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 提升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水平
2015-08-15胡良斌李必文邹家柱樊湘芳
胡良斌 李必文 邹家柱 樊湘芳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我国机械制造业正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努力实现绿色制造,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新技术应用、技术交叉创新,能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工程科技人才比较匮乏。因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高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水平,以基地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1 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作用
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积极加强与政府及企业合作,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将高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引入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依托基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二,有利于高校的产学研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高校科研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使得科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并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第三,既有利于企业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实现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降低企业研究开发成本;又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2 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基地的科研项目合作模式
以科研项目合作为媒介,以联合建立的创新型人才基地为平台,将高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依托科研项目的合作提高参与人员的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的科研项目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推动型、自愿组合型、合同连接型、共建实体型等四类。
1)政府推动型的科技项目合作模式是指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出合作项目和规划、组织的科技合作项目的行动。一方面,政府能够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从事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发展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为传统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使其研究的是科学理论工程化。另一方面由于共同攻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吸引企业投资,且企业可以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合同连接的科技项目合作模式是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转让等技术传播和合作开发为重点,通过合同形式组建的科技合作组织方式。
3)自愿组合的科技项目合作模式是以某种科技成果的转让或研制为基础,以经济合同为纽带,自愿结合的技术协作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共建实体的科技合作模式是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共同目标,用合同约定,将各自的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创造的财富共同分享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实体性科技合作组织方式。
3 以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践
以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公司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情况。
3.1 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始于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
鉴于衡阳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特色,衡阳市政府推动,湖南天雁、南岳电控、湖南机油泵、衡阳运机等23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汽技术中心、南华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联合成立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旨在整合市内乃至国内外产学研各方的优势资源,协同研发及产业化攻关,以提高联盟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推动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形成,提升衡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参与创新联盟加深了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后期的协同研发及产业化攻关合作打下基础。
3.2 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发展于校企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交流是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发展的保障。邀请院企领导、具体实施部门领导召开研讨会、办学术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机械工程学科根据企业科研优势特色及基地建设需要,先后聘请湖南天雁总经理王一棣研究员,副总经理兼技术负责人胡辽平博士,以及技术副总、“国家千人计划”圣小珍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并邀请了曾担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博士、全职研究员,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噪声和振动高级工程师的圣小珍教授等有外国留学经历的专家作学术报告,提高了学科教师、学生的国际视野及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南华大学与湖南天雁联合建立了“特殊环境下装备安全服役技术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企业设立了“卓越计划”企业实习基地,并成功建设为湖南省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企领导针对校企联合培养、实验室共建等问题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发挥各自科研优势特色,就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达成的初步意向。
3.3 校企人才培养基地良性循环在于科研项目合作。
科研项目合作是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共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为契机,企业向高校教师、研究生、卓越班本科生开放废气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排气门、高铁冷却风机等发动机零部件研发实验室,开展涡轮叶片在高温运行环境和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失效行为特性及相关的长寿命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交流。双方优势互补,互派人员合作开展了《1.5L汽油机高效率涡轮增压器自主开发与产业化》、《基于工业CT检测的机车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高硬质材料单体泵小直径孔高速铣削加工中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等科研合作。
本团队樊湘芳教授根据企业主要产品柴油机进气门出现的质量问题,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对柴油机进气门颈部断裂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并从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产品设计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对产品进行优化,并联合成功申报了衡阳市科技重点项目《柴油机进气门颈部断裂失效机理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校企在研讨交流、学习沟通中,探求“了解相互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契合点,实现合作共赢”的科研合作模式。通过科研项目合作,使校企人才培养基地从“鸡肋”转变为“有事做、能做事、做成事”香馍馍,提升了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的吸引力,使基地建设进行良性循环。
3.4 校企人才培养基地最终目标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实践探索了“高校为企业技术人才进行知识理论升级,企业为高校年轻博士和研究生进行工程实践培养”人才培养共赢机制。以科研合作为载体,企业技术人员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攻读机械工程学科在职工程硕士,或者进行研究生课程培养,实现知识充电升级。以研究生培养基地为依托,对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下企业进行实践培养。以卓越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对卓越工程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工程能力培养和普遍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以共建的实验室为基础,安排年轻博士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科研合作,提高年青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 结论
地方政府针对产业特色,推动企业与高校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的机制,建立实验室、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等科研教学合作平台,探求“了解相互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契合点,实现合作共赢”的科研合作模式。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提升了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能力,真正实现年青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人才培养。
[1]姜志胜,戴剑勇,等.完善产学研基地培养模式与机制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J].南华大学学报,2012,13(3):83-85.
[2]于洋,高宏伟,赵亚威.产学研合作机制下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8):17-18.
[3]温静,黄伟九,罗云云.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0.
[4]李巍.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