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三亚旅游发展方式转型探讨
2015-08-15何洪城
殷 菲 何洪城
(1.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旅游业正处在全面提升、转型发展的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海南旅游特区的发展,三亚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发展需要新的探索。旅游发展方式与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直接相关。胡锦涛书记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取得最大共识的主流文明形态之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党治国理政“五大文明”范畴,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这一理念同样要落实到旅游包括海岛旅游的发展实践之中。基于生态文明的价值导向,探讨海岛旅游的科学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十二五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持续增长。据市旅游信息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352.76 万人次,同比增长10.12%,较2011年增长32.6%;按国内国际市场分,接待国内游客1313.90 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8.8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9.73 亿元,同比增长15.60%,较2011年增长5.6%。
201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717.71 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 %。按国内国际市场分,接待国内游客700.81 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6.90 万人次;三亚市旅游总收入166.05 亿元,同比增长11.73 %。
一、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三亚旅游业发展价值选择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三亚旅游业发展的新风标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基础上,在本质上呈现自然—人—社会复合体协调和谐的特征。旅游作为对生态要求较高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
十二五期间,三亚市旅游市场稳步发展,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保持增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游客满意度增加,旅游总收入稳步提升,作为三亚市第一支柱产业,旅游市场表现良好。
三亚城市发展迅速,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的快速开发带来的游客量增加,游客活动的加剧对三亚旅游生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今三亚湾景观带的多条海岸线遭受侵蚀,除岸线植被有严重破坏外,其生态防护也存在一定缺陷。部分路段游客人数超过景观海岸线的环境容量,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岸自然生境。红树林也遭遇到不小的威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三亚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新科学的指向。三亚城市旅游的发展必然走在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为三亚旅游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三亚城市旅游以《决定》精神为契机,在建立生态文明体系、完善生态治理、修复基础上大力推动三亚生态文明的建设。三亚一直是国内海岛旅游的核心城市,未来三亚旅游业要实现新的发展,在生态文明的导向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统筹城镇、旅游、用地及遗产保护规划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优化整合农村用地,强化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提升南部土地利用率,为海湾区未来的战略性产业预留发展的空间。二是应用经济、规划、技术等途径促进旅游业与城市建设向最优的协调状态发展。三是促进旅游业与文化、生态服务及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夯实三亚生态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与建设关系的协调,高度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形成,推进三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走循环经济之路,形成资源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统筹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使三亚旅游业发展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二、生态文明导向下三亚旅游发展方式选择问题思考
(一)发展旅游循环经济
旅游经济增长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使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成为三亚旅游发展道路转型中的有利选择。在企业层面,在政府制度引导下,形成企业循环发展的闭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统筹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在产业层面,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式发展,是产业发展旅游化;同时注重相关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增加旅游商品多样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譬如可以通过优质旅游中介链接其它产业环节,开发新型生态旅游产品。同时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也能够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绿色产品。在制度层面,加强旅游制度体制建设的同时,培养旅游者绿色消费价值取向。在对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前提下,对破坏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必须进行修复补偿建设。此外,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使旅游者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参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
(二)构建低碳旅游城市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北临五指山山脉,横越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形成良好生态的屏障,浩渺海洋是地球上最宽广的环境“净化器”。三亚水资源丰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适合发展林业,建成强大的陆地生态支柱,拥有巨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其具有发展低碳旅游城市的自然本底素质。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低碳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海南建设成“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意味着三亚城市建设将秉承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低碳绿色发展道路。海南省积极推进低碳试点工作,三亚是海南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
如今的三亚,低碳已不再只是话题,更是一种时尚。近年来三亚也在积极探索低碳旅游发展道路。三亚景区大力倡导电瓶车、自行车等低碳型或者无碳型的通行方式;景区接待设施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槟榔河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推出“低碳”旅游路线,极力践行环保低碳的旅游方式,全面营建“低碳旅游”景区。绿色旅游形成三亚的旅游新风尚。天涯海角景区打破常规景区建设,从交通、卫生、安全、购物、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景观质量等多方面开展低碳旅游。低碳技术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中的应用随可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型;提倡在旅游房地产、酒店和景区中使用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低耗能新型墙体材料;在民用建筑建设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低能耗打造“绿色生态建筑”;以三亚湾为重点,对各大海湾进行全面整治,实施海防林恢复工程。三亚目前旅游发展的态势客观上要求三亚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发展低碳旅游是必然选择。
[1]舒小林,高应蓓.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5 (3):82-90.
[2]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 (2):1-9.
[3]明庆忠,舒小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7,(3):78-81.
[4]贾小玫,卢凤.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实施层面的再认识[J].学术探索,2005,(3):32-34.
[5]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 (1):13-17.
[6]梁少棉,张社尧.生态旅游与J 旅游生态文明[J].生态科学,2003 (2):183-185.
[7]汪宇明,吴文佳.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基于崇明岛案例[J].旅游科学,2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