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20个月儿童动词习得的个案分析

2015-08-12殷春莹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趋向女童义项

殷春莹

摘要:动词是汉语重要的实词之一,它是言语表达的核心(即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动词在儿童语言的习得词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对一名18个月?20个月的女童在动词习得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表现在语音方面:在对词语语义理解的接触上,发出近似正确的语音;在语用方面:能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用准正确的语音与外界进行沟通。本文利用观察、引导、分析的方式,考察这一时期女童习得动词的特点、影响因素、过程和机制。

关键词:18?20个月;动词习得; 特点;影响因素;过程和机制

汉语的动词有别于黏着语,是分析型语言动词,没有词形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虚词或词序,想要将复杂的动词很好地习得,不得不将动词进行下位分类,为了阐述18?20个月女童动词掌握情况,我们采用下列分类形式: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和使令动词。该系统对动词的分类主要根据词义,不同的词义类别形成不同的认识取向,具有较强的心理现实性。18?20个月的女童所掌握的动词的语义具有单一性。对具有多个义项的动词,只能掌握1-3个义项。此文将不区分动词的多个义项,只要儿童能正确使用一个义项即认为习得了改动词。

在观察18?20个月女童掌握动词共计114个,其中动作动词82个,趋向动词17个,心理动词4个,能愿动词3个,判断动词3个,存在动词3个,使令动词2个,观察发现,18?20个月的儿童最先掌握的动词是动作动词,这与儿童自身身体运动、家长引导密切相关。如“坐、站、走、跑、吃、喝、抱”等动词。本文不讨论含有争议的动词词性。

动作动词81个 趋向动词17个 心理动词4个 能愿动词3个 判断动词3个 存现动词3个 使令动词2个

吃喝喂咬坐站走跑蹲踢抱打摸掉捡拿爬跳踩倒丢哭笑摇扫摘扔推拉退开关写画牵放盖给扫骑戴穿飞游动转喊听说叫拍抓撕搬找脱跟靠吐抽按梳系剥削送买卖偷眨握捂扭敲吹看(看见)泡(脚 )点头摇头告诉再见 上(上去上来)下(下去下来)来去回去(回来)起(起来)过来(过去)出(出去出来) 怕喜欢爱知道 能要不要 是叫(称呼)像 有在没 叫让

备注:表格中的加粗的动词为女童能够发出语音的动词。

以往研究儿童所习得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等都是以儿童能发出的语音为标准,实则儿童在语音成熟之前语义早已掌握,也就是说儿童掌握语言,语义和语用要早于语音。语音的发展受大脑语言中枢和发音器官影响。随着语言中枢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儿童不断发出新的音节。例如“姑姑”、 “姥姥”的生母为“ɡ”“l”,个别儿童在2岁之前一般发不准这个生母,发成“dūdū”“yǎoyǎo”这样的语音。王士元在《语言、演化与大脑》中提到,儿童的认知过程就是大脑的神经元不断在搭建的过程,也是掌握语言的过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中枢和发音器官的不断成熟,所发出的语音也会越来越准确。

一、动词习得存在个体差异

郭小朝、许政援在《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动词和动词结构的运用与句子构建》一文中,分析了一男孩13-27个月所掌握动词的情况:动作动词77.4%”、趋向动词7.9%、心理动词5%、存现动词5%。20个月获得“出去”、“进来”、“上去”、“下来”复合趋向动词。想必郭小朝、许政援的评判标准是以儿童能发出此语音为准。被观察女童16个月时,当妈妈说“出去”时。该女童马上向门走去。“进来”又马上返回房内。当走到楼梯时,妈妈说“上去”,女童马上将脚放在楼梯的台阶上,作出上楼的姿势。由此可见,儿童在发出正确的语音之前,已经掌握此类动词的语义和语用。在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趋向动词的神经元搭建。造成此类差异的原因有:一是衡量标准不同,是以语音还是语义为标准,不统一;二是儿童内在的生理结构因人而异,造成习得早晚的差异;三是儿童外在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大人传授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四是不同时代的儿童,在同一年龄段习得动词的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动词习得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首先,动词的习得是有先后顺序的。动作动词>趋向动词>心理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动作动词与儿童自身的“动”相关,是最具有行的概念,趋向动词、使令动词次之。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来自于抽象的情感认知,关乎儿童自身的喜好,最能体现儿童心理的动词是“喜欢”、“怕”、“要”。判断动词、存现动词显示的是动词静的一面,是儿童对外界的判断的开始。

其次,儿童语言中的双音节动词发展相对较慢。双音节动词比单音节动词在发音上相对复杂,对发音器官的要求相对较高。将双音节动词中能叠音的动词叠音化,18?20个月的儿童容易习得。即vv结构形式。如“扭扭、跳跳、蹦蹦、摸摸、抱抱”、“开开”等動词。

造成这一特点的影响因素:一是和儿童的非语言环境有关。儿童与外界发生关系,以感知外物,进而获得各种体验。儿童要表达自己的需要,必须用动作行为肢体语言或动词语音形式来描述。例如“走、吃、买、跑、抱”等动词来表述自身的需求。二是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关,这和伴随孩子成长的大人有密切关联,大人与孩子的交际内容或授予内容,都引导着孩子的认知范围。接触面大而广,孩子的神经元搭配较多,习得的动词也就较多。

三、动词习得的过程和机制

孔令达等人在《汉语儿童实词习得研究》中提到:5岁前的儿童动词词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发生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在动词最初产生的时候,儿童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而是在不断与外界接触的认知基础上,不断完善的。18?20个月的女童处在发生期迈向发展期的关键环节,虽然此阶段不能完全理解词义,但他们拥有丰富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各种姿势、面部表情、眼神,都可以引导他人的注意或回应大人的问答等。当妈妈说“拍拍兔子”,女童就会拍兔子。但妈妈说“摸摸妈妈的脸”,女童就会摸妈妈的脸。由此可见,动词与动作联系在一起。女童接受大人说的话,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说明此时的女童已经掌握了相应动词的词义。随着认知的发展,女童对含有多个义项的动词不断理解掌握。如“打”含有21个义项。18?20个月的女童已经能掌握3个义项,①“打屁屁、不许打小朋友”(击,敲,攻击);②“打球、打牌”( 玩,玩耍);③“打碎了”( 揭,破,凿开)。

皮亚杰的认知说,将先天论和后天论结合起来,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受到这先天和后天双重因素的影响。故此,儿童习得语言是存在这个体差异的,包括先天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后天的认知方式和外界的环境因素等。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依附于认知能力。辛克莱等人,一句认知发展的进程来解释儿童语言发展,他们认为,在感知阶段(从出生至1岁半或2岁),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区别了动因、动作和客体等心理范畴。从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它不仅是橘子的语义核心,也是句子的句法核心,考察其动词必须放在动态的句子中。

18?20个月的女童已经具备了移动的心理、胜利、认知能力,这是儿童习得更多词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18?20个月的女童试图来解释更多的语言,努力用同样的方式与周围人沟通、交流。最初儿童通过模仿式动作与动词相对接,尽量了解其词义,进而吸收,再运用。所以这些动词都具有即时性,意义和影像紧密相连。

之后,随着认知水平和语言理解的增强,不断丰富动词的义项,加强对动词的理解。建立最初的个人语义场。在这一过程,推理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动词搭配,通过替代、扩展等习得新的词汇或句子结构形式。

四、结束语

本文对18?20个月的女童动词习得进行了分析,从动词习得存在个体差异的四个方面原因,到女童动词习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再到动词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本文中表现为:儿童语言发展有其共同规律,也存在个体差异;从许多个个案中归纳其共同规律,这样,既对人类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有所映射,又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著.《儿童语言的发展》[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06.

[2]孔令达等著.《汉语儿童实词习得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1:95-135.

[3]杨连瑞等著.《二语习得多学科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8:6.

[4]刘萍,许政援.《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J].心理学报,1993(2).

[5]王士元著.《语言、演化与大脑》[M].商务印书馆 ,2011,12.

猜你喜欢

趋向女童义项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Enhanced Precision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