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的运用
2015-08-12周利文
周利文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形式,针对幼儿园领域课程“理论+实践”型特点,采用“任务—协作—展示—评价”教学模式,“任务”引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协作”小组,促进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展示”锻炼,分享内化,强化学习效果;“评价”提升,体现教师学习主导意义,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任务 协作 展示 评价 幼儿园领域课程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而课堂教学又是高校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
幼儿园领域课程是在研究3~6岁幼儿各领域发展特点及教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幼儿各领域教育的内涵、特点、目标与内容、方法与途径、材料选择与投放、类型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及幼儿领域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类型属于“理论+实践”型。“理论”解决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实践”解决组织指导各类幼儿领域活动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力。针对幼儿园领域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任务—协作—展示—评价”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任务”引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高校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材上一般理论知识,只要主动学习完全能够掌握。教师课堂上单向的理论讲解,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师上课能否吸引学生,其表面特征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本质是学生认为学习内容的价值性。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方式,在前一次课将这次课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以思考题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并布置一个与此理论相关的案例设计任务。如“幼儿数学教育”的“分类”章节,课前老师布置的思考题:1.什么是分类?有哪些分类形式?2.幼儿学习分类表现出哪些特点?3.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分类的要求与内容?布置的案例设计任务:自选一年龄班设计分类活动教案并准备试教。通过这样的思考题与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发现此项内容的学习价值,从而有针对性自学教材,理解要点并发现问题。这样,课堂上就避免了“满堂灌”、单向教学模式,使理论学习变成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方式,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协作”小组,促进学生讨论交流学习
学习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能更好地活跃思维,拓宽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元的信息与启发。因此,我们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4名同学围绕老师课前布置的思考题与设计任务,交流、讨论、分工、协作,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
三、“展示”锻炼,分享内化,强化学习效果
认知决定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导着教学主体的整个认识过程。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过程中的表达、陈述、运用、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产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有意义的学习。一次课堂教学时间,我们一般用2/3的时间,随机抽查6~8组学生回答上次课布置的思考题并展示小组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随机抽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同学回答、展示的情况记入每个人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重要的分数比例。这样,一方面保障学生认真对待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自学过程中互帮互助;另一方面,通过展示、交流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理解,找出其在各知识点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评价”环节围绕学生的困惑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讲解,拓展学生视野。
四、“评价”提升,体现教师学习主导意义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表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运用后,教师需利用剩下的1/3时间,及时反馈学生展示的每个知识要点,并对学生表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梳理出要点及注意事项。这种基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指导,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
采用“任务—协作—展示—评价”模式开展“理论+实践”型的幼儿园领域课程教学,突显出课堂教学新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活动观,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使知识形成结构,组成结构链,构建成学科的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