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15-08-15李鑫岩
李鑫岩 赵 晶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一、心理暗示
心理学大辞典上是这样定义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种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进行活动的过程。可见,心理暗示究其根本,是每个人的情感和观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心理暗示作用往往能够促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
很多心理学家曾经通过不同的实验证明,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例如,“人工印记”的实验,研究者将邮票大小的湿纸片贴到被试的皮肤上,并且告知被试,贴上纸片的这块皮肤就会发烧。一会儿之后揭去纸片,发现被试的皮肤果然变红了。还有研究者将金属硬币放在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说这块硬币是刚刚在火上烤过的,会把皮肤烫起泡来。没过多久,硬币下面的皮肤果真被“烫”起了水泡,甚至呈现出二度烧伤的痕迹。
二、心理暗示的分类
心理暗示可以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接受积极暗示,它就能对我们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我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如果我们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就会消极,并且不自觉的看轻自己,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影响到我们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暗示也被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不良影响。
(一)积极暗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通常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暗示,积极的和消极的心理暗示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采用行之有效的、丰富多样的积极暗示不仅能够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潜能。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有所具有的优势和长处,从而激发出实现个人理想的内在动机,心情豁然开朗,自信感油然而生,从而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坚毅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心理暗示的作用的确是不可小觑的。由于敏感、脆弱、感情丰富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的不成熟,学生是最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群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信赖和模仿的人,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消极暗示
消极暗示会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哪怕是在优秀学生身上运用消极暗示也会使他们处于阴影之下,从而可能使他们的成长轨迹发生改变。
例如,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九岁的儿子去看心理医生。母亲说:“我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很不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氧,还说他的智力将来可能会存在问题。现在医生你看他都九岁了,脑子就是比其他孩子转得慢,成绩一直在班里是倒数。一定是他的脑子有问题!”当医生和孩子交谈时,孩子也毫无怀疑地说:“我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我的脑子有问题。”可是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范围,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很大程度上是被母亲的消极暗示所影响。而这位母亲也是被当年的医生所说“这孩子的智力将来可能会存在问题”的消极暗示。多年来这些根植于心的消极暗示,导致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
同样,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施以消极暗示,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尽量避免使用消极心理暗示。例如,在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整中,引导学生将“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怕是要考砸了”这样的想法改变为“别人能行,那我也可以”,以增强自信心,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
三、心理暗示方法
(一)权威暗示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威性暗示,专家、老师、家长这些对孩子来讲可以称为权威的角色,如果权威对孩子充满期待,那么久将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反应,能够促使孩子充满自信,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积极心理暗示的主要实施者就是教师,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心境、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去给学生做出榜样,对学生进行权威暗示。其实很大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工作态度积极的学生,就是由于受到老师积极的权威暗示的结果。
(二)非语言暗示
教师可以通过表情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要求、态度及观点表达出来,并对学生施加影响。例如,教师的点头、微笑表示同意或赞扬;摇头、表情严肃表示反对;眉头紧锁、皱眉表示考虑或焦急;瞪眼表示不满等等。这些表情作为暗示的信号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喜怒形于色,而是注重保持微笑,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鼓励、认可、欣赏、接纳和支持,这样学生才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才能在快乐中的氛围里接受教育。
除了表情,手势也是非语言暗示的表现形式,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想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内容来确定自己手势的意向性姿势。例如,轻拍学生的肩头表示对其的赞赏、鼓励;紧握双拳表示充满力量;双手向下示意学生保持安静、维持课堂秩序等等。合理运用手势对学生进行暗示,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1]心理暗示初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3).
[2]采用积极暗示培养阳光少年.郑益炎.吉林画报.2013(10).
[3]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张春枝.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