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契约视角下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探索

2015-08-10李姿蓉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习管理心理契约高职院校

【摘 要】结合高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四方对实习管理的心理诉求,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立多方心理契约模式,促进实习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契约 高职院校 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55-02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学生接受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是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动手及操作能力的日益重视,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把“2.5+0.5”的办学体制调整为理论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的“2+1”模式,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在单位现场进行学习与参与生产的时间。然而,对学生“半放羊”式的实习管理极易引发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安全事故增多等问题。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实习管理参与者,包括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及学生家长四方对实习管理的心理诉求,为探寻适应当前高职实习需求的管理模式提供思路。

一、各方对实习管理的心理诉求

调查发现,以推动实习管理为同一出发点,由于身份与立场不同,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及学生家长各方对实习管理心理诉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高校心理诉求。通过访谈了解到,高校对实习管理的心理诉求十分明确:一是学生顺利找到实习单位,按教学要求完成实习任务;二是实习过程中确保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学生完成实习教学环节后,能顺利就业;四是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单位留下好印象,塑造学院形象;五是长期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高校的上述心理需求能否满足重点取决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因此高校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努力。

(二)学生心理诉求。其一,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取更多的专业技能、经验及人脉资源,并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工作。小部分学生不重视实习,除获得毕业证之余无其他收获预期。其二,学生普遍希望在理论知识获取、谋求理想实习单位、实习过程指导等方面得到学校、老师的充分帮助。其三,实习过程中得到师傅帮带、轮岗、培训、公正评价等是学生对单位方面的心理诉求。因此,学校除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做好实习与就业指导外,还需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争取更多实习单位积极参与实习管理。

(三)单位心理诉求。其一,通常生产任务较繁重、内部员工短期内无法承担所有工作量的单位会优先考虑通过实习生来暂缓生产压力,因此能顺利上岗完成生产任务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首要诉求。其二,安全事故是所有单位都极力规避的。其三,通过接收实习生来赢得政府、高校、同行的认可,进而提高行业知名度,在争取政策倾斜、吸引优秀人才等方面优于其他同行也是单位的目的之一。单位的上述心理诉求能否满足除了要看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还由外界(尤其是政府)对单位接收实习生的态度来决定。

(四)学生家长心理诉求。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实习的心理诉求只有两点:其一,小孩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必要的技能与经验,并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其二,实习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伤害,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学生家长的心理诉求首先需要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实习。此外,学校与单位为其实习提供良好环境即可。

二、建立多方心理契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由于实习期间学生在单位,学校、家长对其进行的指导与监管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因此更需要四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由上可知,要满足所有实习管理参与者的心理诉求,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建立心理契约模式来引领与规划各方实习管理行为。本课题组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多方心理契约模式,进行实习管理的实践探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近年来一直采取“2+1”办学模式,为区内外建筑施工单位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课题组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心理契约模式促进实习管理的摸索具有广泛的可借鉴性。

(一)导师制引入实习管理——提高关注,达成契约模式。只有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在加强实习前及过程指导、修正学生心理预期、提高其自信心及竞争力三方面下工夫,才能通过学生自身的优异表现赢得单位、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认可,为高校打响品牌,最终实现“多赢”局面。因此,提高学生关注是达成心理契约的第一步。

在实习管理中引入导师制可以有效提高校方对学生的关注。其一,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分配导师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学业成长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与导师有长期的接触与了解,为后期的实习指导工作奠定基础。其二,导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及家庭情况,充分掌握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好“一对一”的实习、就业动员指导工作。其三,要求导师至少每两周联系实习学生1次,每个月联系家长1次,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密切关注与及时指导。学生长期在导师的指导下,会对导师有强烈的认同感,学生、家长都能从中体会到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进而对实习持认可、积极参与的态度,从而达成“校生”、“校家”之间的心理契约模式。

导师在实习就业指导过程中必然无法忽视用人单位的需求,因为只有满足单位需求的学生才能获得实习机会。因此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也自然会提高对单位的关注,进而促进“校企”之间的心理契约达成。

(二)“五个一”行动计划——增强实力,保障契约履行。启动“五个一”行动计划,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1)一名企业资深人员。要求每位导师主动联系一名企业资深人员,在壮大学校兼职导师队伍的同时,通过探访、交流、挂职等形式开阔自身视野,深入了解单位用人需求及最新生产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校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2)一次座谈会。导师每学期组织在校生座谈一次,增强彼此的了解,为后面的实习就业指导工作做好铺垫。(3)一次实地探访。导师每学期实地探访实习生一次,这不仅是对学生实习情况的监督与考察,也是深入现场施工单位学习最新实践技能的绝佳机会。(4)一份联系记录表。导师在与所带实习学生、家长联系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包括谈话时间、形式、内容、效果等,期末向学校提供一份与所带学生联系的信息表,学校、导师可以通过联系表横纵向分析学生的实习情况。(5)每月一次“会诊”。分专业团队每个月组织导师召开一次讨论会,对所带学生进行情况汇报,就不配合实习或无法达到实习效果的学生进行“会诊”,共同商讨指导方案。学期末,导师要向学校递交一份成果总结,包括上述联系企业人员、召开座谈会、实地探访、联系学生及“会诊”情况汇报,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提供思路。

“五个一”行动计划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学生与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增强了老师与社会的联系,对拓宽社会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重要作用。同时,校方在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当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中间人,及时消除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的不理解或误会,为共同促进实习管理提供保障。此外,学生自身优异的实习表现、校方的良好沟通等因素可以为学生争取单位购买保险、优先就业机会等合理权益,进而提高学生满意度,促进实习管理良性循环。

(三)麦克思数据——及时修正,巩固契约成果。学校出资邀请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毕业生就实习、就业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结合调查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巩固心理契约成果。

表1 多方心理契约模式表

举措 具体做法 目标 相关人员

导师制引入(心理契约达成阶段) 前期接触 增强了解,提高前期关注 校生、校家

“一对一”指导 满足个性化需求 校生、校企

过程关注 实习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与帮助 校生、校企、校家

“五个一”行动计划(心理契约履行阶段) 联系一个企业人员 开阔视野、了解单位用人需求及最新生产动态 校企、校生

每学期一次座谈会 增强彼此了解 校生

每学期一次实地探访 实习监督与考察、深入现场学习 校生、校企

一份联系表 加强联系、确保实习管理无盲区 校生、校家

每月一次“会诊” 针对不配合实习或无法达到实习效果的学生共同商讨指导方案 校生、校企

麦克思数据(心理契约巩固阶段) 分析麦克思数据 教学改革,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模式 校生、校企

三、效果与总结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者所在单位的实习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

第一,老师们普遍反映,通过导师制给予学生前期关注与指导,在情感上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实习过程中的监管更加到位,更容易取得学生的配合。

第二,麦克思数据显示学校实习就业工作上了新台阶。其一,实习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显著提高。其二,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呈良好态势,在全国高校普遍面临就业难的近几年,研究者所在高校学生供不应求,可供实习与就业的单位数量增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单位性质不再局限于小型私企,部分学生陆续在事业单位或区内大中型企业寻求到工作机会,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及毕业生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第三,建立心理契约模式以来,学生实习过程中未发生一起意外伤害事故,确保了高校、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同时,研究者所在高校通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满足生产需求、实习期间零事故率等表现在政府、上级管理部门及同行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为其长远发展赢得了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孔艳君.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阶段管理教育工作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7)

[2]江斌.构建高职学生定岗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330)

【作者简介】李姿蓉(1983-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实习管理心理契约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高职实习互动管理改革的思考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实习管理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