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实验法在堵漏配方研究中的应用

2015-08-10李继茂葛春梅张天笑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实验法级差配方

李继茂,葛春梅,张天笑,李 雯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62)

正交实验法就是利用排列整齐的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整体设计、综合比较、统计分析,实现通过少数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生产条件, 以达到最高生产工艺效果。正交表能够在因素变化范围内均衡抽样,使每次试验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由于正交表具备均衡分散的特点,保证了全面实验的某些要求,这些试验往往能够较好或更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1]。

在龙凤山构造堵漏配方项目研究过程中, 按照常规实验方法需要做256 组实验, 而采用正交实验法只需做16 组实验,极大地减少了实验次数,节省了大量时间。优选出的堵漏配方堵漏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目的

通过分析各因素对堵漏性能的影响, 从而确定最优堵漏配方。根据堵漏施工的要求,堵漏剂应有堵漏迅速、漏失量小、承压能力高等特点。

1.2 考察指标

本次正交实验确定的考察指标为:初始漏失时间、初始漏失量和最终漏失量。 所选实验仪器为QD-2 型堵漏材料评价仪,缝板宽度1 mm。

1.3 因素选择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不可能把所有影响因素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都予以研究, 要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确定若干对实验指标进行研究。

1.4 水平选择

根据先前实验研究,可以确定堵漏剂性能影响因素的水平范围为: 随钻堵漏剂2%~5%,GZD-B 2%~5%,GZD-C 2 %~5 %,GZD-D 2 %~5 %。

1.5 设计正交表

本实验主要考察随钻堵漏剂、GZD-B、GZD-C、GZD-D 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出四个水平,制定了优选堵漏配方的因素水平表( 见表1)。

表1 中各因素的每列中的每个数字依次换成该因素的实际水平,就得到一个正交实验方案,从而得出实验的16 个方案( 见表2)。

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采用级差分析法,此法简便而直观,是正交实验结果分析较常用的方法。

级差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步: 计算Ki值,Ki为正交试验各因素中水平为i 的样品的漏失量的总和。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实验表

第二步:计算Pi值,Pi为正交试验各因素中水平为i 的样品的漏失量的平均值。

第三步:计算各因素的级差R,R 为正交试验各因素中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表示该因素在其取值范围内实验指标变化的幅度。

第四步: 根据级差大小, 判断因素的主次影响顺序,比级差R:级差越大说明这个因素的水平改变对实验指标的影响越大; 级差越小的则表明该因素的水平改变对结果影响程度越小; 级差居中的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程度不大。

第五步:作因素与指标趋势图,直观分析出指标与各因素水平波动的关系。

第六步:选优组合,即根据各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值确定出最优水平,进而选出最优组合。计算K 值、P 值、R 值,得分析结果( 见表3~表5)。

表3 正交实验最终漏失量级差表

表4 正交实验初始漏失量级差表

2.1 级差分析

2.1.1 计算分析 由表3 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随钻堵漏剂的级差为312.5,GZD-B 的级差为450,GZD-C 的级差为300,GZD-D 的级差为212.5, 那么根据级差计算结果的主次因素确定依据, 得出对最终漏失量实验指标影响大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GZD-B>随钻堵漏剂>GZD-C>GZD-D。

表5 正交实验初始漏失时间级差表

同理,由表4 可以得出,对初始漏失量实验指标影响大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随钻堵漏剂>GZD-C>GZDD>GZD-B;由表5 可以得出,对初始漏失时间实验指标影响大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随钻堵漏剂>GZD-D>GZD-C>GZD-B。

2.1.2 趋势图分析 以各因素的水平为横坐标, 以相应水平下的实验指标为纵坐标,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实验指标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趋势( 见图1~图3)。

从前面的讲述中可知,坐标点的升、降变化越大,影响越主要,由图1、图2、图3 分析可知,对实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随钻堵漏剂>GZD-D>GZD-C>GZD-B。 可见,趋势图分析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2.1.3 主次因素分析 根据正交表的综合可比性,由上述计算分析及趋势图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最终滤失量, 影响因素最大的为GZD-B 加量, 其次是随钻堵漏剂和GZD-C 加量, GZD-D 加量影响最小。

对于初始滤失量, 影响因素最大的为随钻堵漏剂加量, 其次是GZD-C 和GZD-D 加量,GZD-B 加量影响最小。

对于初始漏失时间, 影响因素最大的为随钻堵漏剂加量, 其次是GZD-D 和GZD-C 加量,GZD-B 加量影响最小。

综合分析以上堵漏实验影响因素, 首先考虑最终漏失量应较低, 防止漏失后裂缝受钻井液影响裂缝进一步开启;其次考虑堵漏时尽量迅速有效,缩短堵漏时间;最后考虑初始漏失量的减少。最终判断堵漏材料的影响重要性顺序为:GZD-B>随钻堵漏剂>GZD-C>GZD-D。综合计算分析和趋势图,确定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为:4%随钻堵漏剂+4%GZD-B+5%GZD-C+4%GZD-D。

图1 最终漏失量趋势图

图2 初始滤失量趋势图

图3 初始漏失时间趋势图

表6 最优配方实验结果

2.2 实验验证

确定出最优实验配方后, 对该最优实验配方性能指标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见表6)。 由表6 可以看出,堵漏剂初始漏失量100 mL,最终漏失量150 mL,堵漏时间18 s,与其它组合相比,最终漏失量低、漏失时间短、初始漏失量少,符合堵漏要求。

3 结论与认识

( 1)采用正交实验法在提高实验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及材料消耗的同时, 又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典型性与代表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2)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说明4 %随钻堵漏剂+4 %GZD-B+5 %GZD-C+4 %GZD-D 的组合为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

( 3)级差分析得到的最优配方并不一定在所实施的正交实验方案中,为考察最优条件,需做验证实验,从而进一步判断分析研究出的堵漏配方是否最优。 正交实验的级差分析简明、 直观, 是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应提倡大力推广。

[ 1] 张成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 2] 赵选民.试验设计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实验法级差配方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一种碱激发混凝土的实验法配合比设计和性能研究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记忆恢复现象在文字材料和语音材料中的差异研究
配方
纵向渗透率级差对注水井吸水特征的影响