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
2015-08-11由国庆
由国庆
淄博周村的一位作家朋友与我相熟有年,几次邀请我到古城采风,无奈日日文债缠身,一直没能成行。正逢“五一”小长假,前一天晚上顿生游兴,因为买不到车票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之旅。
清晨,跑跑歇歇三个多小时后抵达,老友早已在古城边的一家老店预定了饭菜,为我接风。因途中电话里就对朋友说,“不喜欢吃大餐,也免得浪费观光的时间”,所以落座后只见桌上绿绿的生青菜,白白的粗豆腐和鲜嫩的卤羊肉,简单又有特色,甚觉开心。这表面极为普通的豆腐,当我下箸吃到嘴里,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香盈满齿颊。打探才知,这豆腐原来是用博山甘美泉水做的,俗称泉水豆腐。
周村与博山唇齿相依,同属淄博。如济南一样,博山古来多泉眼,街巷随处可见汩汩四溢的泉水。清人王士雄在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媆(注:嫩)而活者为胜。”取清泉,用这一带所产大豆制成豆腐,细腻、爽口、鲜嫩,又宜于造型,滋味胜于他处,缘此衍生出的博山豆腐箱(也称金豆腐,豆腐盒内容有肉末、菜末、笋丁、海米碎、木耳末等)也成了淄博传统名菜。坊间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中曾特意到此地吃豆腐箱,食罢赞不绝口。
再说那卤汁羊肉,丝毫不膻,咸淡适中,清香可口,我连吃三片还觉得不解馋。朋友讲,卤汁羊肉也叫五香羊肉,作为周村名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有些地方的食客爱用羊肉来煮汤,喜欢羊汤的浓香,而周村羊肉炖制好以后可以单独售卖,宜冷餐。在当地,做五香羊肉最正宗的地方是下河,且只有早上才卖,是百姓早餐的佳肴,上午十点后再想买到就不容易了。在淄博其他区县,人们也没有口福每天都能品尝到新鲜的五香羊肉。我忙不迭地问及烹制技巧想学学,朋友笑着对我说:“大致上,就是把精瘦羊肉和生鸡切成块状,加入黄酒、花椒、卤水、姜片,以及少许酱油、盐等调料,用急火烧熟待凉后即成。但是有些细节是‘秘笈’,我们当地人也无从知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急着去游览古商城。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时代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北至朔易门。到了清代中晚期,山东绸缎布匹业知名的“八大祥”商号先后来这里经营,引得远近富商大贾云集,大街逐渐发展成为绸布行、杂货行汇聚的商贸中心。光绪三十年(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以来,一跃成为名闻南北的旱码头与中外商家纷至沓来的繁华区。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济南、青岛、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客商都与周村有生意往来,商城发展达到鼎盛,正所谓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穿过牌楼走进大街街口,即使是刚吃罢午饭,我仍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包周村烧饼来吃。周村烧饼以薄、香、酥、脆著称,我始终对它抱有好感,无论是在家乡的大超市,还是在高速路休息区,只要遇见总会买回一点让家人品尝,颇受欢迎。周村烧饼采用优质面粉、脱皮芝麻、精盐、食糖、水等精制而成,它外型圆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可谓老少皆宜的休闲小吃。到了清末,周村一带涌现出聚合斋、德祥斋等多家制作烧饼的名店,生意红火。“八大祥”曾专门定购烧饼成箱发往外埠,作为馈赠礼品。古商城的街巷里,随处可见售卖烧饼的摊店,随处可闻拖着长音的吆喝声,使周村这幅市井风情画变得更为立体鲜活。
才过午餐又至晚,不知不觉中华灯初上,友人说晚饭一定要我尝尝当地的另一名吃——煮锅。眼前的煮锅为一人守着一个半尺直径的小锅来吃喝,有点像城里小火锅的情状。店家说,煮锅本源于一口大锅,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当时周村街面上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多,行色匆匆中吃起饭来也需快捷、解饱。于是,当地有厨师肩挑火炉和简单餐具,带上一些熟肉与卤好的内脏等,在街角摆上摊子方便顾客。大锅中煮着味美的老汤,顾客选过食物后由厨师切好,再加上两块炸豆腐,然后一起在大锅里烫煮。食客边盛边吃,大快朵颐,哪怕仅是老汤烩干粮也是很香的。随着生活进步,更讲究的“卫生煮锅”出现了,一改众人同舀一锅汤的旧俗。大大的桌面开孔,放置十个八个小锅,桌下有炉火可以加温,人们随时可以吃到热食。店家呢,他在桌旁守着一口大锅,锅内卤煮着丸子、炸豆腐、肥肠、肥瘦肉等菜肴,人们随意点,再盛在小锅里吃。正是饭口时分,小店内热气腾腾。朋友说,冬天吃煮锅最惬意,窗外寒风刺骨,屋内三五知己烫上一壶老酒,围桌共吃煮锅,最是其乐融融的美事。
夜路难行,我决定留宿周村,如此这般便可在清晨尝一尝久有耳闻的小米煎饼卷羊肉了。春夜喜雨,第二天早上格外清爽,步行至大街,见尚属清静,我坐下来安安稳稳地吃上了昨夜梦到的美味。
家慈祖籍山东梁山,所以我也算半条山东汉子了。煎饼是齐鲁大地的名吃,我从小就喜欢,有幸常年能在天津吃到由山东煎饼演化而来的煎饼馃子。山东煎饼名满华夏,蒲松龄在《煎饼赋》中就称:“溲合料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可见清代初叶鲁中地区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淄博百姓偏好煎饼,又有“红煎饼”与“白煎饼”之分。红煎饼用高粱面摊制,白煎饼用玉米面添加小米面制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听说在周村还有甜煎饼,在博山又有酸煎饼,在西河还有大煎饼等,不仅可以配食大葱蘸酱,也可以卷起各样菜肉,其包容性让外乡人叹为观止。今天在周村街面上,我也看到了几样打着各自品牌的煎饼广告,看来已日趋产业化了。
眼前的小米煎饼卷羊肉六元一份,煎饼现摊,一面微黄见焦、半软、淡甜;羊肉现切呈小丁状,再撒上少许香葱和芝麻,卷食入口,肉之卤香与饼之清香复合在一起,怎能仅用“津津有味”一词来形容呢。其实,昨日午餐已吃羊肉,不过是用薄薄的面饼卷的,有别于这小米煎饼卷食。我胃口大开,又吃了一碗骨汤打卤的豆腐脑,一共只要九元钱,实在物美价廉。
归途,始终在回味着这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想来,休闲游难道真是“吃货”的节日么?也许吧。民以食为天,美食就是了解一地历史文化风情最为直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