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崖
2015-08-11许晨陈景程朱虹
许晨+++陈景程 朱虹
把工作区的田书记送走,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他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沿着刚才与田书记一起散步的路又来回走了足有半个钟头,才折身向家里走去。
初春的夜晚,乍暖还寒。他习惯地把双手插入衣兜,想着晚上田书记的那些话,琢磨着回家怎么跟老伴说。
门被轻轻打开,又被轻轻关上。他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重新酝酿一遍心里想好的话。开灯,把里间的老伴从睡梦中叫醒。
“什么事儿,这么晚了?”老伴问。
他沉默了一会儿,对着里屋说:“我准备把公司交给红星做,腾出时间为咱村里做点事。”
屋里传来老伴的声音:“怎么突然冒出这个?田书记今晚找你就是这事?”
“嗯。田书记说,村党支部班子快改选了,村里老百姓对将要成立的支部班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有一些党员找到田书记,提议让我带着咱村发家致富。田书记让我心里有个数。”
“要你有个什么数啊?咱家这一大摊子你能摞的下吗?再说了,你以前成天忙咱自己的事,跟村子里的人和事都离得远了,人家会选你啊?”老伴起床,走出寝室,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
“我跟田书记说,我可能不合适,还是让其他人领着大伙儿干吧。田书记说,村子里这几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速度还不够,跟其它城中村相比,没有形成优势。目前,村子里的老百姓人心思变,希望有个带头人带着大家更快地致富。一些党员找田书记反映,希望趁这次改选,把支部班子建好建强。田书记劝我把自己公司的事情安排好,积极参加村支部班子选举,不要往后缩。”
“你怎么回田书记的?”
“我说我是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尊重选举结果。还能说啥啊?”他停了停:“田书记说不能自己家富了,就不管大家了,大伙儿需要一起富起来啊!谁叫咱是党员的。好像我不愿意干一样,其实我也攒了一股子劲啊,咱家条件好了,该为大家做点事了。”
老伴不再多说了,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做什么,她了解他,也相信他。走进里间的时候,不忘提醒一句:“你可要想好。公司的事这么多,红星这孩子担得起来吗?”
“我看能行。不行也得锻炼啊,我总不能带他一辈子。”他目送老伴走进里屋,泡上一杯茶,开始思考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这是2012年的春天,作为年收入1000多万元的郯城恒泰建筑安装公司的老总,他要从自己的利益中走出,在集体致富的道路上来一个新的开始。他暗下决心:只要大家信任我……
一
刘振华生于1953年,个头不高的他,身体强壮结实,黝黑的脸膛上挂满忠诚,深邃的眼睛带着一丝忧郁,透露出一股执着,善于倾听而不善言语的他显得朴实厚道,在他面前,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身上储存着一股巨大的能量。他所在的村子——沙窝崖村,是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属下的一个城中村,位于郯城城区的东南角,是8个城中村之一。现有居民1234人,310户,村驻地面积980亩,其中耕地面积670亩,村民收入以建筑业及农业、商业为主。由于村驻地偏离主城区,相比于其它城中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刘振华生在沙窝崖,长在沙窝崖。12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他不得不辍学而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陪着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艰难度日。当时的母亲,是县人大代表,同时担任生产大队的妇联主任和接生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一心为公的母亲,除了做好集体的事儿,根本没有时间照看家庭。可是,即使全身心地扑在生产队里,挣来的工分也依然养不起连同自己在内的一家四口。幼小的刘振华就拿起要饭棍,开始了他艰难悲苦的讨饭生涯。
刘振华还清楚地记得,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讨饭讨到一家门口,希望能为弟弟妹妹讨到早饭。然而,那户人家的女主人,却把掉在锅台旁边的一个沾满泥巴的窝窝头捡起来递给他。看着这个肮脏的窝窝头,他一声没吭,转头走了。
刘振华跑出村外,咕噜咕噜直叫的肚子让他再也无法坚持继续乞讨,于是,就跑到路边的麦地里,抓起麦垅里间种的豌豆苗就着讨来的黑咸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刘振华一边吃,一边流着眼泪,他想,以后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吃上干净的饭食。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家境贫寒,刘振华的母亲却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尤其在思想品质方面,更是身体力行地做好表率。子女中排行老大的刘振华,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懂事得早,只上了三年级小学的他通过刻苦自学,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71年18岁时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直到1983年沙窝崖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刘振华又被招工到县燃料公司当上了工人。由于年少时繁重的劳动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刘振华的身体发育,但个头矮小的他,却有出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劲,几年工作下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娴熟的业务技能,以及过硬的思想素质,很快被选调到业务科工作,后来当上了公司的业务经理。
从农村里走出,当上一名工人,他迎来了乡亲们太多赞许的目光。村里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见了刘振华,不无羡慕地说:“你以后熬好了,可别忘了咱弟兄啊!”村里有的老人见了刘振华也说:“在工厂里好好地干,等以后有了出息,咱村里也跟着沾光呢。”这些朴素的话语,刘振华都记在心里。当时的他不知道什么样子才算是“熬好”,什么样子又算是“有出息”,他只记着,从小受穷,长大了不能光受穷;将来如果自己生活好了,一定不能忘了那些和母亲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贫穷”在刘振华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珍惜任何一次工作、学习的机会,在燃料公司工作期间,学到了不少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知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个小叫花子,到公社生产队的一名会计,再到国营企业的工人、领导,贫穷、发展、富裕,一直萦绕在刘振华的心头。1995年,刘振华从县燃料公司离岗,带着12年工厂管理的经验和3年讨饭的痛苦记忆,涉足商海,投资建设郯城县恒泰建筑安装公司。
二
刘红星还没有起床,就被父亲的电话叫醒了。刘振华让他起床后到公司里来一下。
到了公司,刘红星问父亲,什么事,这么早?
刘振华把目光从办公桌上的建筑图纸上移开,看着刘红星:“你大学毕业几年了?”
“五、六年了吧?”刘红星莫名其妙,老爸今天怎么问这个。
“五、六年了,毕业就跟我一起经营公司,现在该自己干干试试了。”刘振华不慌不忙地说。
“我自己干,那你干嘛?”
“我干点其它的事。”没等儿子再发问,刘振华接着说:“咱家从一个穷要饭的出身,到现在熬出来这么一个家业,咱是摊上了好时候。可是,咱村象咱这样的企业有几家?寥寥无几啊!还有那么多人住着小平房,那些老旧的棚屋全县城就剩咱沙窝崖村最多了。咱得想想办法,帮大家一下,让大家更快地富起来。”
刘红星看着父亲,似乎预料之中:“爸,你想怎么样,我听你的。”
刘振华的眼泪瞬间盈满了眼眶。对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刘振华心里还是有数的,但真的要把这副担子压到儿子肩上的时候,对儿子的疼爱油然而生。他忘不了儿子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陪他一起创业的时光,那时的红星就象他手里随手拎着的劳动工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使唤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红星也是随叫随到,对爸爸交给的事情,从无怨言,从不叫累。
刘振华定了定神:“工作区田书记昨天找我,建议我积极参加村党支部选举,如果我被选上当了村支书,就带着咱村里的老百姓发家致富。这件事,昨晚我跟你妈说了,今天跟你讲,你心里也有个数。当上了,就得把时间用在村里老百姓身上,咱家这摊子就交给你自己做。”
“爸,我坚决支持你!你不老是说,你小时候吃过百家饭吗,那时候要饭没被饿死,现在吃饱肚子了,不能没良心。以后你要是缺钱,我给出!”
三
2012年3月,郯城街道办事处沙窝崖村党支部班子改选,刘振华高票当选村党支部委员,并担任书记。
刘振华担任沙窝崖村支部书记的消息,象一阵春风,迅速传遍沙窝崖村的角角落落。毕竟,村子很小,村里发生的任何一件小事,不出一个小时都会传到每一位村民的耳朵里。何况,村支部改选对小村的老百姓来说不是一件小事,而且,早就有许多人期待着这个结果。但村子又很大,占据城区一隅的310户人家1200多人,都怀有“更快更好地富裕起来”的美好期待,沙窝崖村每一家每一户的每一件小事,都应该成为任何一届村支部班子的大事,谁进班子,谁当书记,谁能带领大家致富,这是一个小村里的重大新闻。
“刘振华当村书记了!”村民们相互传递着。
“振华从小是个苦孩子,有良心,能干事。”村里的老人夸奖说。
“有本事,人也厚道,就看他舍不舍得放下自己的公司,把心思用在咱老百姓身上不。”攒了一股子劲准备大干一场村民们满怀着期望。
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振华每天不忘两件事,一是早晨起床后先到城区各农贸市场转一圈,了解农产品交易行情,掌握市场动态;二是晚上串门子,找本村的老少爷们聊天拉家常,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他把历届村干部请来,了解村里的管理情况,从土地承包到宅基地划分,从城区建设规划到村里建设现状,从村经济结构现状到市场发展潜力,紧紧围绕社情民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找难点,析症结。他到土地、城建、计生局等部门把村里的历史资料、档案等都认真仔细地查阅了一遍,把重点的东西一一记下来。地亩数、地块位置、宅基地面积、村集体公留地、村建村产等等,包括多年来村民之间的纠纷、矛盾及其起因、处理结果和遗留问题,他都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走访中,他得知许多村民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作为城中村的一个村民,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城区优良的地理条件,拥有一间自己的商铺,能够看家守户做生意赚钱,不再抛家舍业地跑到外地去打工。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村民们都看着刘振华的这三把火怎么烧。
支部会议上,刘振华把自己的想法向其他委员作了汇报。
他说:“最近我在村里做了一些调查,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想法非常强烈。党员们把咱这几个推到这个位置上,咱一定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无论如何,要把这个村子管好带好。我也了解到,老百姓都看着我怎么把火烧好。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众人拾柴火焰高,得靠大伙儿心齐才行啊。火不能乱烧,但也不能不烧,我们任职这么多天了,该了解的情况了解了,现在该着手做事情了。”
在这次支部会议上,委员们讨论通过了沙窝崖村3年发展规划,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工作目标。通过扎实工作,努力让村民们不用跑外地打工,在自家门口就能做生意赚钱,尽最大可能减少空巢家庭,不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社会问题,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建设一个富裕、幸福、和谐、稳定、美丽的沙窝崖。带领老百姓首先实现“家家户户有商铺,看门守户就赚钱”的致富梦想。
四
刘振华准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治理村容村貌开始。
他说,不想看着沙窝崖村象一个睡不醒的老人,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人需要有点精神,村子需要有点新气象。要帮老百姓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先把精神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那时的沙窝崖,村内几条道路歪歪斜斜、坑坑洼洼,遇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无法出门,“晴天外面家里都是土,雨天街上院里都是泥”。乱搭乱建的棚屋、商店、禽舍随处可见。脏、乱、差就这样被隐藏在这个城中村里,村民们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当时的村委没有一分钱,村委办公室无门无院,连一把像样的椅子也没有。村里的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混乱不堪,现有零零散散的村资料,只能放在村干部家里保管。没有钱,什么也办不成。
为了让党员开会有个地方,大伙儿商量事情有个办公室,刘振华用自己家的钱把村委装修了一番。
老伴说:“你怎么做我不反对,但拿自己的钱去办公事,总不是个办法。”
刘振华安慰老伴:“现在刚开始,村里没钱,以后把市场搞起来,家家户户就都有钱了,村里也会有钱的。”
“你猴年马月能搞起来市场啊?”老伴不解地问。
“一步一步来嘛。”刘振华不慌不忙却又充满信心地说。
有了一个说话商量事儿的地方,刘振华借着在燃料公司当过业务经理的领导经验,开始了他的“摆兵布阵”。
改善村容村貌,首先是拆除那些私搭乱建,把路修起来。然而,对于积攒多年的顽疾,想要根除,谈何容易。
在刘振华的主持下,沙窝崖村成立了“改善村容村貌领导小组”和“拆迁改建村民监督委员会”,把村里威望高、法律意识强、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纳入两个村民组织里来,同时聘请了郯城星洋法律事务所的两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做到拆迁工作合情合理合法。
在拆迁过程中,私搭乱建的拆迁费用由个人承担,其它须有集体承担的整治清理费用,先由刘振华个人出资垫付。
“党的好政策让我先富了,现在手头宽裕一点,改善村容村貌集体担负的拆迁费用不管花多少我都先垫付,一分钱利息不要,什么时候村里富了,什么时候还我。一点利息,算我刘振华报答父老乡亲的。”刘振华掷地有声的语言让改善村容村貌领导小组的成员深受鼓舞,有刘书记的在财力上的鼎力支持,大家的干劲迅速被提了起来。
具体实施过程中,刘书记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为了防止反复,常常是白天做好了拆迁户的工作,晚上就针对这一户制定具体的拆迁方案,随即连夜施工,有效避免了一些觉悟较低的人出现反悔而造成拆迁阻力。
农村工作难做,难,不仅在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具体事务都要由村级来落实,去完成,还在于部分村民的思想意识难以改变。占便宜心理、攀比心理、拖过则过心理,在拆迁中经常遇到。个别村民趁机提条件,提要求,出难题,以东西无处放,禽畜无处养,人没地方住为借口,找理由。刘振华都不为所动,他对村干部说,只要做得正,无私心,工作就不怕做不下去。
村民杜某某,2004年宅基地规划时,村里给他家划定了一块建房用地,但当时那个地块被他人占用着,暂时没有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户人家不仅没有腾出那块地,反而在上面建了房。杜某要求退还,但一直无果,就这样吵吵闹闹十来年。刘振华当选村书记后,杜某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寄希望于新一任班子,找到刘振华请求村里给予处理。刘振华便叫上村委委员吴青峰一同到那户人家了解情况,恰巧那户人家想把房子卖给别人,已经收了定金。刘振华感觉事情变得愈加复杂了,房子一旦被卖掉,这团乱麻就更扯不清了。刘振华和吴青峰抓紧工作,两人不停地分别找三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并进行有效的法律宣传。最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杜某某郁结内心十年的“窝囊气”随之烟消云散。
事后,杜某某买了礼品到刘振华家表示谢意,诚恳地说,能够卖到20万元的宅基地被要回来了,刘书记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刘振华说:“你不要说感谢的话,我和村里的30多名党员就是为大伙儿服务的。你要是看得起我,就把东西带回去。你有这份心,就请你今后多支持我和大伙儿的工作,把咱村建设好。”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广博浩瀚的中华文化里占据着重要一席,但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也随着历史的长河沿袭下来。愚昧与文明,落后与进步,始终相生相伴,这一矛盾现象在中国的农民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时间不长,在拆迁还路工作中,恰恰首先遇到了来自杜某某的阻力。
由于以前的宅基地被占用,杜某某家一直没有建房,住房面积较小,于是就在规划好的村道边盖了房子,在村道上用水泥大砖圈上大片的面积自家私用。
人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刚说完“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表示一定支持工作的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立马就变脸了。
然而,刘振华并没有打人情牌,更不会用揭短的方式实现目的,他只讲原则,不论其它。做到公平、公正,丝毫不差。刘振华的姑表弟张国伟当年随大流也占用了村里预留出的村道,刘振华找到他,毫不含糊地告诫说:“兄弟,你哥现在是村书记,你怎么做应该心里有数,不要让我拿你当反面典型,希望你能带个好头”。张国伟看到表哥的认真劲儿,二话没说,及时拆除了占道建筑。看到书记的亲戚开始拆了,杜某某也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了自家的占道建筑。
拆迁中遇到的种种刁难和胡搅蛮缠,刘振华从不示弱,他理直气壮地说:“是你的一定会给你,不是你的,你绝对要不去!只要我当书记,就绝对不会助长歪风邪气!”村子里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人看着刘书记是在做“真事”,也都积极参与了拆迁整治。个别存有私心,侵占集体利益不配合拆迁工作的人,经反复动员后,也都把自己私搭乱建的建筑拆除了。
2012年5月,经过昼夜奋战,沙窝崖村拆除了所有的私搭乱建,8天时间清理出了南连皇亭路,北接建设路的9条宽20米、长247米的被占村道,村内其它街道也都得到了清整,拆除大小房屋100多间,畜禽圈舍120多处,移挖树木1000多棵,填埋坑洼地20000多立方。
刘振华一边组织施工,一边宣传弘扬正气,他说:“错了就要改过来,损失是你自己犯错误的成本,村里不会花钱助长任何人去犯错误。”这些10年前预留的村路多年来被全部乱建占用,每一间店铺、棚屋,都像贴上了占用者的标签一样无人能动,如今全部拆除,村里没有花一分钱的补贴。集体用于清理、填埋、整平等施工费用40余万元,皆由刘振华不计利息无偿借给村里使用。
初夏的夜晚,一阵凉风袭过,预报的阵雨似乎就要落下。刘振华站在刚拆迁过的空地上,看着村里稀疏的灯火,掏出香烟点着,暗自思忖,拆迁完了,必须抓紧铺路,这个夏天无论如何不能再让老百姓趟着泥水过街了。
五
2012年端午节这一天,刘红星接到父亲的电话,说要晚上一起吃饭,一家人过一个端午节,让红星多买一些粽子,顺便给村里的几个低保户送一些去。红星照办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老伴问:“今天怎么这么空闲能在家里安稳地吃顿饭了?”
“有事跟你们商量。”刘振华实话实说。
“猜着就是。”老伴也不多问。
“得抓紧修路,不然夏天雨水多,早修好了早享用,不能再让老百姓在雨天里和泥巴了。”刘振华接着把修路的打算跟儿子刘红星详细作了介绍。先借儿子的钱用,把路修起来。
刘红星倒是爽快:“现在手头用于周转的资金不多,50万够吗?”
“先用着吧!”刘振华说。
老伴在一旁提醒道:“集体的事你就让大伙一起想办法吧,上次拆迁咱借给村里40多万了,现在你还要把红星也拽进去。到后来只怕你出力不讨好!”
“只要我凭良心做,问心无愧,好不好的,让老百姓说就是了。”
“以后村里到哪找钱还啊?”
刘振华把头转向儿子刘红星:“你担心不?”
“我不担心,我知道你有办法。”刘红星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知道,这个时候,父亲不仅需要在物质上得到支持,更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支持,他相信父亲的能力。
2012年6月,麦收之后,沙窝崖村修路工程正式开工。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监督。一个月的时间里,修铺了6条石渣路、5条水泥路,总长度4000多米。其中一条长1000余米、宽100米兼具市场功能的水泥路建成使用。修路期间,从整修路基、放线、夯压,到拌灰、浇筑,整个过程都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之下,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宽畅笔直的街道,使沙窝崖村就像一个矩形棋盘,原来显得凌乱的房舍、禽圈、杂物变得整齐有序。沙窝崖人眼睛看得顺了,心情也跟着顺了。
在沙窝崖村西南角,那里住着50多户老人。自从十几年前规划为老年住区后,老年房越建越多,但留出的路却没有及时修铺。由于各种原因,两届班子都没有弄好。老人们成天走在一条长300米、宽4米,坑坑洼洼常年积水的土路上。遇到大雨,水深达30多公分。无法行走,老人们就被困在屋内,只能眼巴巴地等着雨停水退后才能出门采购生活用品。这次修路时,这段路采用的是水泥硬化,路基得到了加高,路的两侧修建了阴沟直接通到主道旁的排水沟。同时,把这条路与村里的其它路连通,不仅方便了住在这里的老人,也使住在两边的200多户人家同时受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造,老年住区不再是死角,方便了这里的老人与家人和其他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老年人生病或遇到其它危险时容易被发现。83岁的胡西荣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水泥路边纳凉,逢人就说:“我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和泥和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我死前还能走走这样好的水泥路!”
老年住区水泥路的修成,让这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受苦受累一辈子的老人,在这条水泥路上重新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多地了解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更多地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
六
修路只是刚刚开始,刘振华的攻坚战还在后头,他始终不忘那个“家家户户有商铺,不用出门就赚钱”的致富梦想,他要带着大伙儿从传统农业中走出,让沙窝崖这个城中村,从经济意义上不再是一个农村,而要真正融入现代城市,成为迅速发展的商业城区。通过不断努力,让沙窝崖人更快更好地富裕起来。
村民曹夫民有一个亲戚在乡下农村,一直羡慕曹夫民是城里人,向往能像他一样住在城市里。曹夫民听了内心五味杂陈,虽然自己住在城市里,可咱这是城中村啊,村里大部分家庭住的还是棚屋;人家乡下还有自己的土地,打工、经商,哪一样都不比咱城里差。这几年村里的土地一再压缩,被政府征用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多少供自己可耕种的土地了,但又没有趟出适合自己经营的路子,外出干零活、打工的人依然很多。要是比较富裕程度,甚至不如乡下农村,咱这城中村的“城市人”,听人家羡慕咱,惭愧、尴尬呀!
这样的话,刘振华听到过很多次。
郯城,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山东省最南端,背靠临沂,东临江苏省东海县,西邻江苏省邳州市,南与江苏省新沂市交界。总面积1189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刘振华担任村支书的2012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84亿元。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郯城城区的交通状况、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适应的道路建设、社区规划正在加紧进行。这也为沙窝崖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村北东西走向的建设路拓宽使用已经多年,沿路商业经济发展迅速;村东南北走向的龙江路和文明路已经打通;中部富民路穿村而过;富民、花苑、东关、花冠、惠民等五个小区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都在村子周围。村南东西走向的皇亭路已在县政府规划建设内,将横穿沙窝崖村向东延伸至城东火车站。这条拟建宽至20米的道路,将给沙窝崖村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刘振华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就着急。如此好的机遇无论如何不能错过,一定要借机加快发展啊!
他找来村里有经商经验的人取经,找本村在外地发展的成功人士出谋划策,找憋着一股劲而苦于没有创业平台的年轻人设计方案,找工作区领导、村里具有较高威望的人共谋发展大计,与村支“两委”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经历了多少日出日落,又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刘振华终于决定,在建设路和拟建的皇亭路之间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商贸流通市场,让该市场纵贯沙窝崖村南北,向“家家户户有商铺,看门守户就赚钱”的目标挺进。
这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农业,还没有完全摈弃保守思想的小村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大手笔啊!
原来的富民路两旁,北是沟,南是田,按照政府规划,房子拆迁后尚未建新,刘振华聘请专业设计人员针对这片350余亩的地块设计出了建立商贸流通市场的详细方案。2013年6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4月,工程完工。
新建的商贸流通市场北部商铺区东西宽100米,南北长270米,东西两侧建有店铺210多间,共40000平方米。市场中间分两排设置摊位1000个。市场南部集市区东西宽300米,长730米,分成日用小百货、服装鞋帽、花卉苗木、蛋禽、建材5个片区。南北相连,成为郯城县城区日常商业经营、农林产品集散、兼具农村集市性质的最大的流通市场。
在沙窝崖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商贸流通市场实现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在政府扶持减免部分税收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年上缴税收8万元;村集体通过市场管理也有了固定的收入,每年可获得10万余元的办公经费。由于市场的不断繁荣,村民原来花不到20万元自建的门面房现已升值到100多万元。商户租用的门面房租金也由原来每年3万元一间上涨到现在的每年5万元一间。商贸流通市场把原城区的木材、花卉、农贸等4个市场合并吸纳进来,不仅填充了阔大的市场容积,使整个郯城城区的农资、农产品交易相对集中,同时也因其它相关市场的迁移,为落实县城整体规划作出了重大贡献。
七
沙窝崖人“家家户户有店铺,看门守户就赚钱”的梦想正在实现,但刘书记的步子没有停,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去做。
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沙窝崖村集中清理了村内遗留问题,许多村民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调处化解。早在2004年,沙窝崖村农田土地重新分配承包时,112户土地被调整,由于原承包地里面有的栽种了银杏树,在移栽、打价转让等方面,利益人各有各的打算,使得调整没有到位。在刘振华的组织下,十多年遗留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都已交割清楚,100多户村民承包土地全部到位。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村级组织建设、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是一项重点工作、系统工程。刘振华带领村支“两委”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有人说刘振华把自己的公司扔到一边让一个孩子接替去做,自己没白没黑地为村里做事,做的是“赔本买卖”,刘振华说,我喝沙窝崖的水长大,为沙窝崖村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是应该的。我是党员,为了老百姓,这个“赔本买卖”我要一直做下去。
刘振华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的表现,党员们也都看得清楚,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的向心力不断提升。“两委会”4名成员,分工明确,扎实工作,认真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狠抓经济,集中精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村里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建起了党员远程教育;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遇事商量,做事讨论,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在发展经济带头致富方面,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活动,使党员永不掉队,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商贸流通市场建成后,村里38名党员家庭除了管理好自家的店铺外,党员本人分别负责3到5户商铺的业务联系,以便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处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每个商铺都有专人沟通联络,努力保证商贸流通市场的稳定发展。
刘振华对贫穷有着切身的感受,村里的许多老人对当年大跃进、“吃食堂”记忆犹新。现在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刘振华首先想到了村里那些曾经吃过苦受过难的老年人。在他的宣传组织下,村里60岁以上的70名老年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村里还自筹资金对老年人施以生活补贴,65岁到80岁之间的老人,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贴2000元。
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刘振华不忘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武装村民们的头脑。那些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吵闹闹、大打出手的事他看的太多了,那些因为蝇头小利而伤了多年和气的事也曾让他摇头慨叹。刘振华从为民办事、方便村民出发,组织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开办了村民(商户)讲坛,建起了道德讲堂,建立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球室,成立了村民文化艺术团。同时,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振华是一个非常讲孝道的人,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以及每半年一次的“好人好事”评选。通过典型引导,努力树立人们的文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文化道德素养。
2014年10月,沙窝崖村改为龙江社区,刘振华继续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结合城区发展规划,在刘振华的组织下,社区又计划实施“振兴商贸城项目”。目前,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完成。
在刘振华的设计中,振兴商贸城将是一座通过土地的复合使用,将市民的各项活动整合在该区域的,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街区。这个街区将成为一个更具活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一个服务于周边,乃至全区、全市,甚至更大范围的生活、工作、娱乐的城市街区。将要建设的“振兴商贸城”,经营布局以家具家电、纺织服装、建材家居、五金机电、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等为主体,成为极具辐射带动作用和重要商业人文价值的商贸聚集地。它的建设,立足郯城,依托临沂,辐射江苏、福建、东南沿海,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经营规模大型化、经营品种专业化、经营档次高级化、经营手段现代化、经营空间国际化、经营环境规范化的超大规模制造业原材料专业交易中心。
如今,刘振华怀揣着如初的梦想,正全心全意地带领村民们向着更高质量的商业生活迈进,他的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忠心,必将使他和他的沙窝崖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