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8-13邹冰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对策研究影响因素

邹冰

【摘 要】现今高职院校在努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受各方影响,高职创业教育却未能有效地进行。本文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背景、高职院校创业学生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限制因素,以此提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教育”概念于1989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与传统就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交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使学生转变单纯寻求岗位的就业思想,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业综合能力。

二、创業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各高等院校虽然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其发展现状仍不理想。

调查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4%。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创业平均比例降到了0.3%。其中,创业成功者只占到创业总数的2%~3%。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并不理想,大量创业公司经营状况不好。究其原因,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难题有:实践经验不足、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创业素质缺乏等等。其中,创业素质缺乏则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体影响因素。创业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创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总体来看,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指导,没有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面,高职创业教育开展受诸多因素制约。

三、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各院校重视程度不一

近年,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难”和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压力,使得学校的管理者无心认真研究如何将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目前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进行了多个具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如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强化创业系统知识教育,营造校园创业文化,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等。

(二)教育目标功利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就业型人才,近几年来才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多数院校想通过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无疑会导致创业教育开展得不深入,对创业教育内涵认识不到位,对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帮助作用也不大。这与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相去甚远,无法使创业教育真正有效地实施。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优秀的师资储备。但目前的情况是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多是从事行政工作或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校方聘请的客座教授、专家或知名人士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创业课程一是以选修课为主,授课内容也以教师本人衡量的侧重点来讲授;二是在高年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主要是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这些课程的开展与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严重脱节,缺乏连贯性和整合性,这说明目前高职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和其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融合起来。

(五)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紧缺

创业技能的良好运用需要有广泛的实践平台作支撑。在对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你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活动加训练和亲身实践。但创业教育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创业活动要举行各种创业设计大赛,而创业大赛的设计难以付诸实施。

四、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该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统一纳入到教务部门管理,与基础课、专业课进行统筹安排,提升创业课程的地位。

(二)建设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创业理论水平,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或邀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知名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开办讲座,对学生的创业实践予以指导。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一批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建立与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配套制度。同时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本行业或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动向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应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企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资源,为学生生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毓,叶锡恩,余斌.高校创业素质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2) .

[2]张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之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2 .

[3]杨国利,黄海霞,张立志.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J].职业教育, 2013(16) .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对策研究影响因素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