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5-08-13李艳哲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第二中心学区柴赵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栾城邱少云课文内容

李艳哲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第二中心学区柴赵小学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李艳哲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第二中心学区柴赵小学

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答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得时时做有心人,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加鼓励,引发学生提问的愿望

教师平时教学中可有意识地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谁要是能解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谁就是学得好;谁要是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把同学,老师问住,谁就是学得更好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

学生开始尝试着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少数有一定的深度,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都是应该的,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这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是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的,而且常能引得哄堂大笑。这时,即使教师不责怪提问的学生,对全班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会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从此以后,这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勉开尊口”。因此,对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只有真诚地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一面。激起学生提问的愿望,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二、有质必释,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前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一经老师鼓励,更愿开动脑筋,提出各种问题,不管何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面对学生的质疑,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质疑积极性才能保持下去,对提问产生兴趣,提问成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必须充分准备,吃透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如遇到学生提的偏离教材,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课后也应查找资料,寻得确切的答案,找适当时机告诉学生,切不可对学生的质疑随心所欲。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学生有了质疑的愿望、兴趣,开始提出的问题较多,且比较肤浅,大多数是某字怎么读,某词怎样理解,某句什么意思等一些直觉型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提出较有份量,较有深度的思辨型、探究型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规律、方法。具体可从几个方面引导、示范:

1.在课题的题眼处提问。

题眼是课题中的,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例如《伟大的友谊》的“伟大”,可提问:“谁和谁的友谊是伟大的?”“为什么说是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学生就领略无余了。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送”、《飞夺泸定桥》的“飞”、《林海》的“海”等都有深沉广博的含义,学生能抓住这些题眼来质疑、学文,就是跨出了自学的一大步。

2.在课文内容看似矛盾处提问。

有些课文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些正是作者着力刻画之处。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问,并解决疑难,可以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一次锻炼。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我”——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的烧死,但有忍不住不看。这时为什么透过“我”矛盾、焦急、痛苦的内心,我们感受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舍身为他人的崇高精神。还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鲁迅救助了车夫,本应感到欣慰,为什么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在仙台》中,“我”睡觉蚊虫叮咬,吃饭难以下咽,为什么却说是受到了“优待”等等。这种“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教会学生在这些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文内容看似与常理不符处提问。

有些课文,作者为了强调某个内容,某种情感,往往虚晃一笔。这些地方也是引导学生提问、分析、体会作者情感,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佳之处。例如《第一场雪》第五自然段中有一句“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叫喊声能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吗”为什么这样写的?学生思考、讨论后知道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出了人们看到第一场雪后的喜悦心情。

4.在课文内容对比处提问。

有些课文,为使表达更清楚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或是前后内容形成对比。可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设问、质疑。例如《林海》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句“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可思考:它们怎样的不一样,带着问题读下文,学生明白了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小金花,本来一向刚强,妈妈牺牲都没有哭,而在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泪了。这种对比突现了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

5.在课文内容含蓄处提问。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含义很深,这些是我们提问、学文的难点,也是关键。《桂林山水》第四自然段,初看只是课文的一个总结,但能抓住这些句子细细体味,可知这一段写得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山水一体。云雾飘缈、宛若仙境的景色,读来领悟到一钟独特意境。《金色的鱼钩》、《凡卡》等末段,也都有类似情况,在这些地方学生能设问探究,对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只是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个着眼点。所有这些必须在教师深钻教材、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下进行。为使这些转变为学生可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定得细心引导,保证有时间给学生主动提问。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

猜你喜欢

栾城邱少云课文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栾城品牌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百名代表”视察民生实事办理工作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少先队员提案工作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