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取回乡风情之水,浇灌校本课程之花

2015-08-13朱运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兰经回民习俗

朱运明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对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评估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利用地域、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资源,把回民文化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加以挖掘,引进校本课程,作为课题进行相关研究。下面我就选取其中的子课题“认识《古兰经》”的研究,谈谈我们所经历的“三重门”。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习与认识之门

课题组全体同仁利用正常教学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各种理论知识学习,深入认识我们所研究的课题。

(一)做好理论的准备

1.着力学习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等基本理论,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学习同行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见解,开发方法,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理论基础,使课题具有积极的整体效应。

我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学习,并贯穿于课题研究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原理,加强思考。

2.了解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科学性原则:符合科研规范和科学秩序渐进规律,该课题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开发后利用。

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检验成果是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课题的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育对象的实践,使材料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

发展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始终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在本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回民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形成既有共性又有本校个性的实施思路,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能亲历实践,可观可感的课程体系,方便学生探求和认知,进而解决问题,形成思想。

(二)认识研究的课题

1.课题的界定

回民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包含回族的信仰、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等,是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在不同地域,它与当地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风情相融合,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回民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回民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研究,提取精华部分,弥补校本课程资源的不足,完善学校自身课程结构,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本校校本课程,它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真正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2.研究的意义

(1)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通过对回民文化的资源挖掘和利用的研究,能清楚了解回民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与汉族文化相交融后形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并且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

(2)回民文化走进校本课程,解决了校本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使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丰富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3)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尝试让学生参与课程的研究,既进行“爱家乡、爱故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4)回民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由于它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既可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又能丰富学生的阅历,健全学生人格。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研究与探索之门

在打开上述 “学习与认识之门”后,顿觉兴趣、精力与信心与日俱增。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后,积极主动地通过多个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学习《古兰经》

1.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古兰经》及其相关资料,并阅读《古兰经》以及与《古兰经》相关的论文、作品,对其内容、思想有了基本的认识。

2.通过与一些阿訇的访谈交流、咨询学习获取一些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再结合之前的认识,概括《古兰经》的主要内容,总结《古兰经》的主要思想。

(二)研究《古兰经》与菱塘穆斯林风俗的联系

1.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调查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收集菱塘回族人民的衣食习俗、卫生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岁时习俗、信仰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书店、图书馆、网络等来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古兰经》与菱塘回族人民风俗相联系的信息。

3.对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回族信仰的经典《古兰经》对菱塘回族人民的衣食、卫生、婚姻、丧葬、岁时、信仰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

4.选取《古兰经》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提高素质、培养品格、爱家乡爱祖国等内容,纳入校本课程。

如:可以借衣食习俗教育学生穿着干净,打扮得体,端庄大方,力戒妖艳与轻佻。不要穿特别名贵的服装攀比,不要趾高气扬,招摇过市。崇尚洁净。讲究饮食卫生,注意营养。

可以借卫生习俗教育学生崇尚清洁,讲究生活卫生。养成衣服被褥常换洗晾晒,家庭陈设整洁,饭前洗手、饭后洗脸、勤剪指甲、常理发等卫生习惯,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可以借婚葬习俗教育学生崇尚节俭,人人平等。

可以借岁时习俗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礼让,相互学习,和睦团结。

可以借信迎习俗教育学生信仰坚定、热爱学习、爱国守法、敬爱父母。兄弟朋友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谅解,和睦相处,互敬互助,互相宽容。应交良朋益友。对待朋友应谦让、忠诚、守信。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践与反思之门

(一)实践与成效

1.建立兴趣小组,广泛搜集材料。以回族学生为骨干,和汉族学生一起,走进阅览室、图书室,走进回民家庭,走进阿訇生活,广泛搜集菱塘穆斯林的衣食习俗、卫生习俗、婚烟习俗、丧葬习俗、岁时习俗、信仰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开设专题课堂教学,初步认识《古兰经》。借助上述研究的成果,写好认识《古兰经》专题课堂教学教案,并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串以老师的讲解,再结合兴趣小组的调查收集,在我校的学生中开设专题课堂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古兰经》,认识《古兰经》对菱塘回族人民的影响。渗透爱家乡、爱故土和爱国主义教育。

3.组织学生抒写学习活动心得。通过生活体验、网上探究、课堂学习等方式,就学生阅历的丰富、素质的提高、品格的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写些心得体会。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在走近《古兰经》的同时,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家乡菱塘。我们在研究前后对全校学生了解家乡回民习俗的情况作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一年多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首先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次表现在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提高。早晨,步入学校,教室内展现的师生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对读的情景,让我们欣喜;午饭后,校园往日的“嘈杂”与“喧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室里学生埋头作业的场景;游走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学生们能随手捡起身边的果皮纸屑,偌大的校园干净整洁,同学之间团结和谐,学习的劲头也足了。

(二)问题与反思

现在,我们对校本课程特点、实施要领有了一些了解,然而这仅仅是表面层次的,在具体操作时,已经碰到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

1.校本课程已在学校开展,但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个问题是普及和精研的尺寸难以把握。

2.家庭的配合。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在学校学习之后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使得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

3.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挑战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更期待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一年多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首先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次表现在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提高。早晨,步入学校,教室内展现的师生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对读的情景,让我们欣喜;午饭后,校园往日的“嘈杂”与“喧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室里学生埋头作业的场景;游走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学生们能随手捡起身边的果皮纸屑,偌大的校园干净整洁,同学之间团结和谐,学习的劲头也足了。

(二)问题与反思

现在,我们对校本课程特点、实施要领有了一些了解,然而这仅仅是表面层次的,在具体操作时,已经碰到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

1.校本课程已在学校开展,但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个问题是普及和精研的尺寸难以把握。

2.家庭的配合。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在学校学习之后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使得校本课程的实施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

3.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挑战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更期待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古兰经回民习俗
吐鲁番回民街历史风貌保护性改造及景观规划设计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古兰经》中的婚姻观探析
论穆斯林婚姻家庭习惯与我国相关立法之冲突与整合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