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2015-08-13李洪波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李洪波

【摘 要】本课题探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培训模式的多维构建。本课题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出发,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某高校80名青年外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和真实效果;研究发现高校校本培训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并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 证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培训效果,促进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培训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校本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国对校本培训问题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第一,国内关于校本培训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学程中整个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只具有普遍性,不具备特殊性;第二,研究主要体现在理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模式建构的探讨上,缺乏实证性研究。

本文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出发,探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问题。青年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系统地探究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必能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借鉴,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

1. 研究問题与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第一,调查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第二,探析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所取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三,提出完善高校外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和校本培训的模式,并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本课题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手段; 定性分析法以访谈为主要手段。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相互验证,保证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2. 问卷编制及实施

在对大量的素材进了研究和比对后,笔者自拟了本次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即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情况。问卷的设计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均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设计题目,便于填写和统计。问卷信度系数为0.7687,符合实验要求。

本研究的受试为某重点大学的青年外语教师(年龄为35岁以下,含35岁),共80人,均表示自愿参加本研究。问卷发放后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笔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再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3. 调查结果

1)受试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第一,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学历水平总体较高,但博士比例较少;第二,女教师是高校青年外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比例达80%;第三,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职称偏低,虽然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但晋升为副教授的仅有1人。

2)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笔者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共性:一是事业成功动机偏低,不具备专业发展内需力,专业发展被动,缺少规划;二是教学理论不能转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不能运用自如;三是由于教学任务重,工资收入低、经济压力大,家庭责任偏重等因素,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发展;四是无法获得高水平的进修培训机会,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难以提升;五是科研方法、思路不明晰,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成为职称晋升的最大障碍。

3)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分析结果显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培训无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教师对培训的积极性匮乏;第二,培训内容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第三,培训模式单一,缺乏适用性;第四,培训手段死板,无法保证培训效果;第五,学校对校本培训重视程度不够,系统化培训不足。

总结来说,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对校本培训满意度低。

二、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实践

鉴于前期调查问卷和访谈暴露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服务于学校、立足于学院的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培训模式。本研究以某高校外国语学院为实践平台,以提高校本培训效果为中心,以促进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为校本培训的两个基本点,将人本主义贯穿于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实践周期为一年。

1. 教育教学培训

教育教学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入职1-5年的青年外语教师。根据Burden的三阶段论,这些教师处于教师发展的存活期和调整期,其主要任务是: 完成由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蜕变,提高教学接纳感和适应感。谢安邦教授指出:要使青年教师成为合格成熟的大学教师,急需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高校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关注与重视,避免出现“任其浮沉”的态度、“自然成熟”的倾向和不重视、不作为的思想和表现。

从培训方式上看,目前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校本培训主要有:岗前培训、老教师“传—帮—带”活动、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优秀教师讲座、教研室活动等形式。然而,考虑到青年外语教师教学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的特点,本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开发新的培训形式,如:利用校园网建立教学电子数据平台,包括:优秀教师教学系统、教师电子教学系统、教学技能电子范例库、在线教学研讨会、网络聊天室等。每周通过论坛安排培训主题,教师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网络观摩、学习、反思,最后每周组织例会进行交流,将自主接受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汇总,协商解决办法。

这种灵活的校本培训形式,有效解决了青年外语教师教学压力大、家庭责任偏重的问题,更能保证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了培训效果。

2. 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对象为入职5年以上的青年外语教师,他们处于教师成长的成熟期,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积累,心智上成熟些,工作经验丰富些,他们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式。根据调查结果,这阶段青年外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研问题。由于职称低、经验不足,他们难以申请到科研课题,没有科研课题又导致他们科研经验少,难以顺利完成职称晋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对青年外语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校本培训。

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活动包括:1)每周组织一次科研主题讲座,主讲者为学院教授、副教授。主讲者依据自己的研究特长,汇报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归纳有代表性的研究动向;2)每月聘请校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分享大型纵向社科项目申请方法和注意事项,交流权威学术期刊的投稿经验;3)成立科研团队,如文学研究团队、教学研究团队、语言学研究团队等,学院中的科研骨干为团队负责人,各团队根据自身特点安排科研讨论及课题申报;4)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再教育,并要求接受学历教育的青年教师返校时进行学术汇报,供其他青年教师参考學习;5)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规范化,每次申请课题由相应学院负责人组织,课题申请前、申请书提交后分别由学院专家给予指导性意见;6)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的访问学者及青年教师归来后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使未能派出的青年教师间接受益。

对于处于成熟期的青年外语教师,他们正经历婚育期,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对其进行校本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根据他们的特殊性相应调整培训方式和模式。 鉴于此,以上所有科研培训活动均由专业人士录有视频,在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共享,使不能保障时间的青年教师自主学习。

3. 实践结果分析

校本培训实践后,采用平行问卷再次对该校青年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值在实践前后差异系数sig. 值均远小于0.01,差异非常明显,且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呈现一致性,说明青年外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的评价有了明显变化,评价趋于积极。在自身专业发展方面: 1)能积极将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师生交流互动更强的教学实践; 2) 能有意识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初步具备了边反思、边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 科研能力得到提升,青年教师开始主动学习科研方法,结合教学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参与课题申报;4)专业发展态度发生转变,逐步形成专业成长的内需力,在教育教学科研过程中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内在驱动学习。在对校本培训评价方面,教师认为:1)学院能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考虑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行之有效地进行培训,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能够从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权利集中于管理层面,教师则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3)能够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充实培训内容,使青年教师能够跳出所在职业发展阶段种种困难的桎梏,从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中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生长点;4)校本培训中的专家引领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训实践中专家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实际问题,能够指导课题研究,提供科研信息。专家参与的校本培训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结束语

本研究将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校本培训理论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SPSS软件分析法对某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提出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服务于学校、立足于学院的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并付诸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推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

本研究的数据、方法和结论等将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其他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提供便于操作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1-14.

[2]宋辉. 大学外语教师结构现状与专业发展体系建构[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7): 96-98.

[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0.

[4]谢安邦,侯定凯,汪婧莉,顾玲玲. 走向多元、综合的教师评价——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研究评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33-38.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校本培训探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雏鹰学校校本培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