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沟通与管理研究

2015-08-13黄君学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沟通初中生群体

黄君学

【摘 要】初中校园的生活中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对学校发展与建设,还是对班级的管理与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管理与沟通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学校教学管理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现代教育管理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高质量的师生沟通,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了解非正式群体成员、目标、文化以及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特定的功能等,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正式群体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描述教师与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沟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和相关注意事项。在管理初中非正式群体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角色意识,明确与学生沟通的目的,重视与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沟通以及心理特点,促进中学教师沟通技巧的提升,并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的生活管理,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 群体 管理 沟通 初中生

一、非正式群体概念界定

教育组织中群体具有多样性,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根据群体建立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学者们往往只注重于研究学生中的正式群体,例如班委、学生会、班集体等,大部分关于学生群体作用的研究都是集中针对这些群体的。但是班级授课制的逐步发展,学生非正式群体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作为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非正式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管理与变化对于整个班级群体的管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非正式群体

不同的学者所关注的点和研究视角各有不同,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梅奥在霍桑试验中第一次提出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梅奥认为:“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组织起来的,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感情、共同目标等自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不像正式群体那样处于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新组合当中。”从梅奥对非正式群体概念界定来看,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情感,整个群体是一个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不断地组合与适应,共同的兴趣情感这样的感情因素成为构成非正式群体的基础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就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接触、交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是未经设计而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1]与梅奧的非正式群体概念不同,巴纳德强调非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突出强调非正式群体的偶然性。

A.B.彼德罗夫斯基等学者认为:“非正式群体没有明确规定的目的,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其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并以个人的意愿结合在一起,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和规范,但这种关系首先由未成文的规则和人们的个性品质所决定。”[2]彼得罗夫斯基对于非正式群体概念的界定既体现了梅奥感情因素,也肯定了巴纳德相互关系,提出了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个性品质决定论。

我国学者于显洋认为:“非正式群体就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这种概念的界定既没有强调共同的情感因素,也没有说明群体成员的个人意愿与目标,仅仅是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来界定。

周晓虹认为:由于共同的兴趣,成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则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地组织起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共同的观点、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非正式群体。这种观点和外国学者十分相似,强调共同的兴趣和感情因素,也突出人与人的相互交往。

因此,综合上述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界定为:在群体成员交往过程中任命的,因其共同的兴趣、目标、利益等情感因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没有经过正式的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存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之中。

(二)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初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指:初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没有学校的具体规定或明确组织下,因具有共同的兴趣、观点、爱好等情感因素,自发结合在一起的群体。如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小哥们”圈子等。

二、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教师应当不断深化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理念,认识到初中生中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产生的影响。了解班级群体中存在的不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沟通措施,使存在的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发展和学习目标一致,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对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管理与沟通。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心理和生理迅速变化的特殊时期,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并且趋向独立,处于过渡期间,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因此容易形成各式各样的群体。这一时期的初中教师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之间的沟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情感沟通淡漠,学习问题沟通是主流

在我国传统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师生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师道尊严”,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等,导致了初中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和日常生活等问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更谈不上教育。”初中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朋友。初中教师加强与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筑起的心理防线和叛逆心理。

(二)对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认识片面,沟通方式单一

初中教师对于初中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认识较为片面,普遍认为学生的非正式群体都不利于学习,影响学业。教师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看待问题要全面,要看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初中教师与学生非正式群体沟通时,倾向于与学生直接面谈,部分教师也会注意到运用表情、手势、通信器材等非言语沟通。

(三)忽视与中间型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沟通

初中教师与处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沟通较少。从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来看,存在积极型、消极型和中间型,初中教师应该给予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更多的关注。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班级目标既不一致和产生冲突,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课堂纪律,往往老师会忽视与這样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沟通与管理。这样的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与学生地位观念的差异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强调尊师重道,所以教师习惯于说教,不愿去和初中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以这样的心理处理学生问题和纠纷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片面和武断情况。新时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上的伙伴和朋友。教育活动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只有与学生平等相待,抛开形式上的“师道尊严”,主动与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管理初中生非正式群体。因此,师生间的地位差异对于教师与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沟通有着负面影响。

(二)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本身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处于心理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不愿意盲目地听从教师的观点和建议,心理具有封闭性,情感上十分脆弱,思维又特别敏感,愿意与同龄人交往,不服教师的说教与管束,向往自由。师生间认识、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妨碍了教师与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沟通。

(三)初中教师对于非正式群体沟通与管理技巧不足

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与学生非正式群体沟通是一种管理技能,是教学心理管理,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保障。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的地位一直处于所谓的“尊位”,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沟通时所运用的语言等都不是特别恰当,这导致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教师之间沟通管理存在障碍。教师应适当运用表扬与鼓励的方式与非正式群体学生进行沟通,表扬与鼓励都属于正强化,在与学生沟通中运用效果很好。由此可见,教师沟通和管理技巧方面的不足也会妨碍教师与学生群体进行良好沟通。

四、建议

初中教师的日常工作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班级的管理与沟通,同时也应重视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沟通,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逐步使学生非正式群体为班级发展服务,更好地管理学生工作。

(一)初中教师要明确管理沟通的目的

初中教师在沟通管理时要明确沟通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谈话聊天,既是一种了解学生的方式又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因此,与初中生非正式群体谈话前必须要有准备。特别是在纠正学生不正确行为时要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教师更不能先入为主,要深入了解与调查,再确定沟通的内容、目的,把握好沟通的尺度。

(二)初中教师要端正与非正式群体沟通的态度和管理方式

初中教师要用平和、公正的心态去看待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尽力获得学生的信任,用真诚打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心扉,进行换位思考。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非正式群体学生的心理和人格,他们会更加尊重老师,同时也可以消除他们的自我防卫、担忧的心理。初中教师不断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歧,也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从而理解初中教师的用心,不断向教师打开心扉。初中教师在不断端正沟通态度时,也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教师自身的情绪,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三)重视对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沟通与管理

初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沟通。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集中体现了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兴趣,核心人物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教师要主动与核心人物进行管理与沟通,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与此同时,初中教师要了解非正式群体学生中心理结构和需求层次的变化,不断消除隔膜,努力将非正式群体发展成为班级发展服务的群体。

(四)重视环境和沟通方式的作用

初中教师应当注意到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的辅助作用。初中教师在与非正式群体成员正式沟通时,学生往往不说真话或敷衍,随声附和。而通过非正式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初中教师要利用非正式沟通的随意性,充分利用各种场合与方式,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加强对非正式群体学生的了解,增进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初中教师要重视非正式管理和沟通的重要性,既不能全盘否定与打压,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严文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组织沟通研究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

[3]张霞,胡建元.管理沟通的障碍与疏导[J].企业活力,2005.

[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灵莉.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1.

[6]雷有才,周杰英.如何有效利用非正式沟通[J].团队管理,2005.

[7]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沟通初中生群体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