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15-08-13郭俊志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杨木栅子中心校

散文百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创设多媒体

郭俊志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杨木栅子中心校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郭俊志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杨木栅子中心校

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关键取决于课堂的实效性。当前的课堂热热闹闹但实效性不强,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过程评价、媒体运用等方面需要立足教学实际还课堂教学的本源是当务之急。

小学数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获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一位教师要时刻追寻的目标。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上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呢?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多年来课程改革研训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情景创设要有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时,都想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有的课堂,教师把一些数学内容强行地套上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进行情景演示,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够真正理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不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用干巴巴的抽象枯燥的大道理说教进行生硬的灌输,而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真实、具体的人和物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愉悦中快乐地学习,寓教于乐。情景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要有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创设最佳的实效性情境进行教学。

案例:在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生:“去过”。老师接着问:“去游乐园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生齐答:“摩天轮、过山车、碰碰车等”。老师接着学生的回答,继续说:“你们喜欢这些游戏吗?”生齐答:“喜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游乐园这个热闹的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认识、交流、分类等活动,认识乘法的意义。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情景的创设就是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我们的老师所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是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动不动就叫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这样的合作探究有作用吗?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有想法的请举手!你想到了吗?等等。问题刚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去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的一项探究性合作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过程。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获取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师就要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用一角硬币量数学书的宽,,另一个学生用曲别针也量数学的宽,其余两个学生根据所量的数据写出相应的数量。通过测量发现同是数学书的宽,为什么数量不同呢?问题产生,围绕这个问题,小组同学4人之间进行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从而揭示测量工具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一单位,这样小组达成共识,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得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激励评价要有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非常好”“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等这些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不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或者是在全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时,很可能有少数“南郭先生的存在,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可怕的是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问题,不去探究问题的坏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不当语言评价会干扰或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当时的语言评价对当事者或许具有一种激励性,但同时对旁观者又具有一种暗示性,得到激励的同学无疑是得到了教师的最高“待遇”,其他学生则感到这个学生的答案就是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老师最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再创造想象的余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所以,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要有原则性,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具有实效性。

四、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实效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属性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数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以其具体的形感、动感、声感、色感,将教学中抽象的素材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在教学《平形四边的面积公式》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道思考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何变化?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多媒体进行的剪、拼演示过程,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形状在变化,可是面积的大小没有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迁移的过程,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就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解决了。

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得不恰当,不但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效果,反而会使其喧宾夺主,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抓不住中心,影响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

案例: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根据例题中涉及到的奥运会的金牌数目,就精心准备了课件,把很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和很多的奥运知识放在课件中,并且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解说,例题还没有讲,在出示课题上就花费了十多分钟,课后我进行反思,认为这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无效的。

多媒体对于教学只能是一个辅助工具,它的运用也要讲究实效性,要为教学有效服务,使用要恰当、合理、适时,有实效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为课堂教学增效、增彩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新课题,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究。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否则,无论你课堂教学设计得怎样精彩,课堂情景导入怎样新颖,课堂教学中怎样热闹,课堂中多媒体使用得怎样精彩,但最终结果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就等于课堂教学失败。所以,课堂教学还是要讲究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效性创设多媒体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