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呼万唤巧设问,源头活水滚滚来

2015-08-13孙艳芬河北省滦平县第二小学

散文百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天堂思维能力思维

孙艳芬河北省滦平县第二小学

千呼万唤巧设问,源头活水滚滚来

孙艳芬
河北省滦平县第二小学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语文课的课堂提问,需要巧妙,需要有艺术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千呼万唤,唤醒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活水就会滚滚而来。那么,我们老师怎样巧妙地设计问题呢?

一、新颖设疑,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

在讲《鸟的天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堂是什么地方吗?那么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一下小鸟的天堂。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握契机,激活思维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树上的鞋》一文时,一开篇我就让学生思考:鞋是谁穿的?穿在哪里?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这课的学习。第一课时即将结束时,学生理解了鞋是怎么到达树上的之后,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我创设情境,抓住契机,让学生为树上的鞋起一个温馨的名字。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和主题,起了好多名字:爱心之鞋、爱心巢、小鸟的家、温馨港湾、温暖家园……从而理解了文本内容,升华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不过,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曲径通幽处”,“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势必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曲问、活问,就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训练学生活跃的思维。

学习冰心文化单元之后,我给学生推荐了《小橘灯》的阅读。因为时代背景,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不是太深刻。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我是这样问的:“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我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有的学生还联系时代背景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候,我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镇定、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站在高处,整体谋划,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出发,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五、多元设疑,点面结合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在设计问题时,我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搜集整理了描写儿童的古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我们为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所感动。我就引导学生思索:哪些名人身上也有这种精神?请你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感人事迹。

这些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学则须疑”,只有怀疑,才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千呼万唤巧设问,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知识、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

猜你喜欢

天堂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天堂湿地
鸟天堂
天堂游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