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的对策

2015-08-13刘小磊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旅游英语翻译

刘小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各大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旅游翻译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围绕生态翻译学基本理论知识,从宏观角度分析旅游英语翻译现存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实现更好的旅游英语翻译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旅游英语 翻译 对策

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旅游英语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旅游英语翻译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翻译策略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推动旅游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翻译生态系统是整体翻译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整体上对于旅游翻译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翻译学和旅游翻译的基本概况

(一)生态翻译学

我国学者指出,生态翻译学是一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理论的学科,其理论来源是基于生物进化论。翻译,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可以说,翻译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和选择相应的动态转换的过程。具体地说,翻译就是以原文为对照以适应生态环境译文的选择,是个主要以语言、文字翻译原文所呈现出来的世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进行最优化地选择,结合诸多因素进行选择。成功的翻译则是译者进行多角度思考和最优化选择的结果。整合度和适应选择度越高的翻译,其翻译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就会越高。生态翻译学从整体角度对翻译的方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从生态翻譯学视角出发,旅游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旅游翻译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在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翻译也逐渐成为一种跨国际的文化交流方式。旅游业能够让国际游客享受到别样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旅游英语的翻译能够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将本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通过视觉、听觉更好地传递给外国游客。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景区已经采用双语标识了。当然,要提升景区旅游的质量,还有赖于优质的旅游英语翻译。可以说,旅游英语翻译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文化交流与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体现和衡量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不足

(一)翻译中语法、句法错误明显

旅游英语翻译面对的对象就是外国游客,然而,许多地区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上出现明显的语法和句法错误。许多时候,大部分的外国游客需要经过分析和猜测才能推断出翻译者最初要表达的意思。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不够注重句法和语法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客的理解难度。其中,语法、句法错误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词性的选择、单复数的应用、句式结构不准确等方面。

(二)选词不当现象较明显

旅游英语翻译主要就是要选对词语,因为英语和汉语一样讲究语法结构,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许多同义词,但在翻译中需要准确辨别词语的用法,正确选取符合外国人常用的英语表达习惯的词语来宣传我国旅游景区的文化。然而,在许多旅游景点,旅游英语翻译还存在明显的漏洞,许多译者不太注重每个英语单词的专业性,意思相近就拿来用,忽略了旅游译文的语境,这样常常使得译文出现明显错误,使我国的旅游翻译受到嘲笑。例如:一句标语写着“高高兴兴上学”被译为“Get to school happy and gay”“干货类”被翻译成“Fuck goods”,横幅上的字在外国人看来算不上具有负面意义,但是如此翻译意义却截然不同,外国友人看着就觉得不自在。因此,在进行词语选择时应该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境。

(三)汉语式译文太明显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点也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旅游英语翻译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式的翻译尤为明显。长期以来,译者习惯性的汉语表达被应用到英语译文的翻译中,尤其是词语的排列顺序上采用中国式的句式排序,使得译文比较难懂、语气也比较僵硬,无法体现出英语表达的圆润和流畅。这体现出译者缺乏跨国际交际的意识,在翻译过程忽略了旅游英语标识的作用,在翻译中过多地考虑汉语语法,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不利于外国人理解。如一些英语标语“禁止打手机”,被翻译为“No dashouji”;“禁止拍照”被翻译成“No paizhao”,这样中国式的英语翻译往往会使得外国游客感到一头雾水。

(四)单词拼写漏洞百出

许多旅游景区在公共标识牌上写的英语翻译有着各种各样的单词拼写的错误,突出地表现为字母大小写不分、单词中字母漏写、相似的字母混用、一个单词被拆开或是两个单词被缩成一个,这种马虎做事或是基本功不扎实的翻译往往导致外国游客对此感到困惑,曲解原意。在许多旅游景点单词拼写错误的例子很多。例如:写“Chain”往往写成“Chaian”;写“游客中心”写成“VISIRORCENTER”把两单词变成一个,让游客无法辨清是何含义;在某景点一办公室门上写着“办公室、维权部”,被翻译成“Office, wei power department”。这些现象往往会引起外国友人的困惑,也反映出译者的粗心大意。

(五)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东西方文化一个主静,一个主动;一个属于含蓄委婉派,一个属于开放派(胡庚申,2004)。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上由于长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然而,在进行旅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许多译者长期局限于本国文化以及本国语言文字的束缚,往往采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进行翻译和表达。例如:西方文化对于地点和日期的用法与中国截然不同,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于将日期或地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则是从大到小,按年、月、日顺序进行排列的。在翻译过程中,许多译者忽略了国外语言表达的思维形式,采用中国式的方式进行表达,往往造成了外国友人的困惑和误解。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如何恰当翻译

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语言风格、交往方式上都存在巨大差异。本国的译者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容易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在本民族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往往会把英语翻译成中国式的表达,这样就容易导致原意与翻译所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表达不清,也使得游客对此感到十分困惑。针对这些现象我主要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旅游英语翻译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旅游英语翻译

旅游翻译是旅游业中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弘扬中国文化,旅游英语翻译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胡庚申,2008)。然而,目前的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旅游英语翻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意识到旅游英语翻译对旅游业、对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不断在中西方文化中积极交流,不断完善翻译,恰当地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翻译体现外国语言习惯又突出中国文化色彩。只有正确进行旅游英语翻译,才能让外国友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才能促进国际交流,努力将我国旅游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二)不断提高译员语言文化素质

旅游景点标识和翻译的好坏取决于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就我国许多旅游景点而言,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缺乏统一的标准,从事旅游英语翻译的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学历和英语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在进行旅游景点翻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乱,翻译的信息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外,翻译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责任心各不相同,使得翻译效果产生很大的差别。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对译员的责任感进行评估和监督,使其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认识到旅游翻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加强英语翻译技能的学习,在翻译过程中避免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误。另外,在学英语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外国文化的学习,注重培养跨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在语言表达中注意结合外国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准确定位外国思维习惯,做到准确表达、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化气息。

(三)采用多种有效的翻译方法

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有助于翻译的进行,它是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主要是译者以原文为基础进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通过对译文的选择,生态翻译学适应于选择的基本思想。因此,在翻译旅游景点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来体现不同景点应体现的意蕴来。在翻译景点名称时,可充分结合意思和音准来进行,把读音和意思相结合,这样既简单易懂,还易于外国游客理解与接受。例如:“天安门广场”可翻译为“Tian'anmen Square”, “寒山寺”翻译为“Hanshan Temple”。在翻译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带有历史背景的信息时,可采用增译法,也就是通过增添一些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这样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的文化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增译法是指在进行旅游景点翻译的时候对标志性的名称及其典故进行描述,对人物进行概述和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概括,以便加深友人记忆烘托景点氛围。对背景知识进行描述就需要恰当地增加修辞进行描述,以便句子更加通畅而圆润。

(四)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

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对旅游英语翻译的监督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旅游英语翻译朝着生态翻译学的要求进行。对翻译者和翻译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是使得从业者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作为政府部门,需要真正重视旅游英语翻译规范性的发展,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公共效应,针对各地区旅游景点旅游翻译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要聘请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译者进行翻译,避免出现缺乏责任心或粗心大意的现象产生。政府部门切实把好关,制定相应的统一政策,以便做到翻译内容权威、准确。当然,针对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较明显的不规范现象,还应该从制定规章制度上入手,尽量做到规范有序,从而规范旅游英语常用语句,以标准为依据来监督管理。

(五)注重文化思维的适应和选择

生态翻译学注重翻译的适应与选择,同样,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也需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适应和选择,主要还在于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在进行旅游英语翻译中,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的对象是本国旅游景点的事物,但翻译出来的内容则主要面对的是国际游客,如果忽略外国游客的文化习惯,采用本土文化模式进行翻译,这样很难吸引外国游客,并在造成外国游客困惑的同时还容易让其产生错误理解。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国外文化习惯,注重中西文化交流,领会文化内涵,做到对翻译原文内容的充分选择与适应。

四、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旅游业是弘扬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英语则是表达我国文化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媒介。因此,对旅游资源、旅游景区进行正确地翻译,是我国文化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通道,可以说旅游英语翻译是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生态翻译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充分重视旅游英语翻译,加强对翻译者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从思想动力上让人们了解旅游英语的标准性、国际性、规范性翻译的重要性。一篇高效的旅游英语翻译需要翻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加工,充分领会原文信息,细致推敲原文的内涵和历史背景,结合生态翻译学的要求,选取准确的词语,采用规范的语法进行,在综合运用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交流和传递。

【参考文献】

[1]孙国永.浅谈旅游英语翻译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读与写, 2011(10).

[2]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42.

[3]刘艳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9(4).

[4]王翠萍.旅游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审视[J].中国科技翻译,2006(4).

[5]李玉良,于巧峰. 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

[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04).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06).

[8]曾利沙,从翻译理论建构看应用翻译理论范畴化拓展——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之四(以旅游文本翻译为例) [J].上海翻译, 2008 (3) .

[9]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 (2).

[10]刘艳芳.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 .上海翻译,2009(4).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旅游英语翻译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