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金代“泰和重宝”

2015-08-15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泰和金代铜钱

李 莹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金代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相对较短,但其铸币之精美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达到了华夏汉字铸币的巅峰状态。“泰和重宝”钱就是金代铸币中最杰出的代表,因其铸造精美,工艺规整,字体清秀,质量上乘,深受后世藏家所珍爱。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整理,简略论述“泰和重宝”铸造的历史背景、制式和文物价值,谨供相关研究和收藏者参考。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一、“泰和重宝”铸造的历史背景

金代的交易,初期不用钱币,采取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形式,后来受北宋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影响,逐渐开始使用钱币。但并未自铸钱币,主要是沿用辽和北宋的旧钱,原因是统治者在灭辽和伐宋的战争中掠夺了大批财富和金银铜钱,对于初创的帝国经济已经够用。

随着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钱币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为了解决社会对钱币的大量需求,海陵王于贞元二年(1154)“遂制交钞(纸币),与钱兼用”,同时置交钞库,以管理印制、兑换交钞事物。金代从此交钞与铜钱并行。

由于交钞和铜钱这两种钱币本身的贵贱程度、自身价值相差较大,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金政府多次铸造铜钱投入市场,如海陵王正隆年间铸造的“正隆元宝”、金世宗大定年间铸造的“大定通宝”等。但是,由于金国地域内铜资源短缺,铸造铜钱价格甚贵,使得铜钱铸造量逐渐减少。再加上金国拥有大量军队,数目巨大的军饷无法用铜钱来支付,只得用交钞代替铜钱来发军饷。

为了缓和市场上交钞和铜钱流通中的矛盾,减少通货膨胀程度,金章宗于执政初年就下令:“民间流通交钞,当限其数,毋令多于见钱也”,以防止人们重钞轻钱。他还下令多方采铜,搜罗民间铜器,于泰和四年(1204)铸行“泰和通宝”铜钱,并“铸大钱一直十,篆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参行”“泰和通宝”和“泰和重宝”钱的铸造和流通,初步缓和了钱币流通中的矛盾,方便了交换,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二、“泰和重宝”制式

“泰和重宝”钱有折三、当十等币值,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种类多达10余种。钱文“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金代著名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所书,字体刚柔并存、隽永妍丽,精纯典雅,美不胜收,又经精工铸就,分毫毕肖,锋颖逼人。“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铸工极佳,堪称一绝。

除了“泰和重宝”当十钱较常见外,余者均罕见。按照已故钱币大师丁福葆先生所描述:“泰和重宝”当十钱一般是外径44~55毫米,内穿孔边长10~12毫米,币厚3毫米,重量18克左右。据古钱币专家李逸友先生对近现代编撰的古钱图谱的总结,归纳出6种“泰和重宝”形制,其尺寸、重量与丁福葆先生的描述并无太大出入,但钱文略有不同,其中三种钱文的古篆“宝”字中间的双王有一个写作“缶”,是为“缶”宝。另外,在“泰和重宝”的各种版式中,绝大多数光背无文,但有一种背部铸有花纹的合背钱,这不是当时正式流通使用的货币,而是寓意消灾、祈福的压胜钱。这种压胜钱与其它版式的“泰和重宝”铜钱有很大区别,主要是钱文和内外郭的粗细不同。目前仅“泰和重宝”当十钱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余种类只有出土实物,而找不到相关文献,但根据货币发行流通的规律及使用方便性推测,其余种类应该存在。

目前已发现的“泰和重宝”并非都是金代官铸发行的,元代及后世均有仿铸“泰和重宝”的行为,这在古钱币鉴定界已有定论。仿铸“泰和重宝”钱文较粗且工艺粗糙,因此古币收藏者遇到此类钱币时需特别注意。

三、“泰和重宝”的文物价值

在中国历代古钱币中,金代钱币以铜质精良、铸造精美、文字秀丽、存世较少而赢得赞誉和肯定,并深受历代藏家所珍爱。作为金代钱币中的精品,“泰和重宝”更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但是,“泰和重宝”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其文物价值。

首先,“泰和重宝”为研究金代社会经济提供了佐证。“泰和重宝”出现在金代中后期,此时国力衰减,钱轻货重,货币不足,统治者为了缓和交钞和铜钱流通中的矛盾,减少通货膨胀程度而铸行了这种以一抵十的大钱。尽管“泰和重宝”并没有发挥出金代统治者预想的效果,流通时间不长既被淹没在后续交钞发行的潮流中,但“泰和重宝”是金代钱币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承前启后,是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状况在货币史上的具体反映。

其次,“泰和重宝”作为书法的一种载体,让我们得以在千年之后目睹党怀英书法的风采。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泰安人。大定进士。诗文书法均为当时所重。兼善篆籀、八分、真楷。尤以篆书造诣最高,被称誉为“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党怀英作为书法名家留下的书法作品太少,一般人得不到其墨迹作品,而只能通过钱币上的书法来欣赏这位书法大师的墨宝。

第三,“泰和重宝”制作精良,为我们了解金代手工工艺提供了借鉴。金国缺乏铜资源,多是把辽宋旧钱及搜集来的铜器重熔为铜锭,再铸成钱币。加上灭宋后虏获大批宋朝工匠,金代的手工制造工艺大为提升。由于金人已掌握了北宋先进的铸币工艺,加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所以铸钱大多轮廓深峻,文字秀美,范型规整,制作精湛。“泰和重宝”是金代铸币中的精品,它的制作工艺让我们得窥金代手工技术之一斑。

注释:

元·脱脱:金史.卷四八·志第二九,(百衲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

李逸友:论元代私铸“泰和重宝”铜钱,《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猜你喜欢

泰和金代铜钱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金代官员越级赠官现象考论
铜钱草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临终关怀(下)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上)
扬州一座明代平民墓出土的铜钱释义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