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中学生的声乐学习

2015-08-11刘晓梦

新课程·中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声期氛围声乐

刘晓梦

摘 要:中学生学习声乐时遭遇的各种问题,阻碍着他们声乐学习前进的步伐,老师的引导与呵护将帮助学生逐一突破这些难题。

关键词:声乐;变声期;氛围

对于中学生来说,声乐学习与其他乐器的学习不同,老师讲述的技巧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器乐学习的技法更形象具体,因此声乐技巧也就相应显得很神秘。因此,学生对于歌唱会产生一些担忧。但是其实从理论上讲,只要能说话,就应该能唱歌。而说话,我们天生就会吗?从我们牙牙学语到精确流利地表达,恐怕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学习。而要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同样也是需要有一个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因此对于还不曾进行过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不要轻易下定论说自己五音不全、不能唱歌。

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的阶段,他们或早或晚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而变声期时,声带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声带闭合不全,嗓音容易疲劳、嘶哑。这个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嗓音保护。同时,这个阶段也将会给他们学习声乐带来一定的困扰。学生随着声带的生长和变化,在发声时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和适应。他们会发现曾经童声时的音色改变了,曾经唱得很好的歌,现在反而把握不住了。由于这种种尴尬,使得一些学生对歌唱慢慢丧失了信心。

因此,为了避免中学生产生学习声乐的心理恐惧,打消他们的顾虑,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变声期。要让他们知道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时期,只要他们做好相应的嗓音保护措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他们依然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教师同时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戒备,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要勇敢地“班门弄斧”,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嗓音状态,逐步建立初学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迈出声乐学习的关键一步。

声乐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歌唱效果,在通过具体的声音的对比与分析中,学生需要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通过聆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得对歌唱音色的正确认识,而且能够直接模仿声音效果,从而获得声音要领,并掌握一些演唱技法。而对于初学者,模仿成为他们最初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老师或者歌唱家的声音,而逐步走向声乐的殿堂。但是,要想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和真谛,还需要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及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练习。

在歌唱时,最重要的是发出饱满又洪亮的声音,而阻碍他们的主要有共鸣腔体的有效利用和歌唱气息的运用。只有充分打开口腔,才能使声音饱满。将软腭挺起,微笑着张开鼻翼,发出的声音会更清亮。同时,只有呼吸放松,才能使气息更深入、持久,气息饱满了,才能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而这一切也都需要学生“放松自己”,才能避免歌唱时因腔体和表情的僵硬,造成声音发直,不够柔和。也只有“放松自己”,才能不至于因过度紧张,使自己身体僵硬像被困住一样,气息吸得浅,导致气息无法较好的支撑歌唱。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我们平时说话不同,要想在歌唱中咬字吐字清晰圆润,就要将字头咬紧,使其在吐字时具有爆发力;拖住字腹,收住字尾(归韵),在拖腔时保持住口型以及发声的着力点。与平时的说话相比咬字更紧,更夸张。在歌唱中运用正确的咬字吐字,能够更好地找到歌唱发声的着力点,使声音能够清晰、明亮地送出来。

对于老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对学生要多进行鼓励。将声乐学习的理论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比喻、对比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声乐的各种技能。使其体会到声乐学习的成就感,以推动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完声乐学习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声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在练习中学习应用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但遇到其他问题又会停滞不前、走入谷底。而问题一旦解决,就又是一个飞跃。这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老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带领着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勇敢地改变自己,最后得到一个不断完善的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声期氛围声乐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变声期这般护嗓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