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视野下的中泰高校教师发展对比

2015-08-12张学灵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对比

文/张学灵



多学科视野下的中泰高校教师发展对比

文/张学灵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1895至20世纪50年代的沉潜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由自发、微弱状态逐渐向有组织较正式的状态发展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出现了对高校教师发展不够重视、发展制度不完善、以及高校教师发展片面等问题。

关键词:多学科视角;中泰教师发展;对比

一、概述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发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研究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学者认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应该是广义的,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一个活动和过程。综合国内外来看,在不同学者的论著里,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狭义上来讲,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的就是通过高校教师的发展使得高校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得以提高,从而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的发展;从广义上来看,它是教育界乃至学术界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概念、内涵、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教师发展研究呈现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仍然呈现出了许多问题,其发展情况受到了各方因素的影响。

(一)对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在中国2762所高校中,大多数高校仍然没有对高校教师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有部分高校设置有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机构,但也没能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和措施。很多高校仍然将高校教师发展与高校教师培训混为一谈。不仅如此,在培训高校教师时也不按照教师在专业、教龄、高校等个体背景差异有目的地安排培训,在培训时也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仅有的教师培训也只是走走过场。除此以外,对教师教育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的培养也让高校教师在发展时缺乏内在的需求,教师们对此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不完善的教师发展制度

中国目前缺乏完善的教师发展制度,且现行的运行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在教师发展整体性的高度进行全盘考虑,多个教师发展机构的职责与权力分工不明或者不合理,管理体系僵化,缺乏灵活性,导致多个管理部门交叉或者孤立地开展工作,影响运行效果;二是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多个部门合作开展,但是现实中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不同部门人员思想认识的多元化,不同部门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分配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师发展的工作难以有效地协作运行。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与组织发展缺乏协调性,当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与大学的组织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时,制度的保障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反之,则不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高校教师发展保障体系不健全,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这大大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师学术发展应该与职业道德等联系起来

高校教师发展的目标应从教师的学历、学位提升转移到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上面来。在教师发展中,重视高学历与高学教师的引进,而轻视教师的后续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缺少持续提高在职教师发展能力方面的政策规划与行动举措,没有充分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一些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政策的制定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调整机制,导致许多教师为了达到评审标准而“重科研、轻教学”,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突出,忽视课程教学和真正的学术科研工作,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缺乏规范性,不仅使教师的发展目标偏离了正确的航线,也无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现如今,对于高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都纷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界定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与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高校教师发展的根本目标,而教师竞争力的提升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因此,教师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的价值选择;构建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是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基于伯格威斯特的态度、结构和过程理论模型为理论视角,构建适合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模型,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发展,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组织发展三个层次进行论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处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共同作用,从而保障高校教师的发展。

3.针对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教师发展模式应有所侧重,结合我国四种不同层次的高校来研究教师发展模式,对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构建适应于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构架。

4.高校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高深知识的代表,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内在核心竞争力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也会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环境入手,制定合理有效地教师发展制度提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影响大学教师发展的三个层面,即个体发展、过程发展、组织发展这三个方面构建一套符合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如相机抉择制度、学术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权益保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科研工作制度、社会服务制度、现代大学制度、“N型组织”合作制度、人才制度来提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三、泰国高校教师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泰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十分少见。中国知网上仅有的几部关于泰国教育的论文有:马蓓蓓的《毒药抑或良药---浅谈泰国教师绩效评估中的弊病》、黄炳瑜的《泰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与现状分析》、陈钧的《中泰英语教师语言学习信念比较研究》,另外还有一些有关泰国师范专业学生培养的论文,但基本都没有涉及泰国高校教师发展。因此,关于中泰高校教师发展的对比,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尽管在网络上可以查询到的资料不多,而笔者又不能亲赴泰国高校实地考察,但对泰国教育资料的整理也让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泰国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现状。

首先,泰国对教师职业十分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泰国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维护和改善教师的素质和地位。过去政府实行的教师认证,精心选拔过程,统一监管以及教师培训责任制都是很好的证明。同样,当今的教师执照制度也将成为提高教师地位的又一措施。同时,在泰国社会,特别是过去,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农村地区的教师是为数不多有学问的人之一,他们深受尊敬,有时地位可及村长。以前,聪明而且品行端正的学生被选为教师,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积极的教学精神踏入教师行列。因为当时泰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教师收入虽然相对较低,却过着较体面的生活。

泰国高校招聘高水平的教师进入教师系统。启动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并扩大到其他教师层面。给予教师汲取新知识和拓宽眼界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为教师队伍发展划拨足够的预算资金,使计划得以有效进行。发展研讨班或培训计划,跟上信息的迅速变化,帮助教师学会如何融入全球知识信息网络体系。

再次,泰国也非常注重教师的发展,泰国教育部认为教师是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个泰国教育部沿用了20年的教师绩效评估系统并不能准确地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反而遭受到诸多批评和质疑,同时也给教师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

第一,由于教育系统一直沿用这一评价系统,系统内教师为了事业而不得已参加评估,但其实很多教师认为它只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位置的评估,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帮助教师个人发展,也没有在事业上真正帮助到高校教师取得进步。

第二,在注重教育分权化的泰国,该教师绩效评估系统恰恰是集权化的。申请评估的教师没有话语权,没有办法直接同绩效评估委员会沟通,很多不太合适的政策一直得不到修改,很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申诉。这个系统中还存在非常明显的“阶级关系”。上级总自认为优越于下级,没有服务下级和高校教师的意识,这使得教师绩效评估系统的运行和工作效率变得低下。

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看,有的教师为了职业发展不得不参加评估而导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有教师请人代笔撰写论文,学术造假。从评估系统的角度看,参与评估的高级教师并非人人都是专业权威,这会让评估系统的权威性受到质疑,还有一些老师甚至会给申请评估的高校教师错误的指导。再加上这个教师绩效考核中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这难免会让人质疑该考核系统的专业性。[1]

其次,在高校教师发展上,泰国大学部也有相关的制度规定。泰国高等教育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7—1991年)对提高教育质量上作出如下规定:

1、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学位。

2、提高教学质量,对各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教学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中采用的新技术。完善教学器材,制定各项计划,如培训师资计划、国内外教师交流计划、训练培训者计划、办好图书馆计划、用泰语编写教材计划以及交换留学生计划等。

3、支持教师和专家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经费约占教育经费的3%—5%。

4、支持各高校的活动,如培训、研讨会、讨论会、讲课等。

5、提倡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如开展与所学课程有关的活动、公益活动以及举办有关文化艺术的活动等,其经费约占教育经费的1%。[2]

通过以上规定不难发现,泰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教师发展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除了第五条以外,前四条都针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泰国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几所早期建立的大学,其教学和科研质量是逐步接近国际水平的,如朱拉隆功大学,1983年在2355名的专职教师中,有635人取得博士学位,1508人取得硕士学位,212人取得学士学位。430人是兼职的专家教授,行政管理人员有3360人,他们都获得各级学位。在1984年,学生总人数是17160人,攻读博士学位的有64人,硕士学位的有4152人。[3]

像东南亚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和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理事会这样的一些国际组织,其成员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这些组织经常召开国际会议,邀请全世界的高教专家莅会,这对于推动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4]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学者对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其主要内容有高校教师发展现状,高校教师发展理论。我们从这些论文中可以借鉴到国外先进的高校教师发展经验,挪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所用。由于泰国与我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诸如泰国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教师发展,发现泰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对我国高等高校教师的发展和扬长避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蓓蓓毒药抑或良药?浅谈泰国教师绩效评估中的弊病教育研究2007.1,22-25

[2]林英明摘译.泰国高等教育第六个五年计划[J].泰国教育部常务办公室印的《泰国高等教育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7-1991)草案》.

[3]陈德民.泰国教育发展概况[J].世界教育文摘,1986,( 1).

[4]黄连金.泰国现代高等教育:历史与结构( 1917-1998) [D].广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张学灵( 1987-),女,汉族,湖北省石首市,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222-02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