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边外交跃升“重中之重”新定位

2015-08-12石源华

世界知识 2015年15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大国布局

石源华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已跃居“重中之重”的新定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周边”一词出现在中国外交与安全战略文献中。1985年,邓小平提及“我们周边环境”。1988年,李鹏代总理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重视同周边各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的表述。1991年,江泽民主席两次指出中国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由此,“周边”、“周边环境”、“周边安全”等概念逐步成为中国官方表述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与亚太政策的正式用语。

冷战结束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周边国家”概念从“第三世界”概念中划分出来。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三大支柱。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中国外交总布局演变为“邻国、第三世界国家、发达国家、多边外交”四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中国外交布局的排序改变为“发达国家、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多边外交”。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延续了这一外交布局。

然而,中国周边外交在国家外交总布局中地位的跃升势头却没有止步。2011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将“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中国外交新布局是“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国、多边”。周边外交已经超越大国外交,大国外交排序相对后移至第三位。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作了重要而全面的论述,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虽然在论述的次序上周边外交仍居新型大国关系之后,但论述中国周边外交重要性的份量不仅与前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超越其上的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后,对于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继续不断提升。2013年10月,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将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提升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的高度,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习总书记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要求全党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使我国的周边外交出现崭新的局面。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进一步突出周边外交,强调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总体来看,尽管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但由于采取了更加重视周边、更加有所作为的战略性举措,周边安全形势恶化的趋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扭转,向趋好方向发展的势头得到显著加强。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面临一系列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随着综合实力提升,中国将周边安全战略纳入到总体安全的大战略之中。

2014年是中国周边外交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一系列新概念、新举措纷纷亮相,实现了30年来中国外交以对美外交为重中之重转变为以周边外交为重中之重的历史性重要变化。2015年是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的开局之年。在战略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冲着中国而来,但中国不正面接招。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将周边外交提升至对美外交之上,不与美日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纠缠,避开美国的进攻锋芒,使其打击目标落空,不知所措。中国通过倡议“一带一路”,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另辟广阔途径,努力提供与中国国力相称的公共产品和相应的国际责任,提高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形象,拓展和深化与各国的共同利益,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使“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各个国家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行动。该倡议吸引了周边和全球的眼光,将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地位落到实处,开创了全新局面。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大国布局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VR布局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