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中国军队抗击德日法西斯典例概要
2015-08-15陈德任
陈德任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哈尔滨 150001)
1939年9月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闪电波兰战争,至1945年5月,德国被战败,希特勒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年已经70年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占中国的战争。1937年7月战火又烧到中国全境及东南亚地区。1945年8月,日本被战败投降,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组成部分和终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使用了大量新式常规武器,还使用了两枚原子弹,日本在中国还使用了多重细菌武器,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上亿人的伤亡。其中:中国和前苏联各伤亡3500 万人,德国和日本各伤亡千万人,还有美国、英国、法国等众多的国家人员伤亡。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当时,欧洲共有18 个国家。到1942年夏,有4亿欧洲人在德国暴政统治下。除瑞士外,再没有独立国家,希特勒几乎是不可战胜的。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调动190 个师,在苏联3000 公里边境上发起大规模入侵。仅开展15 个月,前苏联红军死伤500 万人之多。1942年夏秋,德军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固执己见,分散了德军兵力,延误了在苏斯摩棱斯克的战役行动,使俄军50 万人转移至莫斯科,为阻击德军保存有生力量,创造有利条件。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苏联统帅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阅兵,以高昂士气,调动苏联360 个师,准备反击希特勒。此刻,1942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的伟大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在延安为《解放日报》写一篇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指出:“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又以攻击斯大林格勒表现它的最后挣扎。”
1942年8月23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9月15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工业区,进行了48 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苏联军先采取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作战方针,经过5 个多月的连续攻击,迫使希特勒屯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150 万的德军几乎被全歼,它的主帅和25 位将军一起被苏军俘获。希特勒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是他走向灭亡的起点。实践证明,斯大林和苏联人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军,决定性的力量。
大战顺利推进到1944年底,苏军前进了700 公里,对德国本土构成了巨大威胁。斯大林又集中了180 个师,在波兰南北600 多公里宽大正面,以苏联朱可夫元帅为主力的中路28 路大军,直指柏林城、1945年4月22日,前苏军的炮弹已经落在德国总理花园中。希特勒在绝望中,于4月29日清晨与他的情妇布劳恩一起自焚,时年56 岁。德国人评论希特勒说:“这个人在12年中,不仅扰乱了中欧,而且扰乱了世界,所以和普通人有一点儿不同,不过我却从来没有发现他什么天才,只不过是一个魔鬼而已。”
打垮日本法西斯结束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大地存在两种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有19个,指导中心在延安,打击日军约32 万人;另一个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抗击日军约26 万人。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主力军。
1931年9.18 事变,由于蒋介石消极抵抗,日军很快占领东北120 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东北抗日救国军,几个抗日联军,前赴后继战斗在白山黑水间,重创日军,牵制20 万日军不能入关。1937年,日军全面扩大侵华战争,迅速占领华北、华南、西南大片领土,迎来全国抗日浪潮。这年,林彪率我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打死打伤千余人,振动中外。1943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十九集团军,在湖南常德市顽强抗击日军11 军,死拼巷战、肉搏战,焦土相争,打死伤日军2 千余人,我五十师8000 官兵,最后只剩800 人。日军在常德只待一个星期,掠走200 万担粮食,被迫撤出常德城。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用10个陆军师另两个旅,大举攻占了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一些国家。同时,日军以56 师团与第2、18 师团各一部侵占我国西南边疆重要战略区云南省,遭到我国民的沉重打击。
1924年,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国法西斯走向死亡的转折点,也给亚洲的日本侵略者敲响了丧钟。欧战结束后的1945年8月,斯大林指挥的150 万苏联红军,从东北西北部的满洲里和东部的牡丹江地区,采取向心夹击的战略方针,打击日军,顷刻瓦解。同时,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枚万吨级的原子弹,日本法西斯分子举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以日本东条英机为首的7 名甲级战犯,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大快人心。
战后,德国政府反省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日本当权者,在美国军队占领下,并没有认真深刻反省历史,值得深思啊!正义与邪恶,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斗争过程,不可小视。
[1]《毛泽东选集》(一卷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