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墙内的音乐课堂

2015-08-10郭声健

中国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墙音乐课教授

郭声健

这是一堂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但师生的交往和缘分一直在延续着;这是一堂高墙内的音乐课,但室内的课堂已经延伸到了高墙之外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访学时收获的一次特殊教学经历,令我欣慰的是:在美国高墙内的某一个音乐课堂里,我展现了一位中国教师的应有形象。

受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安德烈·夸德罗斯教授的邀请,2015年3月19日,正在美国访学的我与波士顿大学的几位教师一道,走进了波士顿郊区一所美国男子监狱(MCI-Norfolk)的音乐课堂,由此,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有了一次特殊的音乐教学经历。

这是波士顿大学主持的一个“监狱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服刑人员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让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和考核取得学分并获得学位。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至今,共有350位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39位获得硕士学位,23位获得学士和硕士两个学位。音乐课程则是该项目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这天的教学用时2小时整,参与教学的教师有6位,上课的服刑人员共25人,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走进教室,只见这些特殊的学生早已站成一个大圈在迎候老师的到来,我趁机小心快速地环视了一周。外表上看去,每个人都穿得干净整洁,甚至还有点儿小时髦,除了部分人上身穿的是统一的短袖白色T恤外,其他装束都很个性化,每个人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发型。最令我感到惊讶和意外的是,他们一个个气色和精神状态都很不错。我们绕着教室走了一圈,和学生们一一握手,互报姓名,互致问候。他们彬彬有礼,热情相迎,就像久违的朋友重逢,又像迎接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音乐的课堂由音乐开始。没有开场白,夸德罗斯教授领着我们所有人进行音乐热身,学生们立刻就沉浸到了音乐的世界当中。然后,有特雷老师的发声练习与歌唱指导,有简森老师的流行歌曲演唱,有迪凯老师将学生作业组合创编的诗朗诵并配简森的萨克斯伴奏,有我与另一位中国访问学者邓兰老师合唱的中国民歌,有教师与学生搭档进行的音乐即兴创作表演,还有两个布置给学生的现场文字作业,一个是欣赏音乐表演之后根据指定主题写一段感受,一个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创作诗词,作业在现场完成之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大学生们个个都积极地参与,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音乐的享受,都毫无保留地写在他们那曾经痛苦和绝望的脸上。可以说,尽管这堂课有精心的设计,但若没有这群对上课机会倍加珍惜、对音乐艺术如痴如醉、对音乐教学格外虔诚的特殊学生,就不可能有教学的圆满成功。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我和邓兰老师合作演唱了中国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虽然在这样的特殊场合演唱的确有点小紧张,再加上没有伴奏,演唱水平自然有些打折扣,但依然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在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夸德罗斯教授让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知道在这堂课上我代表的是一位中国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我的讲话同样也赢得了大家会心的笑容和久久的掌声。我说:今天的课程真的是太有趣了,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棒!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老师,能参与这样的课程教学十分难得,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夸德罗斯教授给了我这个机会,也要感谢音乐让远隔万里的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告诉他们,我的孩子在中国已经本科毕业,大学里他学的是工科,但却酷爱音乐,毕业之后又转行重读了音乐本科,现在他就在波士顿,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之所以我们支持他改学音乐,是因为我们相信:他爱音乐,音乐就会带给他幸福。他现在学习生活得很好,很快乐。感谢音乐!

我还与他们分享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我说:没有音乐相伴的个体与没有音乐盈溢的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没有音乐,个体的生活将会苍白;没有音乐,社会的氛围将难和谐。音乐能够启迪心智,也能够丰富情感,更能够给人以温暖、为心灵疗伤。音乐之所以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改变与完善,是因为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音乐从不歧视人,她属于所有的人,只要你需要她,她就会随时来到你的身边,让你尽情地拥有她;另一方面,音乐也最尊重人,她敬重每个人对她的独特感受,在她看来,音乐没有专家,所有人都是音乐家。不管你如何理解她、表现她,只要能够给予你快乐,她就和你一起快乐,她就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存在。

在依依不舍的道别中,这堂特殊的音乐课结束了。记得当时室外的气温是零下十几度,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暖融融的,整个一天,上午的教学场景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挥之不去。深夜的时候,我收到了夸德罗斯教授发给我的邮件。他写道:亲爱的声健,你这次的监狱之行是具有历史意义、富有艺术意味、充满智慧、富有同情心和十分美妙的。我选择这几个词来总结它是经过了仔细推敲的。说它具有历史意义,是因为有可能此前从来没有过一位来自中国的音乐教育教授参与了美国监狱的音乐课程;说它富有艺术意味,是因为你的表演很优美且充满信念和虔诚,而这恰恰是艺术之灵魂;而你的发言充满着智慧,为你的这次访问做了最好的注脚;你对每一个服刑人员都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与仁爱,特别是你们选择的那首歌,无论是内涵还是意境都是那么的丰富和美妙。我还十分高兴地看到,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当我们哼唱着格列高利圣咏时,你那随音乐而动的可爱身姿……

按照惯例,凡是参与教学的教师都要给这群特殊的学生写信,他们上课之后一般也可能会给教师写信。于是,几天之后,我给他们写了信,把自己从这份特殊教学经历中所获得的感受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我在信中对他们说:那天,我感谢了音乐,因为是她让远隔万里的我们走到一起;今天,我要再次感谢音乐,因为是她让语言不通的我们心灵相通。是的,音乐是一门世界的通用语言,她能把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是音乐,让我们那一瞬间成为朋友,成为知己。今天,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有了新的感悟,当我们在音乐中短暂相聚之后,我更加自信地确认,没有音乐教育,个体将难以健康快乐成长,社会也将难以和谐文明进步。在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和神奇力量——音乐教育既是审美的教育,也是灵魂的教育,它既播种着生命的美丽,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今天,我还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这个平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了不平凡的体验,在我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很难统计究竟上过多少课,但有一点却确定无疑,那就是和你们在一起度过的这堂课,一定将会是我最值得珍惜和难以忘怀的一堂课。这绝不是因为你们的特殊身份,而是因为你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那份对音乐的热爱与虔诚、对学习的认真和投入,以及你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那份天才般的音乐创意和灵感。能够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哪怕只是仅仅两个小时的缘分,也是弥足珍

贵了!

那节课之后,由于夸德罗斯教授出差了一段时间,我的信有可能没有尽快地给他们捎去,他们的信我自然也无法及时地看到,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我才从教授的手中接过那18封沉甸甸的信,从留下的日期看到,这些信都是在那堂课之后的几天里写下的。我一封封一遍遍地读着他们手写的来信,体验着音乐教育带给我的那份久久的感动,眼里闪动着泪花,心中涌动着思念。在信中,他们告诉我,音乐让他们的心灵获得慰藉,让他们的精神获得自由;他们希望我回国之后与中国的学生们分享这次特别的教学经历,期待在中国的高墙里也有像他们这样的音乐课堂;他们对我上次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鼓励,等候着我再次与他们见面;还有一位祖籍广州中山、中文名叫伟华的学生,他用看上去有些生疏了的中文给我写信,告诉我说那首《跑马溜溜的山上》让他想起了儿时在中国生活的场景,为他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我第一时间给他们写了回信。我说:今天,夸德罗斯教授告诉我,下周三将是你们的最后一节音乐课。透过你们的来信,我能够想象,你们将会对音乐课是多么的依依不舍。不过请相信,虽然音乐课程即将结束,但音乐一定会不离不弃,永远陪伴着你们。当我从信中得知你们期待着在课堂上再见到我,当我得知这将是你们的最后一课时,我是多么想能够再次有机会去看望你们,去和你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可是,申请参与你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更需要花足够的时间,这一次已经来不及了。我期待着这封信能够在最后一堂课上与你们见面,就让它捎去我对你们的问候、思念和祝福!

这是一堂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但师生的交往和缘分一直在延续着;这是一堂高墙内的音乐课,但室内的课堂已经延伸到了高墙之外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访学时收获的一次特殊教学经历,令我欣慰的是:在美国高墙内的某一个音乐课堂里,我展现了一位中国教师的应有形象。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高级研究学者)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高墙音乐课教授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挖墙角
春风册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