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阅读推理的研究方法
2015-08-12刘冬妮
摘 要:在认知科学领域,理论和方法是相互依赖的;在语篇阅读理解研究中也同样如此。要科学、准确地揭示语篇阅读中推理的本质和加工过程,必须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本文介绍和分析语篇阅读推理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主要实验程序,并对这些方法在阅读和推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有助于二语语篇阅读和推理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实验研究,更合理的选择实验方法,以便得出更可靠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阅读;推理;二语阅读;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语篇推理研究兴起以来,语篇阅读理解和推理模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量的实证研究。回顾这些年来语篇阅读推理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围绕推理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从探测推理在阅读过程中的即时激活到考察推理的信息在读者建立的语篇记忆表征中的编码。这些研究的实验结果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揭示了阅读过程中推理的加工过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研究目前仍存在很多分歧,这些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推理加工过程自身的复杂性。但通过对一些研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研究者所采用实验方法的不同也是导致分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语篇阅读推理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回述、阅读时间法、反应时法、有声思维等。对于哪种实验方法更有效一直是推理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时研究结果的分歧恰恰是不同的实验手段引起的。
一、阅读与推理研究方法简介
(1) 回述
回述是最早用来探测阅读过程推理产生的方法之一。在回述实验中,受试首先阅读整个语篇,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自由回述,或依据所给线索回述所读内容。研究者收集并分析回述结果,检验读者的回述材料中是否包含语篇中隐含的目标推理信息。[1]这一实验方法的原理是,如果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推理,这些原本隐含的推理信息就有可能出现在回述中。
(2) 阅读时间法
阅读时间法主要是基于眼——脑同步和即时加工假设,即受试对某个语篇单位,如单词的注视与对该词的心理加工是同时进行的。受试只有在对注视的语篇单位完成所有的加工之后,才会继续进行阅读。读者的阅读速度是和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加工相匹配的,阅读速度是加工过程的一个反映。
(3) 眼动记录法
以预期推理的实验研究为例,读者在阅读完推理段和控制段后,要阅读一个后续句子,在这个句子中包含有代表目标推理概念的目标词汇。研究者们利用眼动记录仪记录读者在阅读目标词汇区域时的眼动情况,分析各种相关的眼动指标,如对目标词汇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二次阅读时间以及回视概率等来推断推理的产生以及推理的时间进程。
(4) 反应时法
反应时法是通过测量并比较受试对目标词汇做出反应的时间来探測推理的产生。反应时法一般也是利用自定步速阅读技术,受试通过电脑对阅读段落进行自定步速阅读,并由电脑记录反应时。反应时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实验范式:
1. 再认
在再认实验中,基本的做法是,在阅读一个段落的过程中或阅读后立即呈现一个或多个代表目标推理概念的探测词。这个段落有可能是推理段,即含有潜在推理的段落,也有可能是控制段,即不含有潜在推理的段落。[2]受试必须用按键的方式表明这个目标词是否在段落中出现过。再认的实验原理是,如果受试在阅读推理段时产生了目标推理,那么推理概念就会被激活。这样,受试区分推理所得信息和显性信息的难度就会增加。在推理段中,探测词没有在语篇中出现,受试就很难做出判断,也更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控制段中,探测词在语篇中出现过,受试就容易做出判断。对探测词的再认潜伏期也包括测试词的词汇提取时间、将探测词对照语篇记忆的时间和受试做出判断的时间。
2. 命名3.
在命名实验中,受试在读完语篇之后,会看见一个代表推理概念的词汇,受试需要把它读出来。命名潜伏期或称命名时间包括词汇提取和发音时间。受试所阅读的段落有的是推理段、有的是控制段。如果受试在阅读推理段过程中做出了推理,就会对代表推理概念的词汇提取产生启动效应,词汇提取时间就会缩短,命名时间也就会相应缩短。而在阅读控制段时,由于读者没有做出推理,不会产生启动效应,命名时间就不会缩短。因此,通过比较推理段和控制段命名时间是否有差异,就可以判断受试是否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目标推理。
4. 词汇判断
在词汇判断实验中,读者在阅读完推理段和控制段后,要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词。这个字符串代表目标推理概念。词汇判断包括两个部分:词汇提取和判断过程。词汇判断实验的原理类似于命名实验。如果受试在阅读推理段过程中做出了推理,就会对代表推理概念的词汇提取产生启动效应,词汇提取时间就会缩短,词汇判断时间也就会相应缩短。而在阅读控制段时,由于读者没有做出推理,不会产生启动效应词汇判断时间就不会缩短。
2、 研究方法分析
上述的阅读推理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延时或离线探测法和即时或在线探测法。早期推理研究的焦点是探讨推理的分类和推理在语篇情景模型的构建中起的作用,是对语篇理解的结果,即语篇记忆表征的静态分析。[3]研究者多采用的是一种延时的办法来对推理进行考察。
20世纪90年代前,在二语阅读理解研究中,回述作业是用来测量阅读理解的一个常用工具。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要求受试在回述时使用第二语言。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指出,受试用外语回述会由于语言表达上的困难而影响回述的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受试对语篇的理解程度。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受试在回述时使用母语比使用外语能更好更充分地显示高层次的阅读加工。但若限制受试在阅读二语语篇后只能用母语回述,又增加了受试翻译的负担。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显示受试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尤其是高层次的加工过程,在一些二语语篇推理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受试在回述时使用的语言不做特别的要求,受试可以使用母语,也可以使用二语,或二者并用。
20世纪80年代,阅读理解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成为语篇阅读理解研究的新焦点。80年代的推理研究大都着重于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在线调查和测量,探测推理的即时产生。阅读和推理的研究中更多地采用即时探测方法,如阅读时间法和反应时法。这两类研究方法一般都需要移动窗口技术的支持。
阅读时间测量法能在读者阅读时进行测量,不存在记忆重建过程、语境对比等缺陷。此外,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受试不需要对任何语篇之外的词语或句子做出反应,这样可使受试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完成实验作业,最大限度地反映自然阅读过程。但阅读时间测量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准确探测推理概念激活的时间。
词汇判断法和命名法是常用的两种激活测量法。它们都是基于激活理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需要受试对照语篇表征对探测词进行检测。因此,它们避免了记忆测量方法的缺陷。命名法和词汇判断法也可以通过改变命名或词汇判断的延迟时间来较准确地反映推理的时间进程。
三、结束语
由以上评述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都对阅读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每种方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任何一种探测推理的方法都不是完美的。推理过程固有复杂性使几乎所有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合理的问题。任何研究都要从各自的研究目的和具体的研究问题出发,选择最合理的实验方法和作业。较之一语阅读推理加工过程,二语阅读推理加工过程更为复杂,而二语阅读研究的实验方法大都是从一语阅读研究领域借鉴过来的。因此,在二语语篇阅读推理研究时,研究者要充分考虑到二语阅读加工的特点,深入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原理和实验程序,分析它们在二语研究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选择最有效的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82-183.
[2] 阎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M].安徽: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67-69.
[3] 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M].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3: 76-79.
作者简介:刘冬妮(1983-),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外德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