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闻力量
2015-08-11王莹鞠晓飞
王莹 鞠晓飞
传统媒体记者由无冕之王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戏称为“新闻民工”。这是社会认同的错位还是其职业分工的社会属性发生了转变?本文认为,媒体之间不具有替代性,都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哪种媒体更具有现实的存在性,则取决于媒体本身现实存在的强弱,新闻力量决定了任何媒体的存在优劣性,新闻力量本真性决定着媒体的未来。
记者的社会角色在新闻界普遍有着将自己视作社会中的“舆论监督者”的观念,但现今社会悄然发生的舆情环境变化,并没有给这种观念一种很好的生存土壤。所以媒体应该思考怎样做才是适当的、有效的、正确的。
一、记者做“舆论监督者”很难
过去一提到记者,很多人都会很羡慕,很敬佩。他们所期许的“舆论监督者”实际上并不好做,当下的社会现实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些社会冲突性议题,记者从发现线索、确定选题、设定报道框架就承担着报道风险,有时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和宣传口径要压过新闻价值,成为衡量选题最重要的标准。在设定报道框架上,对报道的要求和如实报道的方式最为常用的就是“就事论事”,避免选题“被政治化”是常用的手法,许多媒体人不敢也不愿意甚至也不能去冒险。记者不能在“监督者”角色的期待面前承受不可承受之重。还有就是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一篇批评稿的采访费尽周折却很难发表,因为各种级别的说情者、关系户,都会把你的稿件“枪毙”。特别是当舆论监督和部门利益发生冲突(涉及广告商)的时候,批评报道只能成为一种技巧,甚至是话语策略。因而“为监督而监督”的迎合心态很可能就使新闻媒介坠入“监督难”的深渊。
舆论监督直接诉诸受众,极易获得市场和道德的双重认可,且具有强大的社会民众动员力量,相信这也是新闻力量的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新闻的发布的确需要慎之又慎。如果舆论监督的话语权与当权者对立,或当权者凌驾于舆论监督之上,不仅可能分裂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可能破坏新闻舆论监督的公众基础,使得新闻舆论监督的成长缺乏长久动力和正义的支持。尤其是当商业行为与民生利益冲突的“内核”被挑破以后,极大地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声望。
二、记者力量与角色的社会期待
社会变动的各个时期,宣传者和参与者这两种职业角色往往同时出现在记者身上。在此,记者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同时记者也应该承担传播和解释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者的社会责任。
本文作者在对沈阳广播电视台的“连心桥”“汽车小辣椒”等舆论监督类节目的调研中发现,一些民众对于舆论监督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十分认同。他们把自身的诉求都寄予记者,仿佛媒体和记者就是他们公平的期待。这种社会认同也可以促进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但是,这一角色期待也隐藏着缺陷,因为记者队伍人员复杂多样,个人素质和能力千差万别,过分依赖于某个记者本人,就会出现偏差。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培养记者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传统媒体的重要任务。记者如果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对新闻来源特别是诉求者的单方意见不加考证,很容易成为谣言和假新闻推手。不仅媒体的公信力会被假新闻不断削减,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指责,而记者在这个新闻事件中的地位也会被摧毁。
一位法学届人士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或可称之为对新闻界的建议或者批评:“在新闻界曾有一位所谓的 “青天”,光环下放纵了自己,长期利用监督的权利之便,收取或卡要所谓的宣传费、人情费、关系费后,就有权不发批评稿或批评变表扬,从而丢掉了媒体监督的责任,丢掉了新闻记者的尊严,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还触犯了法律。”应该感谢这位法学界朋友的提醒,在这样的表述中,虽然不切实际地把所有新闻媒体看做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仍是对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宣传者、参与者的社会角色的期待。当然,在不同的场合,记者也被期许为“弱势群体的救助者”“社会冲突的调停者”“主持公论的包青天”等等。这也许是对记者力量的一种社会期待。
三、新闻力量不能失去市场
在媒体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为了“舆论监督”的生存,记者们试图用各种“调和”的方式,以满足各方面的角色期待。同时,由于社会受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他们需要深度的报道而不是肤浅信息,他们需要了解事实而不是零碎的观点,他们需要自己形成判断而不是接受被灌输的结论。如果记者能客观报道,或扮演观察者角色,重视时效性,重视事实与评论的正确性,文字冷静理性,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客观性,舆论监督将备受社会各界的推崇,这其中既有记者职业的理想,也有行业规范的内在要求,更有现实对舆论监督的考量。
“舆论监督”正确的客观立场,可以较好地平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在官方和民众之间,两种矛盾对立的统一中找到立场的平衡点,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上通下达的连心桥,既能从官方获取良好的信息源,又能获得民众的认可回馈,从而确保政府、民众、媒体三方利益不受损害。另外,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策略,记者陈述确切的事实,并且通过呈现不同立场者的观点,平衡各方诉求。学会以新闻的力量用事实说话,让各方当事人说话,既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又能够很大程度避免遭受新闻官司及公众指责。
回归记者职业的神圣感,彰显新闻力量,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新闻记者采写新闻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恪守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在维护媒体公信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编辑在从业之初通常怀有改造社会的公义之心,或对于“无冕之王”身份的强烈认同,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为团体或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索取好处,这是一种行业腐败行为。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重要时期,只有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正在减退的新闻舆论监督得到公正的维护,民众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公平正义感才能回归和提升。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