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发展增信心 齐心协力创文明

2015-08-15禹滋柏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建活动文明建设

□ 禹滋柏

(作者系中共松滋市洈水镇党委书记)

洈水镇地处湘鄂交界,位于松滋西南边陲,集山区、边区、库区、老区于一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近年来,洈水镇弘扬“团结实干,与时俱进,文明诚信,求是创新”的洈水精神,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塑造形象、拓展成效,依照方案进展有条不紊,依托城区发展有的放矢,依靠专班开展有声有色,使省级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文明乡镇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安居乐业、崇尚文明新风的良好局面,连续四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

营造氛围,深化认识聚合力,呈现了新境界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掀起省级小城镇创建高潮,洈水镇在氛围营造、认识提升、特色彰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大张旗鼓抓宣传。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创建省级小城镇千人动员大会,同时召开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创建工作的千人动员大会,并相继召开了各类座谈会、联系会21 次,拉出大幅宣传标语42 幅,制作创建电视专题片3 块,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 万余份,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使创建目的家喻户晓,创建意义深入人心,创建氛围越发浓郁。如今,创建省级文明镇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同心声,并逐渐变成全镇村(居)民的自觉行动。机关向文明领域延伸,干部向文明层次迈进,群众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崇尚文明已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美德和时尚。

别开生面抓活动。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创建活动,是该镇在创建省级文明镇过程中的又一个着力点。通过开展以“弘扬洈水文化,歌颂洈水特色,展示洈水风采”为主题等一系列活动,使文明创建开展得如火如荼。洈水镇认真组织了学生“创省级文明镇,做当代文明人”的千人游行活动,组织了洈水新天地“树文明道德新风,建和谐美丽家园”七一颁奖晚会,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十星级标兵户、遵纪守法模范户、优秀保洁员、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组织了“洈水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共筑温馨家”的千人洁城活动、“放歌洈水”红歌会等。

形成共识抓参与。洈水镇制定了《洈水镇创建省级文明镇实施方案》,要求全镇上下都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抓好创建,献计献策,出人出力,积极参与,努力做到“五破五立”:破除唯上论,树立机遇观念;破除政绩论,树立发展观念;破除等靠论,树立参与观念;破除对立论,树立共荣观念;破除难建论,树立创新观念。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把洈水建设成为湘鄂边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彰显特色促提高。洈水有着丰富的旅游、山水资源,该镇始终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创建省级文明镇的一个重要抓手,并通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来积极推动省级文明镇的创建工作,做到“三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的企业不批,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不取。坚持以实施“一建三清六改”工程和治理“五乱”为突破口,以室内、庭院、小区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开展清洁家园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借助“三万”活动、添树增绿工程,掀起绿化植树的热潮,积极创建林业生态示范乡村,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等绿化工程。

突出重点,强化目标增内力,展现了新风采

创建省级小城镇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该镇制定了“城镇面貌爽目一新,地方特色自成一格,教育管理融为一体,文明素质争创一流,经济繁荣富裕一方”的“五个一”基本方针,突出重点抓创建,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突出整体推进,明晰思路抓重点。洈水镇把“提高文明程度,提高居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洈水品位”作为创建努力的方向和支撑小城镇建设的脊梁,通过坚持一手抓主体工程,一手抓配套建设,一手抓城镇管理来美化城镇。

突出主体工程,塑造形象建亮点。镇中心城区是招商引资的名片,是发展经济的窗口。通过“一大建设,十项整顿”(即建设好中心主要通道和配套设施,整顿镇容镇貌、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环境卫生、施工现场、文化市场、食品卫生、单位面貌、治安秩序、旅游环境),突出主体工程建设,点缀镇区中心,千方百计完成了“十大亮点”的包装,使之融汇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突出载体建设,崇尚文明成热点。深入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以党委中心学习小组为龙头,以党校为阵地,以各村(居)、各单位为基础,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思想纯、作风实、方向明、做人正。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打造百里长廊,生态旅游高起点。科学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以西斋集镇为中心,大岩咀集镇、火车站集镇、石牌集镇为依托,以仙女洞、蒋家冲、响水洞自然集市为延伸,以团山口、后坪、麻砂滩三个农村新型社区为辐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重点实施“三园”“三区”“三集镇”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洈水农民创业园、清真民俗文化园、生态旅游观光园。高水平打造团山口、后坪和麻砂滩农村新型社区。三是重点建设石牌、西斋、大岩咀三个集镇,使之各具特色、各显亮点,植入旅游新元素,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形象,力争进入创建全省旅游名镇行列。

规范整治环境,依法管理着力点。彻底根治“十乱”现象。多法多举、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杜绝旅游观光示范线建设规划区域内的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以及以路为市、出店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三万”活动中的“一池三袋”配备、保洁队伍建设、堰塘管护和资金保障作为考核指标结账,镇卫生环境大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规划实施划区管理,对违建严肃处理,对在建房面积、层高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加强建前、建中、建后监管。

巩固长效管理,打造乡镇新视点。确保实现“三个到位”。一是保洁制度制定到位。镇成立了保洁公司,建立健全全天清扫制度、垃圾处理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三万”清洁家园一并纳入城乡卫生管理,加强街道沿线卫生常态保洁,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二是专人管理确定到位。沿线各村(居)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域,负责清扫和处理垃圾,负责督促“门前三包”,负责管理绿化花木。三是长效责任锁定到位。采取“ 受益农户出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公益性岗位津贴补一点”的办法,落实好长效管理经费。充分发挥村级和居民小区民主理事会(公益事业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群众自治,切实加强自我管理、监督和服务,努力提高长效管理水平。

巩固提高,建章立制强动力,取得了新成效

为了推动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保证各项创建活动规范有序,该镇按照“管建结合,以管促建”的思路,着眼于巩固提高,加强了创建的管理力度。

建章立制,巩固创建成果。制定了《洈水镇集镇管理办法》,并按照有关条例要求,建立完善配套体系。一是配强配硬监察队伍,佩戴规定标志上岗,依照合法程序执法,收到了明显成效。二是全面推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签定了养护责任状,对门前“三包”实行了日考评、周统计、月评比,季抽查,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检查评比结果。三是认真实行了路长责任制,有固定领导带班,有固定部门管理,有固定区域责任。四是严格实行了群众监督责任制。组织老年义务督查队和红花少年执法队,不定期上街协助管理和督查。同时,建立了民警包片警区责任制,加强昼夜治安巡逻,彻底解决了边建边脏、边建边盗、边建边乱的问题。

有机结合,提高创建效果。为了真正体现创建成效,洈水镇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齐抓共管与督办相结合。镇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相继组建了全面检查督办、镇容镇貌整治、市场秩序整顿、治安交通整治、教育文化活动、农村基层创建、旅游环境整治等7 个专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平衡进展,使全镇服从指挥的自觉性、顾全大局的主动性、完成任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促进了创建的有序开展。二是坚持兴办实事与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把兴办实事融汇到创建之中,把优质服务融汇到创建之中,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见实际行动融汇到创建之中。三是坚持突出特色与创新相结合。文明创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改进创新的过程,该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好传统、发挥好优势、运用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创建活动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真正显示了该镇正在形成的“文化名镇、商贸重镇、科技大镇、民营强镇、旅游靓镇”的特色格局。

千帆竞发,显露创建硕果。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小城镇的创建活动,不仅激活了人的因素,更新了人们的观念,调动了广大群众热爱洈水、建设洈水的积极性,而且以优越的基础环境和纯朴镇风、民风树立了洈水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了洈水镇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洈水盛开文明花,古镇尽展新风采。洈水镇将会持之以恒、持久深入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发扬成绩,发挥优势,发展经济,永葆文明镇本色,创造洈水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创建活动文明建设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