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出来,学进去

2015-08-15韩秋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口头表达学科能力高中历史

韩秋红

[摘 要]当前国内的高中历史教育体系设计,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疏离感和排斥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化解这种弊端,并最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表达。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能力 口头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87

当前国内的高中历史教育体系设计,虽一再强调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但在高考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最终只是偏重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呈现生命力的方式就在于强调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的展现”。没有学生参与发言的历史教学,是苍白、麻木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84.1%的初中毕业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课堂讨论……没有在公众面前公开自己观点的经验”。许多高中学生在思考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通过思维推理判断出来,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课堂发言往往粗糙、笼统、轻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依据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设计,如果说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高中阶段的历史则强化了理论分析、注重于过程体验。高中阶段的学生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即阅读、阐述、评价能力),则必须依赖于历史语言的中介作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上图:

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拒绝张口?这往往包含着两种可能:有感受却不愿表达;或是想表达却不会表达:讲什么?怎么讲?——这是很多学生抗拒课堂发言的症结所在。笔者以为,不愿表达属于学生的情绪性对抗,不会表达则是学生表达技能的缺失。教师要化解上述困境,必须因材施教,在实践中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变式。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以化解学生的情绪性对抗,让学生愿意表达

高中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他们既渴望加强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又对外界感知敏感。在这种矛盾中,他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的表达欲望。但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又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被倾听欲望,对于青少年而言,尤为如此。所以,教师不要总是抱怨学生态度消极,要先修正自己的教态,学会倾听(关于倾听的力量,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给予笔者很大启发),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教师都要让学生感觉这是他认真思考的结果,是与他人在交流,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这个时候,教师绝不可以采用夸张的语言对他们进行点评,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让学生学会表达,打造具有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的“讲学课堂”

高中历史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阶段特征。在新授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预学案”,可以以问题为线索,牵引学生思考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联系,让学生有疑问、想发言;在课堂上,分别创设个别提问、集体讨论和小组交流的形式,搭建发言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在学生发言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寻找历史的“现场感”,并以此为枢纽,找到生命的共鸣。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重点一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二是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要驱动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在“问题导入”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同时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感到有趣、新鲜,争取达到人人有话说,人人想说话。“启发解疑”时,教师要尽量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再进行引导发言,让学生能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尤其应积累一定量的具有历史学科语言特点的词汇,如历史概念(如“工农武装割据”)、历史事件名称(如“辛亥革命”)、历史人物、特有历史名词等,并能够准确表达。对一些动态词语,如“越来越”、“剧增”、“骤减”等,也应能灵活运用。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现实课堂远比教学理论要复杂而丰富的多。尤其是课堂教学,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动态性景象和生成性。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是不够的。本文的初衷,只是试图通过一个课堂切片,来还原更多的课堂细节,以证明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所存在的多样性。

[ 参 考 文 献 ]

[1]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

[2]束鹏芳.主体性教育:演绎与实证[J].江苏教育研究,1999(3).

[3]袁振国.理解文科教育[J].山东教育,2001(3).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口头表达学科能力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不沉默才是金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
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个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