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湿地的栖息地生态营造研究
2015-08-15陈炜炫
陈炜炫
(惠州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6007)
1.潼湖湿地的栖息地现状
位于广东惠州市内的潼湖湿地主要由湖泊湿地、河流湿地、鱼塘湿地和农业湿地不同的湿地亚类所组成。近年来,由于水文条件改变,当地群众垦湿耕作,加上湿地水源污染严重等原因,导致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环境质量下降。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也进一步恶化。
2.恢复思路与目标
生态栖息地是一个全方位全系统性的生态管理与技术的工程,包含从水污染处理、土壤修复、水利技术、植物生态学、环境科学、湿地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经营、管理与创造、构建这一系列的学科相互形成学科之间系统将是更加的重要。营造栖息地生态环境应当在针对上述问题上应当采取相应的恢复技术,使得水文、土壤、生物、植被同步和谐演进,逐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功能与景观。
3.生态营造设计
首先是栖息地的分类与定义,要把潼湖湿地从生产用地与自然湖泊二类用地,从栖息地的角度进行划分,以人类对栖息地的影响,以及城市的边缘产生的联系,在协调城市边缘与湿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地营造分为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三个层次。将湿地栖息地的分区保护规划分为:核心湿地栖息地保护区、I 级湿地栖息地保护区、Ⅱ级湿地栖息地保护区、栖息地湿地保护控制区与栖息地湿地保护缓冲区等5个层次[1],这些划分是营造栖息地的根本。
其次,是植物、水、土三大体系的系统工程建设,从植物上要建立起各种植物种类的恢复区,从潼湖的湿地由内到外建立沉与挺水植物区、涂滩育草区、草本植物恢复区、乔灌木恢复区形成多样化的植物种植与植物斑块;植物斑块的形成有利于在管理上限定人类的生产等各种活动。水生态系统营造上,除了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外,最重要是要建立能够让鱼虾等浅水活动的水生动物环境,这是栖息地食物链最重要的一环。土壤的是动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通过土壤化学作用转化现有的污染。现状湿地范围内的土壤与湿地的水环境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主要受现有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基塘湿地、水库湿地)的影响,这种以生产活动来分类分化了栖息地生态营造的系统性,也导致水下的土壤完成不同的特性,不利于栖息地的系统性构建。所以让这些湿地进行斑块的相互交融是栖息地营造的关键,这些又立足于植物与水的相互作用上。
最后,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性营造要通过管理的形式实现,平衡商业发展和保育之间矛盾,都需要不断从原有的土地拥有者中寻求折衷方案,来完成各项协调工作;通过湿地评价方法来解决利用与开发的方式问题;采用市场经济法对实物进行直接评估,用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及条件价值法评价非实物价值,这有助于帮助提升市场的投资,并是决策者决策的有力依据。
3.1 分类与布局
潼湖湿地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核心资源潼湖,建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国家5A 级景区;结合城市功能,建筑湿地系统,包括净化湿地、游憩湿地、景观湿地[2]”。这要求在河道的梳理上扩大入湖河口,拆除与围合现有潼湖堤坝形成人工小岛,土壤通过河流冲积的沉淀形成浅滩,加上植被的恢复形成无人类影响的独立小岛形生态栖息地。在环湖河道上,可以适当拆除部分环湖堤坝,形成碱性水与湖水之间交互流动,一方面在丰水期扩大储水量,在枯水期形成积水洼地,形成生物栖息地活跃地。在环绕周边水库基塘上,应当连塘成湖和连渠成河,部分可以保留其生态栖息地小岛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外围部分可以作为现有基塘生产属性,一方面方便管理和减少养殖带来的水土污染;另一方面,栖息地的营造不可能在小块基塘可以形成,大基塘的设置可以大量减少人为的对栖息地的影响,更加的方便管理。在基地在建立湖与河之间的土壤现有相关基以基塘湿地的生物也可以进一步扩在现有以基塘湿地类型的生物链,逐步营造出类同于“稻-苇-鱼”与“桑基鱼塘”的栖息地形式。
如上所述,在分类与布局上,要着重从大类别细化与寻找栖息地营造的小生态链,以现有生物属性营造出栖息地为核心的生态斑块。特别是分类湿地的边缘地带,形成无人影响的生态斑入侵;随着这些入侵的深入,自然而然的形成全所的生态栖息地环境。
3.2 退耕还滩与植被恢复
潼湖湿地从100km2的减少到现在只有670hm2公里的湖泊,而周边的在丰水期时的水量并没有减少,虽在湖泊周边已经建起了6 到7 米高的堤坝,开山取土后植被破坏导致的沙石、泥水流入,使湖床平均抬高近1 米,这种“悬湖”的循环不打破,现有的水利设施基本已经抵达挡不了大型洪涝灾害。所以将开垦近一万平方米的滩地适当进行退耕,阻止对栖息地的继续破坏,是营造生态栖息地和水利建设最重要的前提。可根据地形地貌把其分为以水生类植物的沼泽区,以保有基塘类垦滩植物种类的基塘垦植区,以新滩出现的无人为干扰的嫩滩区,以区域现有林地低洼地的旱地积水滩区。在现有区旱地积水滩区可以把原有稀疏的次生林扩大,种植潺稿树、笔管榕等高大林木,为鸟类提供筑巢繁殖栖息地。在嫩滩区高秆莎草、萤蔺等湿生植物,为栖息地的水生植物提供觅食环境,加强栖息地食物链的作用。在基塘垦滩区种植挺水植物高秆莎草、象草、芦苇科类密草从;在沼泽区大量种植莲藕、水葱、水烛。香蒲等植物,提高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恢复湿地植被景观。在种植时要结合地形,可以分成50 米乘50 米小片,并在之间保留出间隔,有利于湿地植物生长和扩散。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湿生植被,改变乔灌木区树种单一的妆况,进一步增强营造生态栖息地的环境。
3.3 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与评价机制
对于栖息地内包含旅游、水产养殖、捕鱼等各种活动进行有目的性的管理是潼湖湿地最需要的一个部分。特别一些活动及产生的污染对栖息地有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如环布潼湖周边的砖厂、污染工业企业、种植生产投放的化肥与农药;一些水利设备所导致的长期静水环境使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等等,这些者有对野生鱼类和其它生物资源造成威胁,改变了原有湿地景观。这些在管理上都要进行设计。
首先,对于产权的不明确是管理上最大的难题,现有环境保护状况是,各利益主体对湿地的盲目开发利用和破坏的责任也无从追究。在管理部门上,河流、湖泊、水库、种植基地都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同时也有不同的标准的法规。所以,在权责上要以全面、科学、规范、细致、长远为原则建立起明确规范潼湖湿地保护法律与统一管理机构。
其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湿地保护的价值与作用还未能认群众引起共鸣;而有潼湖湿地的科研成果转化还不成熟,湿地价值无从体现,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周边地区人们对湿地保护意识淡薄,更进一步加重了管理的难度。加强科研力量的设入,提升湿地的价值观念是重要的现实意义;扩大宣传与健全整个湿地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要做到以点成片,以片连面的保护意识和形成各种小到以一个水塘为单位的保护区。
最后,湿地评价与价值机制的建立是体现潼湖湿地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在潼湖湿地表面价值进行要先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现有公布数据,随着湿地扩大,其渔业总量的将扩大三倍,而在各种植物(高秆莎草、象草、芦苇、莲藕、水葱等)的扩展更无可计量,潼湖湿地建成后所提供食物与原材料产吕价值是现有的50 倍[3]以上;科研上对植物、珍稀动物、生态环境科学等的科研产出来估算出单位价值3897.8 元每顷;而建成后的生态旅游的收入更是不可估量;在生态这些产量将是产量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随着如在核心的价值区主要体现于间接价值上。潼湖湿地另一个重要的使用价值是间接使用价值。在水源方面上,其生态供水以现有的生态环境用价格计算为1.03 元每立方米,湿地建成后生态引用水量价值为2.37X1010元/a,而在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采用影子工程法计算将达到98000 元每立米;而湿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根据国际公约潼湖湿地将产生达2.64 X 108元,土壤固碳价值达23.09X108元;湿地CH4和NO2的平均排放量在0.52mg/ (m2·h)和0.025 mg/ (m2·h),现有的湿地经计算CH4 达就已经0.682 元/kg,NO2达18.217 元/kg,栖息地建成后的价值更加的大。如果把水质净化、土壤与物种保育等计算之内,整个潼湖湿地建成后价值将产出将达到难以估计。
4.结论
潼湖栖息地的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现有湿地的扩展、保护与恢复、管理和评价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1]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团 (M),城市环境设计,2007
[2]引自《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 (2014——2030年)(草案)
[3]宋文彬,张翼然,张玲等,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J),湿地科学,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