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行业协会深化外语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

2015-08-13李霜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校企合作高职

李霜

【摘 要】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广大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也正在大力推行并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提前熟悉岗位要求、岗位设置、工作流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普遍都是一对一的直接合作,学校与企业两方容易因利益面对立产生矛盾,进而影响校企合作效果。依托行业协会实施校企合作,由行业协会对两方的矛盾进行调和,让双方在利益方面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从中受益,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行业协会 外语外贸类专业 高职

1 引言

外语外贸类专业是各大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类热门专业。然而,外语外贸类专业学生近年的就业情况并不甚乐观。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有关外,还与当前高职院校外语外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有关。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生产实习、认知实习教学来完成,而这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又有赖于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提前熟悉岗位要求、岗位设置、工作流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号召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也正在进行大胆地改革,“工学结合”“教学工厂”等各类新型校企合作形式不断涌现,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都是一对一的直接合作,学校与企业两方容易因利益面对立产生矛盾,进而影响校企合作效果。鉴于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让校企合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密切,也让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2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多为一对一的校企直接合作,这样的合作形式虽然在诸多方面能够达成双赢局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与企业环境中进行锻炼、学习,能够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岗位设置、工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发展潜力,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学习岗位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从校企合作的开展效果来看,参与企业实习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已经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

校企合作虽然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会让每个学生都在企业的岗位上轮流实习,而企业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使利益最大化。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往往更愿意在岗位上安排固定的学生,而不愿意多名学生轮流上岗,这样无疑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订单班部分学生到就业时可能会出现不愿到合作企业就业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合作企业因不满意学生表现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录用某些学生的情况,从而造成了校方与企业的利益冲突。

3 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开展校企合作

3.1 行业协会的概念

行业协会并不是领导企业或行业的组织机构,而是具有一定引导、规范功能的,能够在行业内部对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的组织机构。行业协会代表的是某一行业的专业力量,也是权威的职业资格认定组织,其在行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2 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各行业协会都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视企业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与市场拓展、生产经营同等重要,行业协会通过发挥协调、组织、服务职能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职工培训、职工教育发展。鉴于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有必要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同行业协会紧密合作,以促进校方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比如推动产业政策、拓展国际市场、协调企业与员工关系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里,在行业教育、行业培训、学生就业、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行业协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3.2.1 解决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

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由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再加上校方与企业之间本身的利益就是对立的,所以校企合作成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校企合作中介入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服务职能,来化解校方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稳固。在校企合作中引入行业协会,企业经由行业协会与学校进行合作,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校企直接对接的利益矛盾。

3.2.2 解决了学校实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若学校某年的外语外贸类专业招生人数明显增加,或者合作企业因多种不可控因素出现实习岗位萎缩,这样就必然会产生企业无法满足学校实习需求的矛盾。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将实习要求报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汇总后将实习需求分派到几个企业中去,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实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风险。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多企业、多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作为中介的行业协会来调和、解决校方和企业合作的各种问题,是一种易操作、宽口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可行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3.3 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深化外语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新尝试

最近几年来,在加强外语外贸学科建设和提高外语外贸人才培养水平过程中,外语外贸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合作。以行业协会为依托,进行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及实用型人才培养,由行业协会对外语外贸专业教育进行深度指导,同时开展与行业内企业群的深度合作,以整合外语外贸行业内部的优质资源。

3.3.1 校企课程体系改革尝试

高职院校的外语外贸类专业与普通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有着一定区别,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集实用性、应用性、技能性于一体的职业外语外贸人才。从目前外语外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用不上、岗位工作干不好的情况,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相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外语外贸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在行业协会的指导、参与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实行校企交融的课程改革。根据行业需要增加、删减课程内容,调整教学重点,让课本上的知识能够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外语外贸专业技能,让企业满意。

3.3.2 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尝试

职业教育并非简单地传授某种实践方法,而是要在未来工作未知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学习来适应未来的工作。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现阶段,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都为理论教学,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同时也缺乏创业帮助。行业协会依托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不仅能够参与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提高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借助企业平台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创业类教学课程,最终建立一套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创业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利华,刘俊斌.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新型校企合作[J].中国商贸,2013(8):191-192.

[2]吴娟,张文.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30):102.

[3]黄芳.基于试点项目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以上海市职业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1):51-54.

[4]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69-71.

[5]周中元.行业协会在高职校企合作中的价值域分析[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3(10):10-13.

[6]肖锭.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发展的实践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27-29.

[7]朱宏军.“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4):66-70.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校企合作高职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多元开放 内敛从容:记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