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园林的发展特点
2015-08-15王宗宇
王宗宇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引言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园林学科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园林之母的盛誉,成都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份,探究其发展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进入新的生态文明阶段,中国园林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优势,保护环境,再塑胜景。坚持科学的利用开发环境,十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园林学科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首次和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放在同一位置,突显重要性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要建立“美丽中国”需要实现中国民族永续发展两者其前提与基础都是生态文明的发展,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能突显我国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西部拥有着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这些天然的草地是我国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为脆弱、荒漠化最为严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在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当首先做好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我省将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坚持在强化保护中科学开发、在科学开发中强化保护。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林业生态旅游强省和中国西部生态旅游目的地。四川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已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区域,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在中国经济版图偏西的位置上,可以找到一个美丽的菱形,只需要你把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这四座城市的图标用直线连接起来,就能发现这颗迷人的“钻石”,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很是闪耀。3月8日,在全国两会上,成都提出了从国家规划层面支持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的建议。四城拥有各自明显的区位优势;成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和连接点;昆明:南丝绸之路桥头堡,紧密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安:北丝绸之路的起点;重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腹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现都有很大的裨益。有利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也有利于打造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战略平台,推动东、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协同发展。从国家的规划层面来构建“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从而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有利于更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古巴蜀时期,出现了一些祭祀的祠庙,如祭祀望帝杜宇的望帝祠。蜀王开明九世在位期间,不仅大量营造了王妃墓园,而且祠庙、园亭也修建了不少。而成都园林的转折期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武侯祠就是当时南阳人为了纪念诸葛亮而形成的园林,是在当时的卧龙岗上修建的祠院。
成都园林在唐宋期间发展到了繁盛时期。一方面是因为自古以来成都地区就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大文人、名学士到此,他们有的因官宦游入成都,有的因避难流落,极大的促进了成都园林的发展和演变。也正是因为如此,成都地区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纪念园林。成都现存年代最早的名胜之地。其它的还包括眉山三苏祠、成都杜甫草堂、广汉房湖(唐·房瑁)、新繁东湖(唐·李德裕)、崇庆罨画池(宋·陆游)、新都升庵桂湖(明·杨升庵)、成都望江楼(唐·薛涛)等一大批园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园林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逐渐成为成都园林的主体,代表着成都园林的典型突出的风格。
明清时期是成都园林成熟期,成都园林发展已完全成熟,出现了大家熟悉知的新都桂湖,成都杜甫草堂,乐都江堰古常道观等。明清两代,成都的私家花园均在时期有所增加,如成都有明代宰相卓秉恬的相府、清代状元骆丞襄的骆公府、名将岳钟祺的宫保府、名作家巴金的祖居李宅等,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朝末年,成都著名的私家花园有:城内布后街孙家花园,城内小福建营龚氏遽园,城内三槐树王家花园,东门外双林盘钟家花园,南门外草堂寺侧冯家花园,南门外百花潭对面双孝祠花园,其间多有荷池湖柳、水阁凉亭、曲桥竹径、梅苑假山,布局十分考究。
成都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一个整体,针对成都园林的系统调查和特色研究,无论是就现在中国园林的类型研究,还是成都地域文化的分支研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开拓的生地,一个函待填补的空白。本文从成都地区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着手来分析成都环境演变对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研究成都环境演变与园林发展的关系,为成都园林事业发展提供提供科学参考;能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认识其发展历程,通过研究,提出成都园林发展对策及建设措施,为成都园林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成都地区林的自然特点
1、成都城市概况
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占地总面积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 万亩。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成都市南北宽一百六十六公里,东西长一百九十二公里。分别与德阳市、资阳市、眉山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毗邻,属于内陆地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南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亦是国家社会于发展计划、国家经济单列市、是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中心。
2、成都地区园林的气候
成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天并不炎热,冬季也不寒冷,年平均气温在16.7℃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每年的年均降雨量在945.6 毫米,每年平均日照时间1071 小时。
3、成都园林的地形与地貌特点
成都所在地区地质历史悠久,地层出露相对较全。再地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西北地区地势较高,东南地区地势较低,以深丘和山地为主的西部盆地边缘地区,属于西部,海拔基本都在1000—3000 米之间,其中,大邑县双河乡为最高处,海拔为5364 米,相对高度在1000 米左右;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的成都平原的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750 米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台乡仅海拔387 米。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大的原因,致使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差异,不仅东部平原的气温、水温、地温高于西部山地。成都市地域范围内有繁多的生物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门类也繁多。其重要的原因也是在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也就是山地上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这也为成都市的农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4、成都地区园林资源
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自然环境优越,经济文化发达,其园林艺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独具地域性特色,其中代表性园林如位于成都市区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武侯祠,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君臣合祀庙宇,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而位于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宅旧址就,这也是一座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在公元759年,大诗人杜甫移居成都,在此居住时间长达3年9 个月,据此期间作诗240 余首,其中居草堂之作的最著名的一篇则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草堂中有几大主要建筑,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各种历史资料、文物等珍藏在草堂博物馆内,其中历史资料3 万余册,2000 余件的文物,这些珍贵资料是我们研究“诗圣”杜甫的重要资料。在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草堂也是其中之一。位于成都市的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的文殊院,它经历了很长的年代,前身的名称也不一样,在唐代,它叫做“妙园塔”,而在宋时则名“信相寺”,但是在明代被战火毁坏了,最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当地组织重修,最终定名为“文殊院”。寺内藏有的各类经书名画也十分之多,有500 余件名人书画是自唐宋以来就珍藏的,各类经书也珍藏有12 万余册,还有其他的实物珍品,比如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位于成都市区的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的青羊宫,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宫内文物丰富,环境幽美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综上所述,成都地区园林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也有神奇的传说故事,各个时期的园林发展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