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在科技奖励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5-08-15李文华
李文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陕西 杨凌712100)
科技奖励是对科技人员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肯定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奖励既是对科技成果的承认,也是对科技人员创造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可作为衡量科技人员贡献大小的一种标志[1]。
科技奖励工作包括申报、评审、奖励三大部分,其中申报工作是科技奖励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申报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果的获奖与否,甚至直接影响到获奖等级,这就在无形之中对科研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科技奖励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奖励工作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导向的长期国策,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2]。近年来,随着各级科技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加强,高校在科技奖励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也就凸现出来。根据笔者近年来成果管理的工作总结,高校在科技奖励申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科技人员重视不够
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实践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科技人员申请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而对于科技奖励的申报却很少能提起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带来了难度和阻力,也给高校科技奖励获奖率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一是一部分科技人员认为职称已经到位,各方面待遇都已经享受,思想上已经松懈,不愿意再费时费力申报奖励;二是部分科技人员对各级各类科技奖励的政策不甚了解,尤其是现在好多奖项都是采用网络申报或者系统申报,导致一些科技人员操作不熟练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会甚至不敢申报;三是一些科技人员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集成和整理,等到报奖通知公布后才仓促准备,导致一些附件材料例如评价材料、经济效益证明以及论文的引用证明等准备不足,出现被动申报和仓促申报的现象;四是部分科技人员习惯于潜心研究,只顾埋头干活,没有认识到科技奖励对拔尖人才的认可、创新团队的培育以及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报奖时机把握不准
高等级奖励是科技奖励竞争的制高点,因为高等级奖励对学科的推动、学术地位的提升以及成果的推广均具有很大的效应。而一项成果要获得高等级的奖励,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早报达不到预期效果;晚报会错失最佳时机。科技奖励的申报除了按照有关部门的时间要求进行外,还必须注意不同类型成果的具体要求,基础研究成果必须在论文发表一年之后才能申报,技术发明成果必须有授权的发明专利,应用成果必须应用达到三年才能申报。因此,在具体的申报过程中,杜绝一些成果条件还不成熟就匆忙报奖的现象,如论文还未发表、发明专利还未授权、成果刚刚通过鉴定还没有推广应用或者应用很少经济效益还未真正体现,对于这些现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于科技人员申报科技奖励的积极性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对照有关奖励要求找出不足,指出改进的方向,等各方面条件均具备之后再行申报[3]。还有就是合理规避同单位同学科的竞争。同单位同学科的科技成果在科技奖励申报中,要分层次、有梯度、有顺序的申报科技奖励,避免在本单位内形成竞争,使实力强的成果因为本单位之间的平衡和指标等原因屈居低等级奖励,从而造成有限科技成果资源的浪费。
1.3 报奖技巧掌握不够
报奖工作可谓“七分内容,三分加工”,这里的“三分加工”不是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而是要求科技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科技奖励申报的要求和技巧,做到突出成果的优势和创新点,认真做好材料收集整理和申请书的填报工作,使“七分内容”在“三分加工”的衬托下,更突出显示其魅力,最后才会劳有所获[4]。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科技人员对奖励申报的要求不加研究,对材料的填写要求不仔细阅读,大而化之地准备申报材料,粗枝大叶地填写奖励推荐书,该突出的重点平铺直叙,该简练的地方啰啰嗦嗦,这样不但在形式审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在奖励评审过程中会因为重点不突出、创新点不明确、经济效益不显著等种种原因而不能获奖或者不能获得高等级的奖励。
2 做好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多年辛勤研究的结果,是科技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科技奖励对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勇于探索、献身科学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快出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获奖成果的数量和等级也是衡量一个单位或个人学术水平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奖励除受成果自身的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因素影响外,还与申报材料的准备整理、推广应用的范围及效果等密切相关。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宣传和指导,积极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整理工作,力争获得高等级的成果奖励。
要做好高校的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关注重大项目的验收鉴定工作,凝练重大科研成果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高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参与重大研究课题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因此,高校要从源头上,重点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团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来进行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国家急需、热点和难点方面的科学问题[5],争取在一些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承担、参与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这样必定会使得高校的科技奖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则要经常深入科研第一线,了解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发展动态,全面了解学校的科技成果状况和水平,督促已结题的重大项目的验收鉴定,注重凝练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只有对学校的学科优势领域乃至科研人员学术专长做到心中有数[6],才能判断这些成果申报科技奖励的时机是否成熟、申报何种级别、哪个类别的奖励比较合适。这些都有利于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开展。
2.2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申报奖励的积极性
在高校中重计划、轻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申请课题和科学研究上,通常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成果的申报、奖励及推广上,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力度不够,因此充分调动和保护科教人员申报奖励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很多高校在论文的奖励上都相对较高,而对于获奖成果的奖励相对论文而言力度较小,出现了“重论文、轻成果”的倾向[7],而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单篇论文所获得业绩奖励往往比一个科技奖励要高,而一项成果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支撑得起的。所以,就其分量而言,奖励应远高于单篇论文,所以要改变传统思维与评价导向[8],在激励政策上要注意加强奖励的权重,这样才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申报奖励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评定科研人员的工作量、职称评聘及晋级、博硕导评定过程中,要把科技奖励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也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2.3 合理掌握报奖时机
能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奖励的都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但是一项成果能否得到适当的评价和认可,是有时机和技巧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奖励,对学科的推动和科研人员学术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申报高水平、高层次的奖励,就必须坚持项目的系统性。分析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省部级一等奖项目不难发现,凡是获奖的成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科研积累的很系统的成果,而不是分散的、阶段性的成果。
另外,在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方向,有多个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开展协作,研究内容则可以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经过凝练、集成,实现科研水平的跃升,可以申报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奖励,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成果拼凑、过度包装的问题[9]。
总之,科技奖励工作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有程序的系统性工作。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通过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力争使高校优秀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评价,为推动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吴敏玲,汪虹,吴绮慧.浅谈如何做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J].科技创业,2010(5):65-67.
[2]何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7(6):40-43.
[3]王爱萍.高校科技成果报奖工作中的问题探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6):82-84.
[4]陈玉珍,王晓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获奖率的技巧探讨[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2):160-162.
[5]胡晓珉.新时期高校科技奖励工作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19-21
[6]张丹,刘娟娟.加强科研管理 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质量[J].农业科技管理,2007(3):42-43.
[7]许恩平.浅析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成果纵横,2009(5):37-38.
[8]张宪法,翟勇,等.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6):12-15.
[9]刘长威,刘零.关于完善现行科技奖励体系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