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开放的初中语文课堂
2015-08-11易林学
易林学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新课改基本理念,该理念的应用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创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也为高质量语文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构建中,我们要给学生搭建发散思维的平台,要确保学生在自主性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为了构建开放性的初中语文课堂,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了自主解读,如“英子,不要怕,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自己的解读,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最后,我还引导学生对“你认为本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开放性学习的空间
所谓的开放性空间是指要打破教材的局限,要引导学生从其他地方寻找学习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网络上、课外读物以及图书馆资源等方面来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而,使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丰富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来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为了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来了解“朱自清”,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阅读他的其他的作品等等。这些都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空间的开放的,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刘群国.构建初中语文开放性课堂探析[J].学周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