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士的信仰
——《夏征农画传》序

2015-08-12秦绍德

大江南北 2015年2期
关键词:辞海文坛战士

□ 秦绍德

·序跋集锦·

战士的信仰
——《夏征农画传》序

□秦绍德

夏征农老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很少有人像他那样驰骋文武疆场,人生跌宕起伏。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南昌起义,又辗转文坛,加入了“左联”的战斗。他幸存于“皖南事变”,却又受难于“反右倾”斗争。他任过省委书记处书记,也曾被贬至人民公社任党委书记。他的一生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事业曲折前进的写照。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处境,他始终激情如火,心平如镜,奋力工作,毫无怨言,而且常常反思检查自己的缺点。他八十岁时说:“行年八十不痴聋,岁月催人道未穷。历尽‘三灾’成铁骨,尚留余勇正歪风。”九十岁时又说:“风风雨雨九十秋,年年月月在追求。文坛试马明知险,逆水行舟不掉头。”这是何等的风骨、何等的胸怀!

为什么夏老为革命事业矢志不渝、顽强不折?源于他从青年时代就确立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源于他矢志献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2001年1月的一个下午,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和我去夏老的寓所祝寿。我们携两位年仅18岁的大学生党员同去,还带了98朵玫瑰。老人一见学生分外亲,听到他们是新入党的党员,就滔滔不绝起来。谈到了当年参加革命的情况,嘱咐他们入党以后最重要的是要确立革命信仰一生不动摇。谈了整整四十分钟,夏老都未坐下。这使我们深受教育。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夏老是一个战士。支撑战士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就是他那坚定不移的信仰。

信仰,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基石。缺少信仰,就容易得软骨病。纪念夏老,就要像他那样,以坚定的信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

写于夏征农110周年诞辰

《夏征农画传》在沪首发

本刊讯在纪念夏征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夏征农画传》于2015年1月10日在沪首发。画传通过一张张珍贵图片,将一位革命老人的传奇一生表现出来,并附有夏征农手稿、书法题刻、年谱及雕塑作品等。著名书画家陈佩秋为画传题写书名。

“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这是晚年夏征农对自己人生的概括。他1926年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以“左联”成员和文学编辑的身份活跃在上海文坛。抗战爆发后,他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夏征农除了长期从事党和政府的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外,还主持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大辞海》等大型丛书。其中,2002年他主编《大辞海》时已经98岁高龄,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大型辞书主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夏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他曾7次作为党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党的代表大会,认真履职,反映党情民意,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建言献策。

参加首发座谈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夏征农画传》的出版发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反腐倡廉,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情操,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辞海文坛战士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情况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国际主义战士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