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古镇绽新颜

2015-08-13郑翱

关键词:专家团平凉市站点

郑翱

崆峒山景美无双,陇东粮仓名远扬。曾为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的甘肃省平凉市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自2013年以来,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对各种远教资源的大力整合,打造出了多方位、全天候、高科技的站点平台、网站平台、即时平台、实践平台等远程教育四大教学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全市基层党员群众学习培训的迫切需求。这座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在陇东大地渲染出了一幅新时期的远教画卷。

站点讲好两堂课

平凉市远程办充分注重发挥村级终端站点的学习主阵地作用,在全市1572个终端站点实施了“集中授学+自主选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农民学好必修课、学精选修课,站点真正成为了全市广大农民汲取致富知识的加油站和充电站。

集中学好必修课。市远程办始终坚持把集中式授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各远教成员单位及相关涉农部门的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充分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中央及省上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了全市“必修课”计划;其次,以各站点为单位,严格要求按照课程计划每月定期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集中学习1~2次。据统计,全市必修课课程计划共涉及6大类15门具体技术,超过10万名农民参加了集中学习。灵台县杨村村党支书孙红革一提起远教就眉飞色舞:“前年远程办推出了‘必修学习计划,俺们村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了大棚蔬菜种植,三年干下来,现在村里是家家有大棚、户户都发家。这个‘必修课真贴俺们农民的心。”

自主学精选修课。市远程办为了满足农民的个性化学习要求,首先,统一印制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菜单式选学登记簿,分发到各站点,农民将想学习的内容登记在册,管理员按需寻找内容,通过“站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对站点难以找到的学习内容,每月汇总上报,由市、县远程办帮助查找资料。据统计,全市已下发登记簿两千多册。华亭县水联村村民史建琴早就听人说种植金银花能挣钱,但苦于没有技术,于是就填写了菜单式选学登记簿。站点管理员协调县远程办找到了金银花种植的相关资料,刻录成光盘送到她手上,辅导她学习。现在已是全县金银花种植大户的史建琴每每提起此事,总笑呵呵地说:“远程教育就是我发家致富的好老师。”

网站授技随时学

平凉市远程办充分利用平凉门户网站、平凉党建网暨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各县区门户网站和涉农部门网站等网络资源平台,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运用网络的强大力量教授农技,为全市农民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先预报后调整。市远程办利用政府网站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和信誉度高的特点,首先,协调各方面技术力量,将全市所规定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授课教师等信息,制作成短视频,提前半个月在网站进行预报;其次,通过农民对预报的反馈留言信息,及时调整相关学习计划,再进行正式网络视频授课,做到网课真正使群众满意。据统计,已累计播放预报一百多次。2015年3月20日,市远程办在网站上预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的信息。第二天,市远程办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了群众电话,建议增加大棚西瓜和甜瓜的学习内容。市远程办经过与授课人员沟通,临时增加了相关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群众都夸:“远教服务太到位了!”

用链接求广度。市远程办高效地调动网络链接的优势,首先通过网络链接等形式,使政府门户网站、市党建网和市远程教育网站分别链接了全国和省内各大有影响力的涉农网站,这样农民不仅可在本土网站学,更可以到“外地网站”汲取知识,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其次是组织技术专家,对农民在链接网站上学习时产生的疑难进行专门性的技术答疑。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民可选择的学习网站已近上百家。泾川县元朝村苹果栽植大户可力荣向县远程办申请自主建设了远程教育延伸站点,通过省、市、县三级远程办丰富的网站链接,每天通过电脑研究学习苹果栽培技术,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苹果土专家,不仅自己发家了,还带动乡亲们实现了多年的致富梦。

即时学习真便捷

平凉市远程办高度重视新兴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手机短信、公众微信、微博等形式,开通了远程教育即时学习平台,使全市基层党员群众开展远教学习更及时更方便,学习培训实效也更突出。

互动交流共学。首先,在市远程办的指导下,各县区远程办以及各级站点均申请注册了公众微信号以及微博,并建立了相应的各级学习讨论群,群员为远教工作人员、种养殖大户、学用带头人以及有兴趣的农民等;其次,各级学习讨论群的群主通过微信定期发布学习内容,并辅以短信、微博等方式,组织群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各级微信学习讨论群98个,吸纳成员约1000多名。灵台县上孙村村民郑世杰就是一位通过微信参加学习的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以前在老家他就经常往村站点跑,到城市打工以后,便主动添加了全市远程教育学习讨论群,认真向群里的“前辈们”学习水暖工知识。后来他还考取了从业资格证书,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了家。

服务热线辅学。为了解决微信学习不够直观、辅学困难的问题,首先,市和县区远程办专门开通了“远教110”服务热线,及时听取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的咨询和求助;其次,接到求助信息后,远程办或指派相关站点管理员或派出相关技术人员,上门为农民进行解惑答疑。据统计,各级“远教110”热线共接到求助信息约340多条,进行各种辅学服务80多次。崇信县远程办创新工作方式,开通了崇信“远教110”,三年来,共计接听基层一线电话500多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50多个,帮助基层党员准备学习资料200多次,主动派出维修团队60多次,被称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实践课堂最生动

平凉市远程办注重学用转化,千方百计搭建实践平台,将远程教育课堂由室内延伸向室外,由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变成生动直观的田野传授,确保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合作社示范带学。首先,市远程办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依托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远程教育为纽带,将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连接起来,远程教育站点负责培训农民技术,合作组织负责给农民提供实践平台。其次,为农民群众提供利益保护和销售平台。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6家。崆峒区白庙乡白庙村的杨存兰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四十多岁开始创业,创办了平凉市雨霖养殖专业合作社,又自筹资金建设了远程教育基地。除培训自己合作社的员工外,她还积极培训周围党员群众,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养殖业。每每提起远程教育,她总是笑着说:“远程教育是我的领路人,没有远程教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田间地头成课堂。首先,市远程办以及各县区远程办均成立了“远教专家团”,团员为各涉农单位的专家。其次,定期组织专家团巡回到乡镇乃至村,把远程教育延伸到田间地头。据统计,各级远教专家团已有专家成员73名。这一天,静宁县专家团成员、苹果栽植专家李建明来到治平乡雷沟村,在田间地头给果农们现场讲授苹果树夏剪的有关知识。果农们争先恐后提问题,抢着给李教授当助手。看到大伙儿情绪高涨,村主任雷托胜感慨地说:“远教专家团的成员现在可是大家眼里的香饽饽啊!”

“站学”“网学”“即学”“实学”这四个充分切合平凉市远教工作实际的教学平台,就如同一辆车的四个车轮,让平凉市远教教学工作脚踏实地又风驰电掣般地向前!目前,全市三十多万名农民通过这四大教学平台,都已充分享受到了远程教育的实惠,正迈步走在发家致富的时代快车道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专家团平凉市站点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怕被人认出
平凉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