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扶贫致富路建设通山新农村

2015-11-18通山县扶贫办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通山县全县贫困户

□ 通山县扶贫办

▲中共通山县委书记杜文清在大学生创业园调研

▲通山县九宫山镇千亩蔬菜基地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通山县扶贫办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为契机,精心部署,以村村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先发展等为抓手,打响全面扶贫攻坚战,着力于“造血”功能建设,扶贫开发事业亮点纷呈,为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个计划”:搭建发展平台

整村推进。“十二五”期间,通山县扶贫办将全县50个重点贫困村纳入新一轮整村推进规划工作中,每年10个。从2011年开始实施,共实施整村推进40个村,每年整合扶贫、发改、能源、交通、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资金,投入达8017.2万元,每村平均投入200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截至2013年底,全县实现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品种12个,其中已获得国家及省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个,已获得著名农产品商标6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全县主要名优农产品有40余个。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桔橙为主的水果业,以生猪、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业,以大理石、石英石为主的建材业,以九宫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等骨干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542元增加到2013年的5667元,增加2125元,大多数农户从中受益。

雨露计划。2011年以来,通山县共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任务3604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民工经过培训,大部分掌握了一技之长,通过实用技术的培训和科技推广,绝大部分贫困户每户家中都有一个“明白人”,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扶贫搬迁。在实施扶贫搬迁过程中,通山县扶贫办始终坚持三项原则,做到四个结合,把扶贫搬迁作为民心工程抓好抓实,认真调查摸底,确定搬迁对象,制订实施方案,多渠道整合资金,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近三年全县已完成扶贫搬迁781户、2614人,生态移民275户、999人。

社会扶贫。近四年来,省直对口帮扶单位帮助通山落实扶贫项目400多个,争取帮扶资金30多亿元,促成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和民生工程落户通山,带动1万多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通过改造和维修村小学校和乡镇卫生院,贫困乡村教育、卫生条件明显好转,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逐步提高,辍学率进一步下降,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五个加快”:提升发展速度

加快融入全省格局。地处武汉“1+8”城市圈内的通山,积极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格局,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省园林县城、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的高远定位,按照精美、质朴、天然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域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等6个专题规划,启动实施城镇建设百亿投资计划,重点推进了城市西拓框架、城市功能配套、城市改造、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城市道路、河道、绿化、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南林桥、九宫山、洪港等中心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整合资金推进了“三线六村”新农村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湖北省交通建设迅猛发展,通山县顺势而为,着力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优先建设影响全域发展的重大交通、水利、能源设施,实施项目40余个,投资6亿元,加快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

加快生态产业化发展。工业大打“武钢牌”“回归牌”,深度开发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矾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工业崛起。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4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武钢集团投资的武钢森泰公司税收过亿元。2013年又启动二期建设,并拓宽投资领域,兴建集油茶加工与酒业酿造于一体的食品工业园,产业园建成后,武钢投资企业的产能将扩大1倍,税收达到2个亿。农业充分利用人平7亩林地资源,大做山上再造文章。目前,全县共发展特色种养板块基地283处、大户1494户,带动2.95万户农村群众在生态农业产业链中增收。旅游依托五个国字号品牌,实施以“景区景点+乡村文化+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工程,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发展到910家,带动就业人员4万人,年营业额达1.5亿元。

加快落实扶贫措施。按照2012年在咸宁市召开的全省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现场办公会精神,通山县抢抓省市政策、项目、资金密集支持的机遇,把库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攻坚的落脚点,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每年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要事。全面启动了砂垅口至铜鼓包、板桥至富有等6条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了县职教中心整体搬迁、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了县急救中心、基层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和一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了县光荣院、社会福利中心和一批农村社会福利院改造;加快了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项目建设;启动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群众“五难”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加快扶贫改革创新。近年来,通山县扶贫办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县政府已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建“中国湖北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渠道拓宽。优化行政服务机制。实行工业项目收费“一表制”和重点项目“代办制”,改善环境促招商。2014年一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116.5%,有10个工业项目成功签约,有9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

“五个确保”:夯实发展基础

确保扶贫政策村村落实。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巩固提高,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严格整村推进建设标准,加强检查督办,落实后续管理措施,保证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并进而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确保搬迁后生产生活有保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贫搬迁对象,由县扶贫办按政策在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落实。特别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衔接工作,确保住有屋,耕有地,生活有出路,并配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搬迁。对于特困户,争取让其叠加享受民政、扶贫、移民等相关政策,确保这部分人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按照库区水产、水果,山区油茶、楠竹,城郊花卉、苗木、农业观光园的思路,逐步实现基地板块化、养殖小区化。目前,通山县农民逐渐走出过去的刀耕火种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茶油基地、纸浆林基础、花卉苗木基础等等,新建药材、蔬菜基地,促进农民增收。

确保技术培训人才能输出。对需要和能够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建档造册,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信息数据库,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接受培训,推荐就业,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并实行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一条龙,使外出人员有序向城镇、大中城市、沿海发达省份和西部省区转移。为了让贫困学员免除后顾之忧,将扶持资金与惠农资金一样直达贫困户帐户。

确保农村救助、对口帮扶有着落。将农村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中按规定需由个人缴纳的参保费用由政府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贴;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落实农村“五保”、贫困残疾人帮扶措施,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制定帮扶计划、扶持落实农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的项目、资金、技术,提供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的信息和帮助,确保农村保障救助、对口帮扶有着落。

针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特征和通山县面临的贫困现象边缘化、基础设施薄弱、返贫现象突出、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难、特色产业难以规模发展等问题,下一阶段通山县扶贫办将严格把好贫困人口识别关、严格把好扶贫规划制定关、切实明确精准扶贫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大资金整合头里力度,通过“造血”,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扶贫资金精细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评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取得真正实效,贫困人口确实减少,贫困户经济生活确实有改善。

猜你喜欢

通山县全县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通山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