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的调查
2015-08-11高娟
高娟
目前由于国家、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和老师往往都要进行学业成就归因。本研究就是通过用《学业成就归因问卷》调查初中生的成就归因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1)男生更倾向于把成就归因为能力和情境(P<0.01)。(2)初三的学生更倾向于把成就归因为努力(P<0.05)。(3)初中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4)成就归因方式在年级与性别方面没有交互作用。
通过本次的研究,了解了百灵庙第二中学初中生归因的特点,以便给予更好的指导与建议。最好的归因方式是:将成功运气归因改变为能力归因,将失败的能力归因改变为努力归因。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有一个模式,成功那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所在,从而会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失败了那是自己不够努力,只要努力成功必定会属于我们。针对以上结果,学校、家庭都应给予初中生积极的关注。现提出几点建议,主要从教师和家长方面谈。
一、要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倾向的特点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例如,有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好,他们通常把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脑子“笨”,能力不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经常引导他们失败了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如果努力,是有可能成功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成败得失做出正确的原因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倾向,为此,家长要指导孩子正确归纳,不能说“你真笨”一类的话来打击孩子。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对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绝不能流露出学生笨,提高成绩无望等情绪,避免影响学生的成就归因,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三、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归因训练
研究表明,归因训练能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和家长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好归因理论,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如通过实例探讨,观察学习语言说服等方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正确的归因,特别针对一些有“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有不良归因倾向的学生,有特殊行为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归因训练的目标是,将成功运气归因改变为能力归因,将失败的能力归因改变为努力归因。通过系统的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成败归因、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