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
2015-08-13鲜万苗
鲜万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与安排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些理念(这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情境交流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探究性活动,“专题”学习中的研究性活动)。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是探索语文课程综合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大胆尝试,旨在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借此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材和教学的新体系。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的一线老师总认为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属于鸡肋环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应付式地对此部分内容做走过场式的应试教学,课堂中只是围绕相关内容,编制一些题目让学生枯燥地进行练习,甚至为了提高应试成绩,索性直接提供答案,让学生记录并反复背诵,整个活动的实践过程荡然无存。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内容,已经完全背离了教材编者的意图,已经忘却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已经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只能加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综合能力更无从谈起。
推究其中原因,笔者认为不是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不想做,不愿做,而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不知道如何下手。据了解,他们总认为此部分的内容难以操作,即使花费一些精力,认真准备,收效也不会明显,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动。甚至有个别老师提出极端的看法,认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去除。
针对广大语文老师们的这些困惑、疑虑,笔者反复思考,积极探索,认为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之中,打破“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教学的“尴尬”,注重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欲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预期目的。
一、积极探索语文综合性课堂教学模式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已实施多年,热爱语文的老师们对这套教材的研究热情一直十分高涨,相关课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是,对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却不多见。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出语文综合性活动(上述四类)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即一展二评三探四结。当然不同类型的综合性活动课堂教学在一般模式之下也会产生变式。“一展”即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对本课活动内容作一些搜集与整理,在课堂上可以是口头叙述,也可以是纸质展示,教师也可以出示相关内容予以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们对本课活动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便于活动更好地开展。如学习《荷》专题,课前要求学生们能对“荷”作一些了解,对“荷”资料作一些搜集。于是有的学生查阅资料,有的学生亲临荷塘,有的学生制作“荷”报,有的学生拍摄照片等等,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这“一展”的基础环节为下面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评”即体验评价。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是凭教师的口头说教能完成的,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有了体验活动的过程,语文综合能力才能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培养起来。比如上口语交际类活动课程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口语交际类的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交际,最后大组展示,学生互相评价,课后在学习生活实际中加以应用巩固。有了这样一个体验过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三“探”,这里的“探”是指通过讨论研究,对活动内容、活动的意义及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是一个从感知到形成理性认识的阶段,也是实现综合,形成自己观点的阶段。比如学习《长城》专题时,在对长城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1.长城有哪些价值,对其不同价值作出判断。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和过?3.理解长城文化。要求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研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观点的“碰撞”中深入思考、探究,形成较为合理的看法。四“结”就是对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意义以及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作一些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形成相关能力,为课后开展相关活动奠定基础。
二、积极搜索语文综合性活动学习素材
语文综合性活动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素材匮乏,或素材不成体系,较为零乱。我们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资源进行寻找、搜集、编制与整理,最后归类存盘,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资源库,这是广大的一线教师非常迫切需要的教学资源,为他们提前备课提供了比较好的素材。互联网上有关这部分的资源毕竟是零散的、混乱的,如果老师们临时救急从互联网上实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效果质量是可想而知。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设计了通向课外生活和平行学科的联系点、扩展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扩大了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三、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课外的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把小教室转化成大课堂,开展“语文节”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活跃在校园内外,把自己的综合能力展示在大舞台上,展现他们的风采,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我们想,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是深远的!如在学习《假如我是导游》口语交际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万亩荷花荡等一些景点,让学生自己做真实的导游,带领全班学生在景区内游览。学生们有了在课堂学习的基础,再加上实际中的操作,知识得到了充实,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比如每年的“语文节”,由学生自编自导的课本剧、名著经典剧情表演、朗诵、成语故事大王等一些节目,能联系社会生活,沟通平行学科,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增强了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