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015-08-13星建光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毕庄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生活化教学内容

星建光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毕庄小学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星建光
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毕庄小学

随着课改大潮的滚滚而来,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深思,课改促使我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在课改中我体验到数学的亲切,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体验了不同的数学,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体验了数学无穷的魅力。按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围绕此基本目标,经研究我构建了以下几个目标体系:

1.面对生活问题,学会“数学地思考”。

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生活得更智慧。

2.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萌发了数学意识。学生们写出了一篇篇数学小日记,社会信息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理财、购物过程中的数学等),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布置、校情校况、学业成绩等)都成了学生的选题。“节约用水”、“我为学校设计跑道”、“巧测楼房高度”、“你中头彩的可能有多大?”……这一篇篇数学小日记都在说明同一个事实:小作者对数学很感兴趣,他能体会数学的价值,有了数学意识,他会自觉敏锐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生活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我们主要研究了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来源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来源研究。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其操作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我们可以从“小”教材到“大”教材范围的扩充中找寻需要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小”教材即是指教科书,而实际上,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老师到生活中去挖掘,去开拓。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具备“大”教材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大教材”的教材。首先来源于教材。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其次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作为对教科书的有效补充是很必要的。再次还可来源于数学史实。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来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用教材来教教材,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录象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因此,我们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数学学习资源。在我们使用教学材料的时候,往往会生成出许多出乎我们意料的、新的、有益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做到多一个心眼,用好随机生成的新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完成,都依赖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体现生活化的意图是我们设计教学流程要着力思考的,在操作实践中,我们所理解的教学方法生活化主要是从创设情境、数学建模、实践操练等三方面进行的。

1.建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地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教学研究了如何使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个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学会从自己熟悉的现实原型中抽象出形式化数学表达式(即数学模型),再将它应用到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首先,研究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是个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形式。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在建立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隐含了由“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而这种抽象并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简单化”和“理想化”,它主要是一个应用语言、符号重新进行表征的过程,即“数学化”。这个过程的基本模式就可表征为:生活问题——数学模型。

其次,研究了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的应用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并不是学习的终极,还应让学生学会模型在现实中的应用。实质上是对抽象化了的数学模型,即符号形式的数学表达式重新进行“意义赋予”的过程,从而就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主体的已有生活经验或知识联系起来,成为“十分直观明了”的东西。

2.开展生活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指一个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它是以解决某一生活问题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数学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注意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以探索为主线。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和活动,尤其是凭借所取得的良好成绩,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为课改作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宣传,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道特色风景线,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美誉。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