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

2015-08-15

科技视界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语言学变异语言

唐 蕴

(重庆医科大学,中国 重庆4041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网络交流无处不在。网络交际这一网络社会里特殊的交际形式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常常因为某些特性而让人特别容易记住并在生活中被加工再创造进行使用得以模因式的传播,比如从最开始的“艳照门”到后来的各种“门”族语言,从开始的“甄嬛体”到后来的“舌尖体”、从“房奴”、到“卡奴”、“屏奴”等。网络词语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现象,他们的产生及广泛传播充分体现了依赖于特有的社会语言环境之下创造和理解网络词语的认知活动。

1 网络语言的概念界定

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的发展,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词语词典中》网络语言被定义为网民为提高输入的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所出现的并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简单说来网络语言就是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具体看网络语言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说来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网络新闻、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中的语言以及一切网络文字;而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名在聊天室和BBS上实时聊天互动时所使用的文字。汤玫英(2010)进一步将广义的网络语言更详细地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名”“黑客”等;三是网名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她认为就是指第三类。本论文所研究对象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2 关于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想结合的的学科,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任意的。认知语言学是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基于用法的模式研究语言,这注定要考虑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使用的影响。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框架中探讨语言的社会性的必要性,认知社会语言学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在第九届和第十届的国际认知语言学年会上就有不少学者就认知社会语言学方面做了精彩的发言。Gitte Kristiansen和Rene Dirven(2008)主编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文化模式和社会制度》(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Language Variation,Cultural Models,Social Systems)收集了其中15篇论文,它们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语言的社会性进行了研究。随后Geeraerts、Kristiansen、Peirsman(2010)主编的Advances in Cogntive Sociolinguistics这两本书中又发表了10位学者的论文,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3 网络语言的性质属性

3.1 变异性

正如Sapir所说“每个人都知道语言是变异的”(1921)。“变异性”这一语言的基本属性在网络语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而网络语言也被认为是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网络语言的变异性在语言的语音、词法、语义三个层面都得到具体体现。

(1)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在实时网络聊天中尤其明显,最常见的是一些连读合并音节的情况,常见的如把“不要”连读成“表”的音,“这样”连读成“酱”,“知道”连读成“造”;另外一种是通过谐音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常见的有数字型语言,通过数字的读音表达具有相似读音的汉字的意思,例如“886”意为“拜拜咯”“520”意为“我爱你”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汉字谐音,例如把上街购物“shopping”说成“血拼”,“木有”就是“没有”,“可爱”为“可耐”等等。

(2)词法变异

网民在网络交流中常常出于某种目的对语言的使用有时会异于传统的语言句法功能,使得在语言表达中出现句法形式出现变异。比如名词作动词“如果你有不知道的,就百度好了”、“有事就电话我”、“下次吃饭前我们可以先在网上团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网站被黑”、“汗”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常见的“被”字结构:“被”字之后所接的词语由传统的二价动词可变异成一价动词,如“被自杀”、“被当爹”等等。

(3)语义变异

在网络语言中语义变异普遍存在扩大的趋势。如“山寨”一词在传统语言中意为修筑有栅栏围墙等防守方式的山庄。在线现代网络语言中被用来形容假冒伪劣产品,比如“山寨手机”、“山寨货”

3.2 社会性

网络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平台,为此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能以很快的传播速度在第一时间为人所知,同时网络也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量的新事物、新事件不断出现使得已有的语言出现表现力缺乏的现象。已有的语言无法表现新的概念,旧的词义不在能够满足交际内容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带有网络特色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3.3 认知性

网络语言的使用充分体现了人的认知活动。,因为网络交流有以文字形式为主的即时交流,为了直观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表情,人们联想到以字形来表达当时的表情,以“囧”字为例,它直观便捷的表现了说话人当时的表情,而这个表情也传递了说话人的态度或心情。族类词的出现也充分体现了人的认知活动。以“门“族类词为列,它的原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桩丑闻事件——水门事件,现在“门”族类词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网络流行用语,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群。“门”已经成为了表示不好现象的标签。人们创造和理解这类词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的认知活动。

4 网络语言的认知社会属性

语言变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的一个主要课题,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任何体现为自然语言的语言系统都是一个“有序异质体”(W eireich,1968)。“异质”体现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上。语言虽然是异质的,但这种“异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有差异的形式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网络语言变体也是如此。对语言变异的研究虽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却还未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异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带有浓厚时代特征的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烙印,对它的研究必须要结合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任何语言活动都离不开人的认知行为,网络语言作为新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理解更是离不开人的认知活动。可见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对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语言学变异语言
变异危机
变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