业缺乏规范性,主体参差不齐,农业经济的理念、形象等不合实际。例如,重庆的耕地非常多,但是重庆的发展更多的集中在工业产业中,这一现象也导致当地许多居民也参与到工业发展中,导致农业行业的参与者非常少,这也是导致重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受重视。
2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2.1 提升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
首先,需要提升农业技术体系的创新,并深化改造我国农业经济体系,提高区域性的农业研发中心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速度,逐渐完善我国的农业体系的人员招聘以及投资建设等农业运行机制。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宣传农业经济,并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给予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以及农业研发中心,主要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方式给予扶持;最后,需要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改善农业技术的投资环境,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体系的创新投资方式。
2.2 改善农业经济活动条件,提升农民素质
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渐的提升科研技术力量的投入,使农业科研技术在完善的基础建设设施的条件之下得以更好的发展。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对此,必须做好农业知识的产权保护。以往我国许多行业并不重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农业上,许多人并没有产权这一观念,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保护今后所研发出的各项农业产业知识产权。除此之外,农业不仅与科技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农民有着“母子”关系。只有农民的素质足够,才能够使农业经济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对此,提升农民素质是必然的。当前,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农民的素质上,在各个组织、各个部门中,尽可能的推广农业技术,给予地方农民定期举行相关知识培训活动,让农民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当中。此外,政府可以联动某些高校或企业,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的方式促使大学生、相关专业专家将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知识、技术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推动农业产业化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传统的独立产业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对此,农业产业化运行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找寻外招商,从而更好的丰富农业产品、农业副产品的销售渠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快农业原料基地的建设工作,给予农业经济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而言,则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进行整改、调配。在调配农业结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其他产业,通过互补互进的方式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环境之下,农业经济研究者需要充分理解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现状,并针对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给农业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创造更好的经济体系。
[1]欧阳承忠.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
[2]孙洪侠.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华章》,2014.
[3]李生梅,周强.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3(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